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11月30日四大证券报头版精华摘要:股份行城商行接力大行签约房企 积极提供意向性融资 ...

2022-11-30 09:09|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034| 评论: 0

摘要: 股份行城商行接力大行签约房企 积极提供意向性融资授信;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发声!正积极推进与腾讯新设合营公司;外部经营环境挑战加剧 中资银行应警惕潜在风险;分批并网政策明确 新能源项目助推电力保障。 ...


外部经营环境挑战加剧 中资银行应警惕潜在风险

    2022年以来,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国内经济环境仍存不确定性,中资银行也面临着更具挑战的外部经营环境。

    在此背景下,于11月29日举办的“中诚信国际-穆迪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年会”上,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总监温宇琪、费腾与穆迪金融机构部高级信评主任诸蜀宁围绕“中资银行能否成功应对更具挑战性的运营环境”展开讨论,共同展望2023年在多重挑战下,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投放和资产质量可能遭遇的状况。

    信贷结构变化明显

    费腾认为,2020年以来,随着各类银行根据国家监管政策导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银行业信贷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他表示,前些年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是逐年提升的,但近年随着银行业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同时也受到国内疫情反复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影响,零售贷款占比转而向下。

    从A股上市银行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末,A股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额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从当年初下降到42.74%,截至2022年6月末,这个比例又进一步下降到38.60%。

    “近年银行更加聚焦于对国家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一方面是受到监管政策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银行自身发展转型、寻找新业务增长点和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费腾表示,根据央行数据,这两年来,小微贷款、中长期制造业、高新技术、绿色信贷等贷款增速均高出总贷款增速至少1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同时,费腾称,随着国家战略性产业布局的持续深化以及坚持“房住不炒”等构建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政策的推进,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自2021年以来明显放缓,带动银行业整体的信贷投放结构和重点发生了变化。

    地产风险冲击有限

    展望未来,新出台的监管政策允许延长房企到期贷款的展期长度,即可以在目前政策允许的基础之上再额外展期一年。诸蜀宁表示,这项措施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改善有极大的帮助,但同时对银行的负担则会有所加重——如何判断这些房企未来的信用风险将是个难题。

    按揭贷款方面,穆迪注意到,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家银行按揭提前还款的速度在加快。“这一情况不会产生信用风险问题,但这意味着银行可能面临再投资的风险,尤其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如果借款人提前还本,银行还要考虑怎么把资金再投放出去。”诸蜀宁表示,“银行可能面临优质资产挑选困难,也就是资产荒问题,不会直接对资产质量有影响,但对资产盈利有影响。”

    就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暴露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冲击而言,诸蜀宁认为,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过程将是长期的,这一过程对国有大行、股份制行等全国性银行的影响可控,但对于一些中小银行、农商行可能造成的风险值得警惕。

    “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大部分不是总部贷款,而是对房企下属子公司贷款,也就是项目贷款,通常有大量抵押品,主要是土地、在建工程以及预售的一些住宅项目,和无抵押贷款或者无抵押债券这类业务的风险属性是不同的。”诸蜀宁表示,“从量上看,中资银行的对公房地产贷款敞口大概在7%、8%,国有大行更低,甚至有些5%都不到,所以这类房贷的不良风险暴露,对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的影响并不高。”

    中小银行不良承压

    当前,银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挑战在加剧,加之国内曾出现多起地方性银行风险事件,中小银行的潜在风险问题一直为市场关注。

    在此次年会上,温宇琪表示,当前国内中小银行仍面临较大的不良压力,“由于宏观经济目前尚未全面恢复,疫情还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所以对于经营区域比较集中的中小银行,特别是主要服务对象为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小微客群的农村金融机构而言,由于不良化解手段相对单一,所以这些银行机构未来还是面临比较大的风险管控压力。”

    诸蜀宁也表示,当前中国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农商行、农合行以及信用社,换句话说,高风险机构的个数散落在小的农村金融机构当中。”

    诸蜀宁认为,这些问题机构体量虽小,但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仍不容忽视。“过去出现过的风险事件中,一些小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负债端渗透到全国,使得这类机构本应局限在地方的风险扩散到金融系统成为可能。因此,尤其要警惕多家问题机构出现散点多发或散点集中爆发可能给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冲击。”他表示。

18周来首次止涨 碳酸锂价格拐点何时到来?

    “之前是想尽办法找人买碳酸锂,最近却有很多渠道主动找上门来卖碳酸锂。”西南地区一位正极材料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价格也比之前明显好谈很多。

    正如前述人士所言,碳酸锂在一路高歌猛进后,近期出现了止涨企稳信号。据光大证券研报,上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57万元/吨,与此前一周持平,为近18周来首次止涨。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在11月中旬站上59万元/吨,随后连续十几日持稳,近日更是呈下行走势,11月29日市场均价为58.25万元/吨,较前期高点已下跌0.75万元/吨。

    在多数受访人士看来,近期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链向上采购情绪整体不高,上下游博弈结果未明,碳酸锂企稳符合交易逻辑;不过,在阶段悲观情绪逐步消解后,锂盐价格走势仍取决于市场供需格局,短期依然会维持高位震荡,至于价格拐点何时到来,需视矿端扩产与下游需求的匹配情况而定。

    贸易商恐慌降价出货

    近期碳酸锂价格松动始于11月14日。当日,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运营的多个碳酸锂远期合约价格大跌超6%,其中碳酸锂2302、2303等均创下合约有史以来最大跌幅;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锂电产业链中上游减产甚至被砍单的传闻,虽然随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厂纷纷否认前述传闻,但恐慌情绪似乎已经开始蔓延。

    “贸易商受情绪引导较为明显,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会出现恐慌抛售。”前述正极材料厂人士表示,时至年底,贸易商回笼资金的需求也比较明确,近期市面上的低价货源增多,买碳酸锂也不像以前那么难了,之前是想尽办法找人买碳酸锂,最近却有很多渠道主动找上门来卖碳酸锂。

    “虽然贸易商掌握的货源不多,但价格波动更加明显,且会对生产商出货价产生一定影响。”隆众资讯锂电池行业分析师曲音飞告诉记者,一旦贸易商手中的碳酸锂价格出现松动,会很快吸引下游客户前来购买,分流现有采购渠道,碳酸锂生产商感受到客户高价采买的意向不高,便对价格做出一定调整。不仅如此,低价货源增多也会营造出市场供给充足的氛围,增加下游客户与锂盐厂商谈判的筹码,从而对碳酸锂价格形成压制。

    据上海钢联数据,11月29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为58.25万元/吨,较前期高点已下跌0.75万元/吨;上海有色该产品市场均价自11月22日以来一直维持在56.7万元/吨。另据光大证券研报,上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57万元/吨,与此前一周持平,为近18周来首次止涨。

    曲音飞表示,目前市场上贸易商的电池级碳酸锂出货价格大概在57.5万元/吨-58万元/吨之间,生产商的售价会略高一些,约在58万元/吨-59万元/吨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下游客户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碳酸锂价格越是滞涨,下游采购欲望似乎越淡。

    “最近明显感觉到客户询价的频率没有之前那么高了,采购意愿也开始转弱。”华中地区一家碳酸锂厂商坦言,现在上下游处在僵持阶段,原料获取、碳酸锂的买卖,几乎处于半停滞状态,预计这种情况会维持到12月底。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引发悲观情绪传导

    在多数受访人士看来,目前碳酸锂价格止涨的深层次原因是近期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链乐观情绪有所消退。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5.6万辆,同比虽上涨75%,但环比却下滑9%,此前市场预期的国补退坡前四季度抢装潮并未如期而至。

    另据记者实探,进入11月份,多数车企开启降价、权益优惠等花式促销大幕,多数非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交付周期较此前均有所缩短。

    “下游整体表现不及预期,再加上国补退坡后,市场对明年一季度的预期不是特别乐观,锂电产业链整体的买货意向度转弱,终端及中游正处于去库存阶段。”曲音飞告诉记者。

    前述正极材料厂人士亦表示,消费类锂电池传统淡季是1-4月份,动力类电池因为补贴退出和原材料价格问题,明年1-3月极有可能也是淡季,两项叠加后,市场对2023年一季度需求疲软的预期很强,悲观情绪向上传导后,必然会打压碳酸锂价格。

    华南地区一位锂电投资人士认为,明年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整车厂对电池等零部件的定价策略需要调整,这是一个重新博弈的过程,而在博弈结果出炉之前,产业链企业都不会盲目堆积库存,而是倾向于轻装简行。

    不过,碳酸锂价格短期止涨似乎并不意味着价格拐点到来。“目前价格的走势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市场情绪,其实采购端还是整体偏紧的状态,只能说碳酸锂需求出现了阶段性延迟。”前述碳酸锂厂商表示,根据我们跟下游厂商交流的情况,锂盐价格依然有强支撑,后续还要视终端市场销售数据而定。

    曲音飞坦言,市场上碳酸锂的品质参差不齐,虽然目前流通货源有所增多,但标准级的电池级碳酸锂,其实还是紧缺的。预计年底前,碳酸锂仍会保持高位震荡走势。

    价格拐点何时到来?

    作为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锂矿及锂盐价格涨跌一直牵动着市场神经,而行业对于其供需格局拐点的讨论也一直未曾停歇。

    11月16日,被视为“锂价风向标”的澳洲皮尔巴拉矿业公司新一轮锂精矿拍卖举行,最终成交价格为7804美元/吨,较前次拍卖成交价上涨549美元/吨,涨幅为7.6%,折合碳酸锂成本价约为58万元/吨,基本与当前市场价持平。

    在锂精矿成本支撑下,碳酸锂短期或较难下行。天齐锂业表示,锂价走势主要取决于锂行业的整体供需格局、市场变化和经济形势等因素。从需求来看,公司对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有信心;从供给来看,行业下游的扩产通常较为顺利、周期较短,而上游资源开发常受地域限制、天气变化、环保要求、政策约束、储量规模、开采难度、基建情况多种因素影响,扩产周期较长,对应的风险也更大。上下游扩产周期错配下,锂产品供应将在短期到中期内继续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供需格局要达成真正的平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江特电机亦认为,锂矿从发现到实现开采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未来供需矛盾可能仍会持续较长时间。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预计全球锂原料产量大约为100万吨碳酸锂当量,与明年预期的下游需求维持平衡,但不排除供给端的项目再次低于预期的情况出现,而上游资源端项目的新建及扩建低于预期或是行业常态。

    近期,多位行业大咖对锂盐价格拐点作出预测。在日前召开的高工锂电年会上,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预计,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供需紧张的情况仍将持续,碳酸锂价格大概率维持在52万元以上;下半年开始供需关系缓解,预计维持45万元以上;到了2024年,碳酸锂价格有望降至40万元以下。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表示,5年后碳酸锂价格将会跌至20万元/吨以下,但大概率不会跌破12.5万元;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表示,预计最晚后年从锂矿开始全产业链都会过剩。

    当然,锂电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有赖于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11月18日,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内锂电产业链存在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上下游对接不畅的情况,部分领域出现囤积居奇、不正当竞争,而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

    基于此,通知要求主管部门和业内企业坚持科学谋划、加强供需对接,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明确量价、保障供应、合作共赢;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保障高质量锂电产品供给。

39股近一月获机构上调评级 7股北上资金增持超亿元

    机构评级变化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评级上调的股票。评级上调通常意味着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前景比较看好。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近一个月来,A股共39股机构评级被上调。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11月29日收盘,11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建发股份、江苏租赁、中国巨石3股滚动市盈率不足10倍。

    分行业来看,这些股票主要分布于18个申万行业,其中电力设备入围数量7只居首。入围的7只电力设备股A股市值全部超过100亿元,市值最高的晶科能源A股市值逼近1600亿元。

    从业绩数据来看,上述39股中,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股占比近七成。盛路通信、巨化股份、正元智慧、聚辰股份4股净利润增幅逾2倍以上。

    盛路通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12.14倍。报告期内,公司通信设备和微波电子整体发展趋势向好,订单逐步交付。11月28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成为《中国移动2023年至2024年无源器件产品集中采购》项目的第三中标候选人,该项目中标金额约1.3亿元。

    交通运输龙头中国东航、上海机场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均超20亿元,机构评级上调主要与行业修复相关。据首创证券研报,航空运输受疫情承压,总体呈加速修复走势,短期环比反弹,国际航线复苏弹性强。第三季度东航执飞航班数量环比增长122.54%,环比航班数量回升。

    机构评级上调股

    市场表现强势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11月29日收盘,11月以来,机构评级上调股平均涨幅为8.12%,18股涨幅超10%。东方雨虹、建发股份、味知香、宝立食品、聚辰股份涨幅排在前五位。

    东方雨虹涨幅39.1%居首,该股曾于10月24日盘中创下两年来低点,迄今反弹幅度超50%。中泰证券最新研报指出,防水行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地产需求下滑影响行业盈利承压,新规的出台将加速行业中小企业出清,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

    以11月29日收盘价与年内高点相比,这些机构评级上调股平均回撤21.2%。中信博、味知香、瑞可达等回撤幅度靠前。

    光伏支架龙头中信博回撤幅度51%排在第一位,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0.13亿元。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信博在手待执行订单约27.4亿元,较年初增长77.6%,其中跟踪支架约7亿元,固定支架约14亿元,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约6亿元,整体增幅较大,看好公司2023年量利双升。

    7股北上资金

    增持超亿元

    从资金流向来看,11月以来按照成交均价计算,7股获北上资金增持超亿元,分别是东方雨虹、中国中免、北方华创、中国巨石、巨化股份、小熊电器、鹏辉能源。东方雨虹获北上资金增持金额最高,达到11.89亿元。在此期间,融资客同时加仓超亿元的为北方华创、鹏辉能源。

    在上述39股中,机构关注度最高的是中国中免,共50家机构给予该股积极型评级。其次是古井贡酒、东方雨虹、北方华创、中国巨石等。按照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以最新收盘价与机构一致预测目标价相比,超半数股票上涨空间逾20%。瑞可达上涨空间70.11%排在第一位,公司主业为连接器,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签订单15.7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新能源车及储能订单金额合计13.6亿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