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8月14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8-14 09:09|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82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向好(权威发布.年中经济看亮点)  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6124.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出口9333.7亿元,增长9%;进口16790.8亿元, ...


行业回暖催生抢装浪潮 新能源上市公司“风光”明媚

    日前,记者随深交所调研组深入生产车间与作业一线,实地探访浙江以及上海周边新能源上市公司发展情况,悉心听取企业在通往高质量发展路途中的“烦恼”与经验。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搭建资本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多家公司负责人表示,补贴退坡某种程度上是利好,淘汰掉的大多是依赖补贴而缺乏内生动力的落后产能。而推动电网改革加速落地,则是他们共同的诉求与呼声。

    机器的轰鸣声给夏日的闷热再添“一把火”,也奏响了新能源行业整体回暖的旋律。

    赶着沪浙两地最热的几天,深交所调研组一头扎进生产车间与作业一线,实地探访两地新能源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倾听企业在通往高质量发展路途中的“烦恼”与经验。

    其间,上证报记者随同走访了南都电源、运达股份、富春环保、浙富控股、晶盛机电、天沃科技、泰胜风能等7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由产品迭代看技术发展,由产线状态看行业热度,新能源的韧劲与活力尽数体现于企业经营的稳扎稳打,监管服务的细致则流淌于同企业间每一次开诚布公的交流。

    从兴于补贴,到困于补贴,再到如今逐步摆脱补贴,新能源行业在重塑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迅速完成了行业格局的洗牌。

    “补贴退坡某种程度上说对我们是利好,淘汰掉的大多是依赖补贴而缺乏内生动力的落后产能。”此次调研过程中,多家公司表示,行业“断奶”将成为其构筑竞争壁垒的好时机。与此同时,推动电网改革加速落地,则是他们共同的诉求与呼声。短短的4天时间,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公司对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韧劲,同时也感受到监管服务的细致入微。

    “抢装潮”催生“风光好”

    今年以来,从事风电机组研制与销售的运达股份,直言“有点忙”。

    公司副总经理王青告诉调研组,随着最近行业抢装的启动,近期风电市场的主要整机和零部件厂家均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今年5月30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实行分类管理:需要国家补贴的项目原则上都采取竞争配置,并优先建设补贴强度低、退坡力度大的项目。这个被誉为“史上最具市场化导向”政策的出炉,预示着风电光伏步入竞价时代。

    有行业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了“2021年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时间节点,新增装机有望借此迎来新高潮。此外,针对海上风电抢核准项目进行分类处置,避免了需求波动对海上风电产业产生的冲击,消除了风电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

    随之而来的,是风电行业用时间换空间的一轮抢装潮。

    比如国内领先的风塔企业泰胜风能,就在2019年迎来存量抢装、平价切入、海上爆发多重需求利好因素。公司名誉董事长柳志成说:“2018年至今风电行业总体稳步发展,弃风限电情况明显改善,国家政策引导电力行业市场化发展,同时海上风电迅速起步,给风电行业的需求增长带来重要动力。”

    泰胜风能总经理邹涛也表示,公司今年海上风电业务订单十分饱满,海上风电出货量也在增长,单位成本正逐步降低。“目前公司已承接到部分将于明年上半年交付的订单。”

    良好的行业态势给了泰胜风能发展的信心。公司董事长张福林告诉记者,2019年,公司会将蓝岛海工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同时重点在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区加强陆上风电塔架产品的辐射能力,并力争在两广、福建地区新增海上风电装备产品辐射能力。“这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边,随着竞价尘埃落定,光伏产业亦“春意渐浓”。今年1-6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达32.2GW,同比增长86%;6月单月组件出口规模6gW,同比增长96%,海外高增长叠加即将开启的内需,光伏产业链整体企暖。

    主营晶体生长设备的晶盛机电,同样在不断加紧布局产业链其他核心设备。公司董事长曹建伟介绍说,目前晶盛机电的产品已覆盖硅晶体生长、后道智能化加工、高效电池及组件等产业链上核心装备。其中,公司研发的硅晶体生长装备产品,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技术出身的曹建伟,始终强调科技在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尽管这个领域内很多技术路线尚不确定,但正是大家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对老技术的不断改进才能推动整个行业前进。”以叠瓦设备为例,这个由晶盛机电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产品,也使晶盛机电成为国内首家GW级出货量的设备。曹建伟笑着说:“我们这一行是个辛苦活,了解客户才能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所以我们的高管基本上都下沉到一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产业链,多处于观望态度。部分环节,如光伏产业中的单晶PERC电池、多晶硅菜花料等,由于供需短期失配造成价格波动,引发市场担忧。而随着当前国内竞价项目的超预期落地,“风光”产业的景气度有望上行。

    平价上网乃大势所趋

    “风火同价是大趋势。应该说,国家总体政策并非限制风电行业的发展空间,而是引导风电行业摆脱补贴依赖路径,实现风电从补充能源向主流能源的转变。”运达股份董事长杨震宇如是说道。

    回溯我国风电的发展历程,2008年以前,国家政策全面鼓励与支持风电行业,风电整机制造能力由此大幅提升。但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等乱象也随之涌现。对此,国家自2009年起调整政策方向,从单纯追求风电装机容量提升转变为强调产业技术升级,着力解决国产风电机组质量不过关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在杨震宇看来,风电技术的进步、规模经济的体现以及风电运营经验的逐步积累,将不断拉低风电机组价格、风电场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从而降低风电发电的总成本。据介绍,近十年来风电机组的平均成本下降超过30%,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具备风火同价条件。

    作为光伏产业上游供应商,晶盛机电也在经历短期行业调整后,步入新一轮扩产预热。

    公司预计2019年国内年装机量保守在40GW至45GW,平价上网后装机或超预期。另外,由于新政导致组件价格大幅下滑,海外部分地区已实现平价,与国内需求形成共振。加之高效组件仍然是降低光伏度电成本的主要通道,由转换效率更高、兼容技术更好的单晶替代多晶的趋势仍将持续。坐上光伏单晶炉国内头把交椅的晶盛机电,有望受益于行业的加速成熟。

    与风电、光伏的发展正酣相比,水电行业近年来却面临部分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几年确实比较难。”浙富控股总裁潘承东向记者坦言。但他同时表示,新能源的建设并不是平稳发展的,而是呈波浪式推进。“目前,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仅有30%左右,我认为到70%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因此水电市场依然十分广阔。”他说。

    此前,发改委在《关于完善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通知》中明确,各省(区、市)水电标杆上网电价以本省省级电网企业平均购电价格为基础,统筹考虑电力市场供求变化趋势和水电开发成本制定。在此基础上,浙富控股加大研发力度。2018年,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单机容量200MW广西大藤峡轴流式水轮机首台转轮,顺利完成出厂验收,公司水电业务利润逐步触底回暖。

    以污泥、垃圾的协同处置发电为重要业务板块的富春环保,运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其盈利能力。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议,要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无疑将对提高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及垃圾焚烧的处理效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悉,公司目前的固废发电项目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电价,而供热蒸汽价格则由公司自主定价。富春环保董事长张杰表示,公司在诸如低能耗污泥干化技术、垃圾焚烧炉清灰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为公司提高固废处置的经济性打开了空间。

    另一方面,在调研过程中,“消纳电力”也成为新能源企业家们口中的高频词。

    南都电源副董事长王岳能向调研组介绍道,公司目前正基于储能系统技术,持续推进商用化储能项目的推广与落地,并已在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电网侧分布式储能、电网一次调频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

    通过面对面交流,调研组了解到,除了储能这一抓手之外,新能源企业对于加速电网改革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运达股份董事长杨震宇表示:“弃风限电的持续改善,才是实现风火同价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前期装机量主要集中于我国“三北”地区,远离用电负荷中心,同时风电场的建设规划与配套电网的建设未做到同步,导致电网消纳能力不足,已建的风电场发电量低,出现弃风限电现象。

    天沃科技总经理林钢告诉记者,公司子公司玉门鑫能开展的甘肃玉门郑家沙窝熔盐塔式5万千兆光热发电项目正处于正常推进中,“建成后,所发电力由电网全额消纳。”

    借力资本加速“快跑”

    “我们是非常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南都电源副董事长王岳能感慨道。

    2015年,南都电源通过现金收购的方式取得了华铂科技51%股权,并于2017年,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收购了华铂科技剩余49%股权,华铂科技成为南都电源全资子公司,从而全面打通了铅蓄电池产业链,形成“产品及系统—运营服务—回收再利用—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并增强了资源回收业务与公司目前现有通信、储能、动力业务的协同效应。

    王岳能向调研组介绍,今年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综合回收再利用项目已建成投运,待产能全部释放后,其废旧铅蓄电池的总处理能力将达到120万吨。“这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电池处理成本得以进一步下降,盈利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这将是铅蓄电池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布局回收环节上有利于形成产业链的大闭环。”

    南都能源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用锂电产业的高速发展,未来公司还将持续开展锂离子电池回收与新材料业务,以进一步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平台,完善产业布局。

    在利用资本市场逐点逐面扩大发展规模方面,天沃科技总经理林钢介绍到,2016年通过完成对无锡船厂60%股权收购后,公司军工业务板块正式起航,同年在完成中机电力80%的股权重大资产购买后,公司的能源综合服务能力得到长足进步。2017年,收购并增资了玉门鑫能,标志着公司进军光热发电领域。

    “我们已经开始进入新的高质发展阶!dquo;林钢感慨地说,“去年年底,上海电气正式成为我们的控股股东,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资金支持。截至去年底,上海电气为我们提供了20亿元的贷款,40亿元的授信担保额度支持。此外,业务协同方面,我们的风电EPC业务能够与上海电气的风电业务有效结合起来。”

    在迈向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中,浙富控股也借助资本市场的舞台,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公司通过并购华都公司、临海电机等企业,积极布局“绿色产业”。

    此外,今年3月浙富控股董事会审议通过收购议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申联环保100%股权及申能环保40%股权。公司表示,此次收购计划是公司夯实环保领域战略布局,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清洁能源、大环保”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

    富春环保则以每年兼并一个优质标的的速度,稳步推进外延式发展。董事长张杰告诉调研组:“以热电联产项目为例,我们挑选的标准之一就是园区资质必须要好。譬如国家级的园区可能入驻的就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及当地优质民企。相对而言,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更强,我们作为配套服务商的业务能更稳定,发展空间也更大。”

    今年7月23日,富春环保与源晗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在固废处理、富氧燃烧、节能环保、低温液体装置生产与运营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张杰表示,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合作方在富氧燃烧、新型气化技术,特别是氢能源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推动富春环保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丰富公司未来的盈利模式。

    除了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上市公司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天沃科技总经理林钢就提出了适当放开再融资比例限制、降低公开发行ROE要求、放宽市场化债转股要求等建议。

    林钢认为,根据现行的相关规定,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发行前总股本20%的约束有效地控制了资本市场的金融风险,“但从企业发展实际角度出发,其实也限制了部分真正有资金诉求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样,在公开发行方面,林钢也向调研组表达了对再融资要求的建议。他说,在现行规定下公开发行股票、可转债的企业,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ROE不低于6%,“由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式以及转型发展等原因,建议适当降低公开发行对资产收益率的要求,以满足企业在净利润释放期间对再融资的增量需求。”

    “搭建资本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监管人员走进一线与上市公司高管交流,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公司现状,倾听市场声音,并借此架起上市公司与一线监管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让监管更加合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产业升级。”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它们的产业升级,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先声。更通畅的表达渠道、更主动的监管服务,必将勾连起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矩阵。随着各项接地气、实打实的措施逐步落地,新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重组难产 浮亏10亿 万邦德大股东杠杆买壳酿苦果

    踌躇4年的万邦德借壳之路曲折异常。万邦德13日披露了第三版重组草案,共计作出了42处修订。

    事实上,自从去年6月发布重组预案以来,万邦德收购万邦德制药的交易“修修补补”不下6次,标的资产预估值从34亿元降至27.3亿元,业绩承诺同步缩水。

    万邦德制药早在2012年就申报过创业板,后两度筹划借壳栋梁新材(“万邦德”前简称),皆未果。其间,万邦德集团分两次合计斥资14.5亿元入主栋梁新材,再次启动了注入核心资产万邦德制药的交易。

    颇受关注的是,这项旷日持久的高杠杆交易令万邦德集团资金承压,其所持万邦德股份已全部质押。“对高杠杆的资本运作而言,时间就是成本,万邦德的重组拖得越久,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越是不利。”资深投行人士说。

    重组方案久拖未决

    8月13日,万邦德出炉新版重组草案,并修订了对证监会一次反馈意见的回复。

    此时,距万邦德交易预案面世已时隔14个月。2018年6月的重组预案显示,万邦德拟以33.98亿元,收购万邦德集团旗下万邦德制药100%股权,发行价格为12.55元/股,构成重组上市。万邦德制药主要从事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化学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但其后,公司未能在6个月内将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今年1月宣布将发行价格由12.55元/股下调为7.18元/股。此时,几乎与之同步启动借壳的医药同行奥赛康,已获证监会放行。

    今年4月18日,万邦德“翻新”重组草案,标的资产预估值由34亿元大幅下调至27.3亿元,发行价格为7.18元/股,承诺的业绩也大幅下调。据第一版方案,万邦德制药2018年至2020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5亿元、2.5亿元和3.25亿元。调整后变为2019年至2021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45亿元、2.265亿元和2.638亿元。

    对照不难看到,随着估值大幅下调,标的资产业绩承诺标准也随之调低。值得一说的是,万邦德制药2018年度扣非后净利润仅为1.53亿元。换句话说,如果以原版方案衡量,万邦德制药首年(2018年)就未能完成对赌。

    另一机巧之处是,新版方案减少的万邦德制药的交易价格占原交易价格的比例为19.66%,恰好未超过20%的“构成重大调整”红线,无需重新履行相关程序。

    “资产估值与发行价、业绩承诺是一揽子的交易元素,如果几项都出现下调,那应该是标的资产原先的估值被高估了,或者生产和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行人士表示。

    由于借壳审核等同IPO标准,证监会反馈提出的30个问题精准而尖锐,首问便要求补充披露标的资产IPO、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时间、方案和终止原因,标的资产是否曾存在上市障碍及该障碍是否已解决等。其余问题包括了“同股不同价”、业绩可实现性、学术推广情况、销售费用真实性等具体事项。

    杠杆买壳“冷暖自知”

    “掌舵”万邦德之难,恐怕是万邦德集团始料不及的。

    据万邦德2019年一季报,万邦德集团所持全部股份都被质押,实控人赵守明夫妇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二级市场上,万邦德最新股价不到10元,总市值不过24亿元。万邦德集团仅买壳一项就浮亏达10亿元。

    一切压力的发端,是高杠杆买壳。

    IPO未果的万邦德制药,2015年底开始接触栋梁新材(“万邦德”前简称)。2015年9月18日至2016年3月15日期间,栋梁新材曾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万邦德集团旗下的万邦德制药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未果之后,2016年3月,栋梁新材原实控人陆志宝将所持9.44%股份转让给万邦德集团,转让总价为7.3亿元,单价高达32.49元/股,比彼时市价溢价约218%。2017年1月,栋梁新材卷土重来,拟通过资产置换,注入万邦德制药。再度流产后,万邦德集团出资7.2亿元受让了陆志宝所持剩余9.44%的股份,单价为32.04元/股。

    通过两次股权转让,万邦德集团以14.5亿元的代价斩获栋梁新材18.88%股份,晋升为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后来改名为万邦德。

    交易所问询函回复显示,万邦德集团运用了高杠杆。据公告披露,当时首次交易的股权转让款7.2亿元,其中2.2亿元来源于万邦德集团自有资金和经营活动所获资金,其余5亿元来自于其他公司借款;第二笔7.3亿元,其中1亿元来源于万邦德集团自有资金和经营活动所获资金,其余6.3亿元来源于向其他公司的借款。

    照此计算,万邦德集团自有资金及借款的杠杆比例达1:3.5。当时公告披露大部分借款年化利息达12%,由此推算万邦德集团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达亿元以上。再算一笔账,赵守明、庄惠夫妇二人合计持有万邦德制药65.24%的股权,按照本次交易作价,该部分股权估值约17.8亿元。

    为了将该部分资产证券化,花费14.5亿元买个壳装资产,真的划算吗?以当下的环境看,答案是否定的。

    即便本次重组顺利实施,赵守明夫妇无法从中套现,其交易获得的股份也将优先用于履行业绩补充承诺,融资能力受限,买壳及运作的资金压力将持续存在。

    “重组过程中涉及诸多费用,加上融资成本,真实的耗费是很大的,每一天都意味着资金成本的增加。重组拖得越久,对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压力就越大。”投行人士表示,2016年重组监管收紧及金融去杠杆后,壳资源的泡沫越发凸显,重组对股价的刺激效果也在下降,“这两年,高杠杆买家不得不面对当年冲动的惩罚。”

刘益谦导演并购剧 中小保险第一股好事近

    被视为A股稀缺金融标的的保险股,终于传来即将扩容的消息。上市公司天茂集团8月12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称,拟对国华人寿实施吸收合并。

    天茂集团不出意外将更名为“国华人寿”,成为A股第六家保险上市公司。同时也是近20年里成立的保险公司中最先实现上市的。

    导演这出“大戏”的,正是素有“法人股大王”之称的上海滩资本大佬刘益谦。作为天茂集团和国华人寿背后的掌舵人,他本人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吐露心声,感叹入主天茂19年以来的一路艰辛,以及此番改头换面的激动之情。

    上市障碍全部扫清

    国华人寿全部并入天茂集团,其实早有迹象可循。

    2016年4月,天茂集团通过增资方式成为国华人寿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一举达到51%。此后,“国华人寿百分百装进天茂集团”的传闻不绝于耳。

    2019年7月10日、27日、30日,天茂集团连发多个公告,均是将旗下医药、化工等子公司股权和债权转让出清的交易进展,以及该公司分管医药、化工等业务的高管递交辞职申请的信息。

    再加上不久前拟出清在安盛天平财险中的股权,这些信息放在一起来看,天茂集团释放的“旧貌换新颜”信号,已经相对明确。

    这一系列动作,事实上都是在为天茂集团吸收合并国华人寿扫清障碍。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完成一系列资本运作后,目前天茂集团的账上只有现金和国华人寿51%的股权。就连天茂集团名下的别墅,也都卖掉了。”

    这也意味着,天茂集团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干净”的壳公司,剥离了一切国华人寿原有股权外的业务,静待国华人寿入主。

    根据公告,天茂集团拟通过向国华人寿其他股东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结合其他多种支付方式,对国华人寿实施吸收合并。交易一旦达成,天茂集团将100%持有国华人寿。具体交易方案将进一步协商确定。

    鉴于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天茂集团自8月13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投行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天茂集团可能会在10个交易日内,公布吸收合并国华人寿的相关预案。

    保险第六股质地如何

    有望成为A股第六家保险上市公司的国华人寿,质地究竟如何?

    2012年“双12”,凭借一款产品3天销售过亿元的骄人业绩,国华人寿一战成名,同时也引来大量同业的效仿。2014年,在互联网中短存续期产品“疯”销之时,国华人寿却选择理性撤退,开始主推保障型产品。2018年,国华人寿再次作出战略转型的决定,在网销渠道重点推中长期期交型保障产品。

    用产品优化来形容国华人寿去年以来的转型,更为贴切。据了解,去年以来,国华人寿的重点是发展兼顾资产负债匹配的5至10年期的中长期保障型产品。对于习惯了销售保险理财产品,在个险等传统渠道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保险公司而言,作出这样的转型决定并非易事。

    国华人寿总裁付永进曾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坦言:“一方面,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互联网渠道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另一方面,随着‘保险业姓保’理念的逐渐深入,国民保险意识的提升,我们坚信保障型产品终究会迎来爆发期。”

    国华人寿近年来经营表现不俗,持续实现盈利。自2014年进入盈利期后,每年净利润均超10亿元。2018年净利润达20.55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6.11亿元。

    在经历初创期的“求生存”阶段之后,国华人寿正在向“求价值”的成熟公司方向转型。据记者了解,下一步国华人寿将进军医养产业,目前已在武汉、海南、昆明等地储备相关地块,用于养老产业发展。下周,国华人寿管理团队还将前往日本考察调研当地成熟医养项目,采他山之石以攻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