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5月20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5-20 08:42|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85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近日对外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亿人,农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 ...


提升违法违规成本 联动修法迫在眉睫

    编者按:作为基本盘,上市公司对于实体经济至关重要。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的讲话,详尽刻画了证监会对公司监管和资本市场改革的工作思路。举其要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做好增量与存量改革、完善基础制度可谓个中桎辖。自今日开始,本报围绕以上方面,采撷各方声音,希集众智众力,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贡献一份“芹意”。

    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低已久为诟病。日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提出,提高违规成本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心举措,并明确表示要“积极推动《证券法》、《公司法》、《刑法》修改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再次引发了市场对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关注和期待。

    经各方多年呼吁,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的推进工作正在提速。尤其是今年以来,从最高层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表态,到证监会主席接连发声,均表现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着力改进的决心。资本市场生态复杂,存量格局下各方利益胶着,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顶层设计和各方合力。其中,联动修订《刑法》、《公司法》、《证券法》,全面提升法律震慑力是重要的解决之道。

    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迫在眉睫

    资本市场运行二十余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所适用的法律仍为多年前制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与通过欺诈、造假等行为获得的巨额收益相比几乎不值一提。违法违规成本低,使得法律和监管缺乏震慑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证券欺诈发行类案件不断增多。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涉众性强、涉及金额大、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程度高、对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破坏性强等特点。”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表示。

    欺诈发行、信披违规、财务造假等屡禁不止,一些案件甚至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危害资本市场生态。

    今年以来,被证监会立案的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已达28家次,相较去年涨幅明显。尤其是近期接连有“白马股”陷入财务造假风波。比如,在公告了2018年全年业绩预告之后,利源精制再次收到关注函,对全年业绩预告情况进行关注。此前在2018年10月,在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中,利源精制承认了公司的财务造假。1月22日,康得新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白马股”是资本市场优质企业的代名词,接连出现此类行为,让市场在哗然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提高违规成本的呼吁。

    从制度层面看,对违法违规惩戒力度不足是普遍共识。以欺诈发行为例,我国1997年《刑法》第160条首次规定了“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该条文历经二十余年不曾修改。财务造假等信披违法违规行为会受到行政、民事、刑事三个方面的惩罚。其中,行政处罚针对公司和个人的顶格处罚是罚款60万元和30万元;刑事方面,《刑法》第161条所列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最高刑期是3年。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熟资本市场对欺诈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往往十分严厉,堪称“坐穿牢底”。如美国《萨班斯法案》规定,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25年监禁,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新华表示,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处罚罪名不足、处罪轻、犯罪成本低始终制约着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提高处罪标准,增加处罪罪名已成为全市场、全社会共识。

    需顶层设计发力

    资本市场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点滴推动都需要各方付出巨大的努力。近年来,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方面,监管部门在稽查执法、诚信建设等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

    对于市场呼吁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多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在《证券法》第三次审议草案中,对欺诈发行等惩处力度已有较大幅度提升。

    但从实际进展看,违法成本的提升与市场期待仍存在不小差距,除加大罚款金额外,刑事方面的处罚力度仍未见改观,立法推进的进程缓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提高违规成本的工作推进缓慢,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在整个社会法治理念提升的背景下,某些上市公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维没有改变;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执法精准化没有到位,难免有漏网之鱼;资本市场各方对法律缺乏信仰和敬畏之心,缺乏对公众投资者的感恩之心。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记者表示,主要存在法律和市场两个层面的原因。

    从法律层面而言,资本市场的法律是多元的,对某一法律条款的更新或修改会对其他法律产生影响,工作量巨大。其次,涉及不同法律之间的协调,如果《刑法》、《民法》、《公司法》没有相应的完善,《证券法》自身修改的作用也很有限,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此外,与英美法系可以用案例作为法律参考不同,中国的法律体系属于成文法,需要通过法律自身修订去适应实践发展,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法律的修订存在时滞,迫切性非常强,但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从市场角度而言,现有的市场格局有所固化,包括监管层、企业、投资者已经适应了当前的市场和法治环境,一旦有所改变,涉及到非常广泛的利益重新分配,这个过程可能有所误伤。此外,大量中小投资者此前偏好高波动高风险的股票,一旦立法这种股票可能面临股价崩盘或者退市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投保机制,部分股民利益可能受损。

    “现有的存量格局,利益相关方太胶着,太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存量改革的阻力很强。”付立春表示,除了法律外,还要有相应的法规、机制等补充,如集体诉讼制度、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等。

    多方呼吁联动修法

    资本市场涉众广泛,利益相关主体众多。对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影响恶劣案件的惩处,不仅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发力,也需要公检法等多部门介入。《证券法》与《公司法》、《刑法》诸多条款紧密相关。为更好发挥法律合力效能,对上述法律进行联动修改也是市场的普遍呼声。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新华看来,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的丰富,以及金融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资本市场犯罪行为日趋多元、隐蔽,表现出高智商化、高科技化、高协同化特征。现行刑法存在涉及资本市场的罪名种类少、犯罪要件表述不完全、处罪轻等问题。同样,公司法缺乏对上市公司依法运营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的依据。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稽查线索难、取证难和举证难的情况,虽经一系列稽查、取证和审判,但最终依现行刑法获刑罪较轻,难以取得有效的法律效果和震慑作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证券法》“三读”和《公司法》即将启动修改之时,能否借此时机联动进行《刑法》修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证券法》里法律责任制度的加强很大程度上仍着眼于行政处罚,但民事责任、刑事责任都需要逐步丰富和试点。目前在民事责任领域已开始一些尝试,如示范诉讼制度、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等,这些要一步步探索到位。再比如刑事责任制度,这不是《证券法》所能包含的,必须回归到《刑法》当中。这样就需要联动考虑《证券法》、《公司法》跟《刑法》相关条款的对接,不可能期望证券法修改在法律责任方面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央行:完全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昨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就当前我国金融和外汇市场运行情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境外资本流入增多,外汇储备稳中有升,外汇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我们完全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宏观政策操作空间较大,政策工具丰富。今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政策前瞻性、灵活性,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了社会信用较快增长,货币金融条件松紧适度,金融部门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健运行,为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撑。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境外资本流入增多,外汇储备稳中有升,外汇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潘功胜称。

5月来股票ETF吸金160亿 机构资金加仓迅猛

    5月以来,A股市场在外围因素影响下震荡加剧。然而,作为机构大资金风向标的股票ETF却获得160亿元资金的净流入。尤其是在股市大跌当日,通过股票ETF入市成为场内资金布局股市的重要方式。

    截至5月17日收盘,5月的10个交易日中,有7个交易日股票ETF出现了资金净申购,合计净流入资金约为160亿元。中证500、沪深300、创业板指、上证50等大盘宽基指数是资金涌入的主方向。

    事实上,每逢A股市场大跌,总能看到作为机构风向标的股票ETF逆市净流入的身影:上周五沪指大跌2.48%,多只蓝筹ETF获得逾50亿元资金的大举净申购;5月6日市场大跌,同样有超50亿元资金进场扫货。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ETF申赎有较高门槛,基本都是机构资金在进出,可以作为大资金或聪明资金的一个风向标,而保险、券商、社保等机构资金常常通过股票ETF进出市场。

    除了机构资金借道ETF布局股市外,多位绩优基金经理还表示将“越跌越买”。

    北京一家银行系公募绩优基金经理表示,中美贸易摩擦不会让A股调整到前期底部位置,未来的市场信心和预期会触底反弹,随着外部因素扰动的边际影响递减,A股市场的底部特征将会更加坚实。如果未来股市继续调整,他会采取“越跌越买,底部加仓”的操作思路:“目前A股估值本来就在市场底部,市场若出现恐慌性下跌,无疑是加仓良机”。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绩优定增基金经理也表示,在他们的机构客户中,保险资金是比较认可有“安全垫”保护的资产,在打折买入定增项目、二级市场出现大比例折价状态的“双折价”保护下,近期有不少保险客户在大比例买入定增基金。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17万亿险资30%的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比例或将提高,未来或有更多机构资金通过ETF入市。

    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在投资中更加偏爱银行、保险、消费等大盘蓝筹股,去年以保险资金为主的机构资金大举买入多只大盘宽基ETF龙头,险资已成为股票型ETF产品重要的机构持有人。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