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4月15日周四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4-15 09:17|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693|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1.2% 反映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记者14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9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10亿千瓦时,同比增 ...


退役动力电池“奇幻漂流” 大比例进入小作坊

    4月初的武汉新洲开发区阴雨连绵,春寒料峭。不过,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内却是一番火热景象——作为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线,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繁忙备战。

    然而,记者调研发现,受配套政策不健全、经济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目前较大比例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了以小作坊为主的灰色产业链。

    电池退役高峰将至

    在园区内,记者看到,因能量衰减而退役的一排排汽车动力电池躺在生产线上。经过拆卸、重组、封装、检测等一系列复杂步骤,这些动力电池将重获新生,应用于电动单车、应急储能等场景。

    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孕育出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巨头,并在电池回收端催生出一个千亿元级市场。

    “整条产线提前规划设计,每年可处理动力电池10万套。”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介绍,格林美从2015年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初期,动力电池回收来源一般是整车厂家或电池厂家的测试电池包或售后电池包,但2020年以来退役动力电池增多,产线繁忙起来。

    “电池使用年限5至8年,有效寿命4至6年。2015年生产的电池,从2019年开始批量进入退役期,2021年将出现高峰。”张宇平说。

    千亿元级新产业在动力电池回收端悄然萌芽。东方证券研报预计,到2025年,包含梯次利用和回收两大方向的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美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模将达122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181亿美元。

    对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路径,张宇平告诉记者,动力电池回收以后,公司会对其剩余容量进行检测,判断其适用场景。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约500公斤,电池组有几十件。剩余储能效率较高的电池可以用于一些低速车场景,如外卖、快递行业使用的电动单车等;储能效率稍低的可以做成储能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用于数据中心以及电信天线领域。

    “对于剩余容量40%以下的动力电池,可以用作原材料回收。”张宇平称,这类电池经过破碎分选,通过化学方法从中提取、钴、锰等金属。“我们的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效率已超过95%。”

    流入灰色产业链

    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大国,国内相关部门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配套体系建设。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发布,将加快审查或起草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在内的8个项目。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作为热点被提出,凸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末端的重要性。

    “电池回收产业处在起步前期,如何避免野蛮生长,亟待行业共同探索。”华南某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在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之际,除极少数头部企业承担了部分产能外,要真正消化千亿元级行业“蛋糕”仍未做好充足准备。该人士预计,2021年会有48万吨动力电池报废,但业内普遍判断只有20万吨会进入规范达标的回收企业,占比不足一半。

    “尽管政策已明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但退役电池流向更多受价格导向,且行业缺乏回收企业准入管理。一些操作灵活、规范性差的小作坊式企业经营成本较低,在报价方面具备更强竞争力,导致退役电池较大比例流入灰色产业链,正规企业电池回收出现不少困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此前表示。

    “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电解液溶质和有机溶剂具有腐蚀性,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张宇平表示,锂电池电解液中除了锂离子,还含有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溶质LiPF6属有毒物质且易潮解,容易造成氟污染及水污染,对人体、动植物有强烈腐蚀作用,这对动力电池回收厂家的技术和资质提出了很高要求。

    “正规企业回收的电池不仅要满足功能性要求,还要在安全及环保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成本自然比非正规企业高。”张宇平说,有些企业在招标时只看价格,不关心电池是否能得到正规化处置。这一方面给自己带来生产者责任延伸风险,另一方面为非正规企业创造了畸形的生存空间。而正规企业因为投资大,面对非正规企业的高回收报价,在竞标时往往会吃“哑巴亏”。

    提供政策支持

    2021年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即将到来,业内人士呼吁,需多方发力,扶持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走上正轨。

    电池回收企业盈利方面,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一吨磷酸铁锂废电池中提取出来的材料价值约8000元,其回收成本高达8500元至9000元,即正规企业每回收一吨磷酸铁锂电池或亏损500元以上。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可为电池回收提供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积极性,包括提供补贴。有利可图,自然会有人去做。

    回收渠道方面,比亚迪相关负责人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当车辆达到报废要求时,车主应将其送至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拆卸动力蓄电池。动力蓄电池所有人(电池租赁等运营企业)应将废旧动力蓄电池移交至回收服务网点。

    该人士建议,由主机厂或主机厂授权的回收网点(如4S店等)对报废车辆电池进行拆卸。首先,回收网点如4S店,由主机厂进行管理,也是消费者熟悉的地方,具备拆卸电池的能力。其次,动力电池包为高压产品,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目前报废车拆解企业暂不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另外,由于电池存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长时间存放会对电池功效造成一定的损耗甚至不能使用。而很多拆解企业报废车辆处置周期较长。

    对于回收企业资质问题,上述比亚迪负责人建议,提高梯次利用企业门槛。因锂电池加工工艺难度相对较高,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明确规定,对电池和电池组进行再造的实体是电池或电池组的原始制造商,或直接了解电池退化特性和安全系统的实体。

    “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明确由原电池制造商对梯次利用企业工艺等能力进行确认,且梯次利用企业生产加工工艺应用方案等由原电池制造商确认,严把品质关,消除客户使用梯次电池的顾虑。”上述比亚迪负责人说。

央行:深入推进支付领域反垄断工作

    央行网站消息,2021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提出,深入推进支付领域反垄断工作,加快推动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健全网络支付“四方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

    会议认为,202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条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抗疫资金运转不掉链、支付服务创新不停步、服务实体经济不缺位;强化支付领域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稳步推进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加强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综合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提升支付服务质效,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快支付服务普惠进程,助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会议强调,2021年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严监管常态化,推动支付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以优异成绩为建党百年献礼。

    会议要求,下一阶段要积极完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支付领域反垄断工作,加快推动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加快构建跨境支付体系;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打击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支付活动,持续规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健全网络支付“四方模式”;要坚守为民情怀,着力改善小微企业开户服务,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围绕冬奥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优化支付供给,提升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生产和服务水平;要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好因素积聚 消费持续回暖动力足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消费在二季度能否持续回暖成为市场一大关注点。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二季度消费回升的有利因素较多。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叠加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形成合力,部分线下消费和可选消费景气度将提升。二季度消费有望继续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有利因素较多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二季度消费市场回升的利好因素较多。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去年同期由于疫情影响,基数较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服务业有望进一步复苏;二季度节假日较多,居民出行、消费需求增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将部分传导至下游终端消费品价格;此外,消费电子和汽车消费需求回暖,会带动消费增加。“因此,我们对二季度消费形势持乐观态度。”李湛说。

    假期增多可能成为二季度消费回升的一大有利因素。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称,今年二季度假期相对较多,加上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服务消费或迎来较大程度改善。从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看,全国接待游客人数已接近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收入也比2020年同期有较明显增长。

    陈兴认为,从商品消费上来看,可选消费相对于必需消费弹性更高,疫情冲击下受到的影响也更加显著。在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进程中,二季度可选消费表现或好于必需消费。

    存在多重动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认为,二季度消费增长动力主要将来自三方面。

    一是居民收入回升,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意愿增加。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不断恢复,近期企业经营不断改善,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促使居民收入呈现稳中有增态势。“伴随居民收入增加,二季度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将不断提升,从而为消费带来正向作用力。”付一夫说。

    二是服务业恢复加快,服务消费加快回暖。从清明节电影票房爆炸式增长看,居民消费需求强劲。二季度,随着疫苗接种加速推进,全民免疫逐步实现,居民活动半径将不断扩大,餐饮、电影、旅游、酒店等服务业将加快恢复,推动服务消费回暖。

    三是海外消费回流加快。从海南免税销售额增长情况看,境外消费向国内回流趋势明显。付一夫认为,5月即将在海南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加快消费回流趋势,从而为整个消费市场进一步恢复注入动力。

    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

    近期多个部委推出促消费举措,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到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再到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等,多管齐下提振消费。

    3月31日,工信部等4部门印发通知,部署于今年3月至12月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并支持企业与电商、互联网平台等合作举办网络购车活动。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了24项具体政策举措,涉及在线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领域。3月18日,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所在城市。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日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多措并举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重点是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等。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二季度消费将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叠加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形成合力,部分线下消费和可选消费景气度将提升。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