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0年1月13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0-1-13 09:4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856|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人民论坛)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引发广泛关注。在关注经济增速、失业率、物价指数等宏观指标的短期变化之外,有的研究机构从长期视野出发,注意到一个影 ...
    【人民日报】

  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人民论坛)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引发广泛关注。在关注经济增速、失业率、物价指数等宏观指标的短期变化之外,有的研究机构从长期视野出发,注意到一个影响更为深远的指标变化: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

    【证券日报】

    银保监会工作“划重点” 资本市场“再上榜”

    记者1月11日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回顾2019年工作,研判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

    记者注意到,会议表示“引导银行理财和信托业稳妥转型,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在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和机构体系的同时,为资本市场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这也是继1月初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再次强调与资本市场“互动”。

    去年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井喷” 发行数量环比增加223%

    刚刚过去的2019年,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出现回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相关政策的落地、推动下,净值型理财产品迎来了大爆发,该类产品在2019年全年发行数量环比增长高达223%。

    而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临近,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未来净值型产品发行节奏还会加快。

    获国资30亿元兜底不良资产 *ST盐湖希冀重生

    1月10日上午,*ST盐湖(000792)三大资产包第六次拍卖终流拍,根据公告,*ST盐湖管理人与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兜底协议生效。

    1月11日晚间,*ST盐湖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及后续资产处置安排公告,公司预计全年巨亏432亿元至472亿元,远超2018年全年亏损金额34.47亿元。

    关于对业绩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是破产重整进程中因资产处置预计产生的损失,初步预计对利润的影响金额约417.35亿元,此事项属非经常性损益。

    【证券时报】

    违规向宝能集团授信? 上海银行再发公告澄清

    1月12日,上海银行(601229)再次发布官方公告表示,公司关注到微信公众号“上海衡源企业”发布署名为“徐国良”的指责上海银行及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实文章。上海银行表示,向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能集团”)授信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宝能集团有真实合理资金需求,并提供有效担保。上海银行给予宝能集团的所有授信业务均按审批授权规定全流程审批,相关授信不属于副行长审批权限,且不存在违法违规放贷行为。

    上海银行在公告中称,2019年以来,上海衡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衡源”)及相关公司在上海银行的贷款风险化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上海衡源经比选后自主决定将项目公司股权出售给相关公司,并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上海银行在符合监管规则的条件下履行了对宝能集团相关公司贷款的审批手续,目前用信余额78.64亿元,贷款利率5%,高于同期上海银行房地产贷款利率最低定价。项目公司股权出售后,授信主体变更且资质改善,上海银行进一步落实了股权质押、保证担保等各项担保及风险缓释措施,担保方式进一步强化。上海银行对宝能集团发放的相关授信均有明确用途,并全程封闭操作,不存在贷款资金被额外套取的情况。

    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未达预期 结果反致双赢

    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A股事件终于有结果,市场最初预计的百亿规模减持变为8亿规模,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种种迹象表明,这对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都是一项双赢的举动。

    1月10日晚间,中信建投发布《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至当日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A股时间届满,共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该公司股份4415.07万股,减持总金额8.09亿元。半年前,中信证券本打算将所持4.27亿股中信建投A股悉数减持,一度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互斥提案均获通过暴露A股制度漏洞

    1月10日聚力文化发布涉讼公告,股东“聚力互盈”将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撤销公司于2019年12月6日作出的临时股东会决议;该次股东大会主要就罢免董事和选举董事进行表决,大股东余海峰也举报计票作弊,程序遭疑,要求对董事会、监事会进行重新改选。

    聚力文化曾用名为帝龙新材、帝龙文化,2015年8月实施重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余海峰、聚力互盈等持有的美生元100%股权。收购后余海峰持有聚力文化15.33%股份,帝龙新材原股东姜飞雄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16.46%股份。这为两者控制权之争埋下伏笔,目前聚力文化董事长由姜飞雄一方担任。

    【上海证券报】

    A股迎来首家未盈利企业 泽璟制药试水定价新方式

    1月12日晚间,泽璟制药披露发行公告,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33.76元/股,公司将于1月14日启动申购。

    作为A股首家未盈利拟上市公司,泽璟制药采用了“市值/研发费用”的新方式来进行定价,发行价对应的融资规模为20.3亿元,发行后总市值为81亿元,对应的“市值/研发费用”为56.7倍。

    据公告,泽璟制药发行价对应的“市值/研发费用”高于港股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但低于A股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截至1月9日,可比公司“市值/研发费用”平均值为31.27倍,其中港股可比公司“市值/研发费用”平均值为21.33倍,A股可比公司(贝达药业)“市值/研发费用”为90.91倍。

    新年首个险资举牌来了 巨无霸为何偏爱这类股?

    备受关注的保险资金举牌A股又来了。

    近日,国内寿险业第一梯队中的太平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发布公告:以约19.07亿元总价,认购大悦城非公开发行的约2.83亿股股份,占大悦城定增后总股本的6.61%。

    这也是2020年首家保险公司宣布举牌上市公司。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太保同样是以参与定增的方式,宣布举牌上海临港。

    北斗星通频繁并购“踩雷” 去年业绩预亏逾5.5亿元

    北斗星通一纸业绩预告,给公司股民浇了个透心凉,国家大基金(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持股11.98%)也未幸免于难。

    公司1月11日公告称,公司预计2019年业绩亏损5.5亿元至6.5亿元,主要由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所致,根源在于公司2015年开始围绕“北斗+”进行的一系列产业并购。

    北斗星通公告称,经公司财务部门与中介机构初步摸底及测算,2019年度报告中商誉及资产减值总额约为6.53亿元,其中商誉减值预计5.3亿元,应收账款坏账损失5100万元,无形资产减值损失4000万元,存货减值损失3200万元。

    【中国证券报】

  上汽集团全球化按下加速键

  中国制造全球化进程正在提速,出海战略已经牵引新的世界格局。2019年上汽实现整车销售623.8万辆,海外销售整车35万辆,同比增长26%,占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

  机构建议大力发展养老金投资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0年首季峰会上表示,养老金的投资增值需求,促进了财富管理的深化和发展。与会的机构表示,人口老龄化为资产管理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巨大的机遇。政策制定者、投资机构需齐力捕捉机遇,推动养老金投资尤其是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

  改革持续深化 A股韧性渐强

  截至1月12日记者发稿时,沪深两市共有704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181家预增,114家略增,15家续盈,83家扭亏,预喜公司占比56%。展望2020年,市场人士认为,企业盈利进入回升周期,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盈利和估值双轮驱动下的“戴维斯双击”已蓄势待发。同时,伴随政策发力逆周期调节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企稳回升和估值抬升概率较大,A股韧性渐强。

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人民论坛)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引发广泛关注。在关注经济增速、失业率、物价指数等宏观指标的短期变化之外,有的研究机构从长期视野出发,注意到一个影响更为深远的指标变化: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

  何谓“全要素生产率”?简单理解,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了技术进步、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展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共识,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典型的“慢变量”,需要为技术创新创造合适的制度环境,通过激励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由负转正,正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释放制度红利,也说明面对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实际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而背后则是制度红利的不断“显化”。技术创新不会凭空产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适宜的激励机制和生长土壤。比如在这轮减税降费中,通过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这一制度设计,使得更多企业提高研发投入。通过制度创新,树立起鼓励创新的导向,促使减税降费的红利更多转化为创新活力、转型动力。

  如果把视线拉开就会发现,一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也可以说是通过改革来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的过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到建设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中国经济腾飞的40多年里,面临过很多考验,但都通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实现了进一步发展。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更多制度红利,为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被短期的数据波动牵着鼻子走,而应该以长周期的视角、更多关注那些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出来,并开始覆盖改革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全国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贯彻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发布外商投资法,为更高水平开放奠定制度基石,在全球资本流动规模萎缩的情况下中国资本流入逆势增长……一系列改革举措,正润物无声地为经济发展释放制度红利。可以预期,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更多制度创新将不断推出,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逆周期调节”强大因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这正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让制度威力更加强大,就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2345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