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5月9日周四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5-9 07:37|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875| 评论: 0

摘要:     【证券日报】    A股市场又现回购和增持潮 你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和重要股东增持的案例快速增长。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5月7日,今年已有478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回 ...


两主线掘金人造肉板块机会

    从猪肉到人造肉,A股“吃肉”行情不断。5月8日,Wind人造肉板块指数上涨5.51%,板块内东宝生物、哈高科、维维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

    招商证券表示,人造肉主题具备主题新、空间大、催化强三大特征,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强势主题。国内肉类消费市场巨大,小渗透率即可带来巨大市场规模,叠加猪肉供给缺口矛盾和海外企业成功经验,未来不排除有A股上市公司逐步布局人造肉市场。

    市场空间较大

    此次A股刮起的“人造肉”旋风,主要刺激因素来自美股BeyondMeat的上市首日大涨。

    近日,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上市首日上涨163%,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表现。公司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为原料,制作素食肉类。2016年7月推出了素食汉堡BeyondBurger,无论是在外观、烹饪方式还是口味上,都和真正的牛肉汉堡十分接近,已成为公司的标志性产品。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人造肉切合健康环保趋势,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健康、环保、动保、素食等因素推动人造肉市场需求增长,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称,2018年全球肉类替代食品规模约为46亿美元,到2023年有望达到64亿美元,5年CAGR为6.8%,其中亚太地区增速最快,预计CAGR可达8%以上。全球肉类消费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超1.4万亿美元。假设人造肉未来能够替代全球1%的肉食消费,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美元。当前行业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其中以植物蛋白为技术路线的“素肉”产品价格稍高于传统肉制品,尚可被市场接受,而以生物工程为技术路线的“培育肉”价格高昂,仍不能量产。

    理性看待题材炒作

    “五一”长假之后,市场走势波动较大,此前并不为人们熟知人造肉板块却异军突起,成为眼下市场的题材主线之一。那么,该如何认识当前人造肉板块行情?还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有机构人士坦言,人造肉确实为人类未来解决食物困局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但作为新生事物,其未来的发展路径及技术前景依然存在着许多未知数。而股市在资金的推动下,极易出现对某一题材炒作过头的情况,投资者在“大口吃肉”时还需时刻警惕风险。

    在配置策略方面,国盛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汪玲、夏天表示,国内人造肉当前主要作为肉制品添加物,与动物蛋白配合食用,提高肉制品口感。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开始接受人造肉这种新型食品。人造肉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人造肉产业链与豆制品相似。上游豆粕为原料,中游为豆制品深加工,下游应用一方面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用作原料,另一方面作为独立品牌的人造肉进行销售。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豆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生产企业;主线二:下游投资或涉足人造肉的食品加工企业。

百亿资金在途 “大消费”领域有望迎利好

    随MSCI二次扩容在即,券商人士认为,外资偏好度较高的大消费领域,包括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和电子板块等有望迎来利好,其中大市值、高ROE的个股或将集中受益。

    百亿增量资金在路上

    近日,MSCI宣布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将于北京时间5月14日早间在其官网公布。按计划,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将从5%提高至10%,同时MSCI还将以10%的纳入因子纳入中国创业板大盘A股。此次调整将于5月底正式生效,新纳入/剔除的个股名单备受关注。有机构预测,本次调整料将带来1300余亿元的增量资金,有约200亿元-300亿元资金可能在5月底入场。

    今年3月初,MSCI宣布拟逐步扩大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通过今年5月、8月、11月的“三步走”,将A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20%。MSCI相关负责人曾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三步走”完成后,A股将迎来800亿美元增量资金,折合人民币约5400亿元。

    不少券商机构分析人士均表示,外资布局的窗口期将再度开启,扭转上个月外资阶段性流出现象,而外资的流入节奏和配置风格对后市将会产生显著影响。

    有分析称,从历史经验看,北上资金等外资的投资动作,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内地投资者行为;现阶段虽然不能过度放大外资对A股的影响,但外资投资的多样性及重要性将较以往大大提高。由于不少海外投资者较为看好中国消费升级的远景,外资偏好度较高的大消费领域有望迎利好。

    大消费龙头有望胜出

    分析人士指出,大消费领域承接利好、成为价值投资顶梁柱的同时,该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或将集中受益。国泰君安表示,外资在行业偏好上比较固定,持续偏好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和电子等板块;在个股选择层面,外资未来或仍将继续流入大市值、高ROE的个股。

    今年以来,食品、家电等大消费板块相对稳健,成为市场宠儿。数据显示,年初至5月8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电子、医药生物分别上涨44.70%、34.30%、23.17%、22.80%,纷纷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也处于上游水平。在近日的剧烈市场震荡中,上述板块也都展现出一定韧性,相对抗跌。有券商人士认为,中长期来看,这些板块增长可持续程度依然较高。

    广发基金认为,我国消费行业是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需求提升、消费者结构改变等将成为消费企业持续成长的长期动力。诺德基金认为,大众品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龙头公司凭借品牌、规模、渠道等优势有望继续提高市场份额。

    申万宏源指出,多因素推动消费回暖,大消费板块机会值得继续关注。该机构指出,看好该领域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外部环境改善,消费者信心有所提升;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有助于降低企业负担、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有利于提升行业景气度等。

    有分析指出,消费行业历来是牛股的集中诞生地,不仅A股市场显示出了这个趋势,美国市场也证明了这个趋势,消费板块是标普500近三十年来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

隔夜利率跌穿1.2% 宽松日子回来了?

    5月8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下破1.2%,跌至近四年低位,短期流动性之充裕可见一斑。同时,央行连续通过逆回购操作,实施流动性净投放,再联系到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难道政策宽松的日子又回来了?

    分析人士认为,最近外部环境出现新变化,市场预期出现较快调整,即便货币政策操作有所微调也不违背稳健的取向。央行没有搞“大水漫灌”,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仍需保持较高的灵活度,出现持续收紧的可能性很小。

    蹊跷的操作

    5月8日,央行继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期限仍为7天,交易量100亿元,比前两日减少100亿元;因无央行逆回购到期,全部实现净投放,为连续第三日通过逆回购操作实施流动性净投放。

    从各方面表现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充裕,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的必要性似乎不大。

    5月8日,存款类机构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继续全线走低,其中隔夜品种DR001加权平均利率跌24bp至1.15%,跌破2018年末低点,降至2015年6月17日以来最低水平,盘中最低成交到1.04%,几近跌破1%整数位置;代表性的DR007跌8bp至2.19%,与当日7天期央行逆回购2.55%的操作利率的倒挂进一步加深。

    隔夜利率创出近四年新低,7天期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形成大幅度“倒挂”,无不显示短期流动性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多位交易员向记者表示,月初资金面持续宽松,在回购市场上融入资金比较容易,需求往往很快就能得到满足。

    既然短期市场“不差钱”,央行何故要继续投放资金,这有些“蹊跷”。

    其实,月初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的情况本就比较少见。月初时点上,流动性一般较为充裕,因月末刚过,财政库款投放增加了流动性,而月初扰动因素少,流动性消耗不多,总量尚处于较高位置。从过去一两年的情况看,央行在月末月初大多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很多时候还通过存量流动性工具到期来回笼流动性。

    不期而至的降准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6日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同时,央行还宣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定向降准举措。

    在降准传闻被两度辟谣之后,5月6日早间,央行宣布将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对象是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约有1000家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享受该优惠政策,将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据了解,为稳妥有序释放资金,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于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实施到位。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着眼于建立政策框架,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市场各方也明白,此次降准与以往的定向降准有所区别。不过,非一般的降准也是降准,加上央行罕见地于早间宣布此项举措,难免勾起市场的猜测。

    而就在此前不久,市场还围绕货币政策取向展开一轮讨论。鉴于央行两度辟谣降准、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移,有不少机构认为,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已告一段落,未来可能逐渐回归稳健中性。

    当前持续下行的货币市场利率,再加上蹊跷的逆回购操作、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定向降准,让市场刚刚凝聚的政策取向共识重新变得模糊起来。

    没有“漫灌”也不会“大抽水”

    分析人士认为,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是既定安排,而尽管央行连续三日开展逆回购操作,但总共也就投放了500亿元,对短期流动性总量影响甚小,单凭这两项就说央行在重新放松货币政策,有些夸大其词,但至少说明一点,货币政策没有朝着持续收紧方向发展。

    从4月开始,市场悄然修正先前对货币政策的乐观预期。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出现了收紧苗头,甚至有观点认为,这种收紧苗头一旦出现很难在短期内逆转。

    春节过后,的确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比如,央行流动性操作频率和力度下降、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2月触底后连续两个月反弹;又比如,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稿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再比如,4月降准两度被央行辟谣。

    然而,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没有变,松紧适度的要求也没有变。

    分析人士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好于预期,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加快,也好于预期,在这一背景下,政策适时预调微调,以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本身就是货币政策稳健取向的要求和体现。

    最近外部环境出现了新变化,特别是市场预期出现了较快变化,即便货币政策操作有所微调也不违背稳健的取向。

    还应看到,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的“度”,主要体现为总量要合理,结构要优化。近期逆回购操作力度不大,短期流动性更多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后续在缴税等因素影响下,预计会有所收敛,流动性总量没有超出松紧适度的范围。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更是优化结构的切实体现。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无意造就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没有搞“大水漫灌”,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仍需保持较高的灵活度,出现持续收紧的可能性很小。短期在流动性暂时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央行连续开展小额净投放,既释放了纠偏信号,也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