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3月27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3-27 09:07|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438|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绿色产业标准不再泛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提出 ...


电力油气军工领域改革加速 逾30家国资公司启动“A计划”

    3月份以来,电力、油气、铁路、军工等多个重点领域的国企改革纷纷加速,这些具体改革方案几乎都在积极借助A股市场来落地。上证报记者统计,仅3月份以来,A股已有20家国企相继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其中,涉及重组的主要分布在电力、军工、铁路等2019年重点改革领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重点部署,提出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不仅改革提法超预期,推进速度亦然。在油气领域,3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预示着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即将落地;在铁路领域,有着中国铁路“总后勤部”之称的中国铁物,3个月前宣布将旗下核心资产中铁物晟推向资本市场,3月25日即选定国统股份作为重组平台,进度超乎市场预期。

    同时,国企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也在加速推进。上证报记者统计,2019年至今,共有32家国资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陆续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其中电力能源行业最多,共有7家公司;军工行业有3家公司在筹划资产重组,相关部门近日专门召开军工上市公司座谈会,有望出台更多针对军工企业的支持政策。

    率先启动重组的公司有何特点?上证报记者注意到,这些公司大多来自各种央企试点,尤以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投资公司试点单位为主。

    电力产业链资产重组风起云涌

    上证报记者统计,2019年至今,A股已有7家电力能源行业国企相继因重大事项停牌,包括:东方能源、中闽能源、三峡水利、建投能源、岷江水电、置信电气、三变科技等,其中有4家公司是在3月份以来停牌的,电力板块重组加速态势显著。

    其中最积极的当属国家电网。该央企被选定为“打造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后,改革不断发力,旗下上市公司资产整合密集启动。多种信号明确显示,资产总额近4万亿元的国家电网正在加速资产整合。

    今年1月中旬,国网电商成为远光软件持股10.63%的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目前无实控人)。国网电商表示,此次收购远光软件,可看作是国网电商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带动能源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有力举措。

    2月15日,国家电网旗下岷江水电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置出配售电及发电业务,装入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资产,重组后主业转向新型信息通信,主打“云网融合”。

    3月18日,另一家国家电网旗下公司置信电气宣布,国家电网旗下的金控平台英大证券、英大信托开始筹划在A股曲线上市。如果重组完成,将意味着继中航资本、五矿资本之后,又一央企金控平台整体上市。

    在电力领域,中国三峡集团同为国资委选定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其在资本市场也开始发力。三峡水利3月15日宣布,三峡集团旗下长江电力成为三峡水利的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从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变为国资委。3月25日,三峡水利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获注联合能源与长兴电力股权,上市公司将通过本次交易整合重庆区域四个地方电网。公告称,本次重组是三峡集团与重庆市地方国企、民企共同合作,对重庆4个地方电网企业进行整合,培育打造“不一样”的配售电上市公司,并以此为路径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外,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简称“国家电投”)的资本运作也已启动,国家电投在去年底被国资委新增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单位。东方能源3月25日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国家电投集团正在筹划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公司拟收购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

    军工企业有望迎更多支持政策

    年初以来,除了电网电力,军工企业资产整合也很火。

    上证报记者统计,3月份以来停牌(过)的军工央企上市公司有3家,分别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简称“中船集团”)旗下的中船科技,拟收购中船集团旗下的海鹰集团100%股权,涉足水声探测装备,公司已复牌;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航天动力于3月19日起停牌筹划重组,公司拟购江苏瑞铁轨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航天长峰3月26日起停牌,因控股股东防御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涉及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电源”)100%股权。

    上证报记者获悉,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的战略性重组事宜,近期正在继续推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记者会上表态:“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船舶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装备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3月14日,中船集团董事长雷凡培在集团总部会见了来访的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共商扩大合作范围,携手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事宜。

    更积极的信号发生在3月23日。当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国防军工上市公司座谈会在京召开。证监会及相关部门、沪深证券交易所有关人士在会上表示,将充分考虑军工企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拓展各类融资渠道,不断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国防军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谢小兵表示,国资委积极引导军工集团将优质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国防科工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徐春荣亦指出,国防科工局持续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军工行业,推动军工资产证券化、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生产经营类院所转制,促进军民深度融合。

    国家管网公司即将落地

    油气领域改革也是今年的重要突破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发改委在《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将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放开油气勘探勘探开采准入限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油气勘查开采力度。

    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会议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去年底发布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国家管网公司有望在2019年成立,新成立的国家管网公司将顺应我国现行国企改革思路,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新管网公司将三大石油公司剥离的管道资产转入后,将谋求资本化、证券化,通过上市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加大管网投资建设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裁马永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组建国家管网公司有利于能源领域国有资本做大做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道基本上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属管道公司建设,已经实质上形成了对油气管输行业的垄断。以往管道建设招标,更多地向石油系统内企业倾斜,如果管网独立,民营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管道订单,管网分开将有利于增强行业的竞争力。

    改革可以打破垄断,释放市场活力,让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在改革的同时,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大平台,推动优质资产证券化,则不仅能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融得资金,而且有利于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在股市底部,发行股份收购大股东优质资产,是最佳选择,通过锁价定增,可以获得更多股份。国企纷纷启动‘A计划’,很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味。”有深谙资本运作的投资人士如此表示。

暂停上市边缘再引央企救急 *ST东凌内斗会否柳暗花明

    为了一桩近五年前的资产收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国资背景的二股东至今还在内斗,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ST东凌身上。为调节长达三年的僵持,在暂停上市边缘的*ST东凌又拟引入有央企背景的投资人前来救急。

    *ST东凌昨日披露,公司控股股东东凌实业拟将部分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11.05%)和表决权(占比11.05%)转让给国务院国资委旗下国新基金和北京年富计划设立的新设合伙企业,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将发生变更。那么,在东凌实业尚未完全退出的背景下,本次易主能否解决*ST东凌的根本问题?

    失算的钾肥收购

    2014年8月,东凌粮油(*ST东凌的前身)拿出36.9亿元,从中农集团等10名交易方手中取得中农国际100%股权。当时,转型压力迫在眉睫的上市公司看上了中农国际子公司中农钾肥,中农钾肥拥有位于老挝甘蒙省农波县和他曲县的35平方公里钾盐矿开采权。

    彼时,东凌粮油对于这笔投资信心满满,认为钾肥价格正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价格具有上涨潜力,而标的公司10.2亿吨的钾肥储量相当可观,综合开采成本低,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东凌粮油还认为,重组是对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探索。

    根据当时的业绩承诺,中农国际2014年至2017年度的预测净利润分别为500万元、960万元、1900万元、4.5亿元,其中2017年较高的预测值是基于中农国际50万吨/年的南区产能扩建项目于2017年投产的基础上。此外,中农钾肥还制定了更长远的50万吨/年的北区扩建项目和选矿厂建设项目等。

    出于对钾肥前景的看好,东凌粮油还计划向大股东东凌实业、实际控制人赖宁昌等配套募资12.3亿元并用于钾肥项目建设,中农集团与东凌实业一度进入“蜜月期”。

    然而,事与愿违。进入2016年,钾肥市场出现变动,价格持续低迷,东凌粮油大股东东凌实业、实际控制人赖宁昌以市场变化较大为由取消了原定用于钾肥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的募集,此举进而导致了中农钾肥原定于2017年投产的50万吨/年的南区产能扩建项目的停滞,其2017年业绩承诺因此无法完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中农集团三方的矛盾由此展开。

    根据矛盾双方的表述,东凌国际(东凌粮油2016年3月更名)认为,中农集团应补偿上市公司2.47亿元补偿现金和1.17亿股股权;中农集团表示,业绩承诺无法完成是因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取消配套资金所致;上市公司则要求东凌实业支付取消募集配套资金的违约金约1.03亿元,三方展开混战。

    愈演愈烈的内斗

    矛盾随后升级到上市公司董事会层面。2017年4月,中农集团向上市公司发来《关于提请东凌国际董事会召开公司2017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并提交了新一届董事会候选人名单。记者注意到,名单中不包括任何一名东凌实业的候选人,其中中农集团提名2名非独立董事、2名独立董事,其他候选人来自名为国购产业的股东(现已退出)。

    东凌实业立即做出强硬回应,要求上市公司立即制止中农集团及国购产业的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内容。没隔多久,中农集团再次发难,转向监事会再次提出更换董事会成员的议案,但监事会此后以候选人征集方式不符合规定、未提供选人过程全部资料等原因否决了议案。

    矛盾再度升级。东凌国际2017年6月发布的《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7个议案有4个遭到了以中农集团为首的股东否决,其中包括2016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董事会和监事会工作报告及续聘审计机构的议案。此后,中农集团又在2017年底的临时股东大会否决了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事实上,中农集团2016年已经带头否决过上市公司议案,在2016年8月的股东大会上,涉及东凌实业关联收购的9项议案全部被否。

    进入2018年,三方混战的局面依然没有转机。在东凌国际2017年年报中,会计师对东凌国际的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2017年内部控制报告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被施行退市风险警示,东凌国际随后更名*ST东凌。

    造成年报被“非标”的主角是中农钾肥。在2017年年报中,*ST东凌对子公司中农国际下属中农钾肥有限公司老挝35平方公里钾盐矿采矿权计提减值准备25.9亿元,会计师认为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判断公司上述无形资产采矿权减值计提的合理性。此外,上市公司与股东因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发生多起诉讼,可能影响公司正常决策。

    中农钾肥扩产项目前景未知

    记者注意到,中农集团的控股股东是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供销总社。而本次东凌实业持股的受让方之一国新基金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两大央企股东的合作沟通或将成为*ST东凌保壳的成败关键。

    经查询,国新控股资金实力雄厚,截至2018年底,国新控股资产总额突破3700亿元,年度净利润突破70亿元,设立运营包括国新国同基金、央企运营基金和科创基金在内的国新基金系,筹集资金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

    但解铃还需系铃人,在东凌实业尚未完全退出的情况下,中农集团和东凌实业依然是解决包括一系列诉讼问题的核心,根据上市公司披露,本次股权转让交易完成后,东凌实业仍将持有*ST东凌11.05%股权。

    事实上,*ST东凌已经有所行动。为争取让中农钾肥的项目扩建计划重新启动,2019年1月,上市公司以自有资金向老挝钾盐项目投资2亿元,旨在扩大项目生产经营规模。但上市公司同时表示,总投资约6.87亿美元(约46.09亿元人民币)的100万吨/年钾盐开采加工项目,截至2018年,项目实际已投资金额约为6亿元。

    *ST东凌表示,本次分期投资的2亿元仅能满足老挝钾盐项目对现有装置采取技改等措施增加产能,不能满足项目资金的整体需求。关于老挝钾盐项目剩余的资金问题,上市公司与相关方仍在协商解决。

    与此同时,为消除采矿权减值和摊销可能对业绩带来的影响,上市公司已聘请资产评估公司对老挝钾盐项目采矿权价值重新评估,在不考虑采矿权摊销调整的情况下,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40万元至1000万元,其中钾肥业务的净利润为3800万元。

前3月房企密集融资 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房企仍在融资和投资的路上狂奔。上证报记者获悉,截至3月26日,今年以来发行房企信用债248只,融资金额逾1823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130只和1246亿元。

    房企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境内发债融资成本均在5%以内,而境外融资成本在6%至8%之间。其中,万科在2月底发行的一笔20亿元的债券利率只有3.65%,较去年10月发行的债券利率下降了0.53个百分点。

    “近期债券发行市场表现活跃,发行规模以中交地产的19中交房产MTN001最大,为20亿元。融资成本方面,本周发行的产品利率大多低于2017年、2018年发行的相同期限的产品,但仍较2016年发行成本高。”东北证券分析师高建说。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后,房地产企业融资密集,在2月下半月融资计划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后,3月份房企继续密集发布融资计划且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从趋势看,预计后续房企融资的难度有望继续降低,资金价格也将继续下探。”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记者。

    他认为,2019年房企将更加关注经营风险,资金链安全是重中之重。房企融资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近几个月房企的融资额上升,融资成本下降,使得房地产企业最近几个月的资金紧张状况得以缓解。

    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分析认为,房企发债规模的持续放量,一方面是因为2018年年初以来央行先后五次降准,银行间流动性相对充裕,房企抓住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的窗口发行债券。另一方面是房企在2019年迎来债券到期量的峰值,为了缓解债务到期压力,房企融资意愿相对较强。

    房企发债持续放量的同时,3月份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相比前两月的低迷也有所恢复。其中,合肥、天津、杭州、温州等城市卖地数量有所增加,全国合计有11个城市卖地超过50亿元。但是,截至3月25日,全国卖地最多的50大城市合计土地成交额为6620.6亿元,同比减少18.8%。

    高建认为,近期部分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暖,甚至出现了溢价率超100%的成交地块,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土地出让价格回归理性,部分土地之前经历流拍后放松条件重新入市;二是房企在手现金较为宽裕,且融资方面较2018年有所宽松,使得房企回归一二线城市补货。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