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4月7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4-7 09:20|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85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跨界造车 期待跨出新路(观象台)  资本看好、时机正巧、条件具备……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纷纷跨界造车,但要想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成功,仍须应对不少挑战。    【证券日报】     ...


外资首季“扫货”保险股 对中国太保持股量猛增43%

    今年一季度,外资持续加码顺周期保险股。东方财富Chioce数据显示,外资今年一季度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4只A股保险股均进行了增持。其中,外资对中国太保的持股量大幅增长43%,对新华保险持股量也大增20%,“扫货”迹象明显。

    一季度,白酒、医药、新能源等公司股票遭外资大幅卖出,而保险等顺周期股被净买入。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经济复苏,保险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板块步入增长正轨;二是,保险、银行等板块经过两年持续走低,目前市盈率较低,成为顺周期板块中的热门股;三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出于对冲风险的考虑,卖出估值较高的板块,加仓保险股。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总裁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将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将持续增长。今年行业保费增速大概率与GDP增速持平或略高于GDP增速,不排除个别公司增速远高于GDP增速,长期看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外资一季度大幅买入

    今年一季度,A股五大保险股中,除中国人保被外资减持之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均被加仓。其中,外资对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加仓幅度最大。

    沪深港通中央持股结算记录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外资对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的持股量较今年年初(1月1日)分别增长43%、20%、11%、7%。不过,外资在去年对中国人保大幅加仓后,今年一季度持股量下降7%。

    除持股量这一指标之外,沪港通上榜十大活跃成交股数据还显示,一季度,中国平安58次位列前十大活跃成交股,被外资净买入额达76亿元,净买入额仅次于招商银行,位列A股第二位。

    从保险股基本面来看,被外资大幅增持的中国太保与新华保险今年保费增速也较快。1月份-2月份,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2540亿元、1360.6亿元、1809.5亿元、989.6亿元、440.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1.4%、9.6%、-4.4%、8.8%、11.5%。不难看出,新华保险增速最快。

    但是,今年一季度在外资增持期间,保险股的股价仍在下跌,这说明外资抄底迹象明显。东方财富Chioc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股价跌幅分别为16.3%、17.1%、9.5%、9.6%、1.5%,平均跌幅达10.8%。

    估值有望持续修复

    随着股价持续下探,保险股市盈率也逐步走低。截至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的市盈率(动态)分别为18.1倍、14.9倍、13.1倍、10.6倍、10.1倍,和贵州茅台(57倍市盈率)等核心资产相比,保险股目前的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

    A股保险板块估值水平主要受行业成长、利率水平、行业政策及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股价走势呈现很强的周期性,今年也不例外。

    新时代证券分析师鲍淼认为,进入2021年,随着居民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需求的增加,预计保险行业仍将保持健康成长,估值将稳步修复。随着疫情改善,保险线下业务逐步恢复,保费增速已经从去年二季度起逐步回暖;去年7月份后保险股估值得到一定修复,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认为,对于商业险和个人险,今年保费都会上升,这个反弹已经发生了。全球非寿险业方面,2021年预期增长4.1%,新兴经济体的非寿险业2021年预计增长约为8.5%,2022年将是8.5%左右。由于政策大力支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风险意识提高以及数字化发展等诸多积极因素的推动,中国保险市场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寿险方面,中国将会成为全球寿险增长的引擎,2021年中国的寿险保费增长预计为9.0%左右。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今年保险股估值虽然会出现持续修复,但能否出现快速修复仍有待观察。上述寿险公司总裁对记者表示,今年保险业增速的优势是基数较低,但去年新单期交保费的不足对今年续期保费增速会有影响,长期来看保险业会持续增长,但要快速恢复倒疫情前的增速还需时日。

腾讯视频会员首次提价 长视频平台将告别低价时代?

    腾讯视频2020年付费会员已达1.23亿

    继爱奇艺视频会员涨价后,腾讯视频也迈出了涨价这一步。日前,腾讯视频宣布,将于2021年4月10日零点起对VIP会员价格进行调整。以不同的付款方式计算,本次腾讯视频的会员价涨幅在17%至50%之间。

    会员涨价肯定会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预计部分价格敏感的用户会因此不再购买会员,但视频领域会员涨价是大趋势,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目前视频内容成本与日俱增,剧集、演员成本过高,导致视频平台盈利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近年来短视频赛道抢占了用户碎片化的休闲时间,而长视频主流平台爱优腾在短视频领域并没有特别多的建树,因此会员涨价也是迫于无奈。

    张毅认为,从视频平台行业的收入构成来看,现有的会员收入很难覆盖成本支出,所以长视频平台改善收入的关键,应该是联合降低制片成本、降低演员薪酬,而非提高会员价格。

    长视频平台进入提价周期

    早在2020年三季报财报分析会上,腾讯方面就曾释放过涨价信号,“中国的视频订阅价格在不断上涨,所以现在大家觉得订阅费并不是那么贵,我们认为视频订阅的价格在中国其实是偏低的,在某一些结构或某些情景之下,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调整视频订阅服务的价格。”

    时隔4个月,腾讯视频涨价的靴子落地了。

    据记者查询,目前腾讯视频(网页端)会员连续包月、包季、包年的售价分别为15元、45元、178元,非连续会员月卡、季卡、年卡售价分别为20元、58元、198元。

    据了解,腾讯视频新价格体系将调整为连续包月、包季、包年的售价分别为20元、58元、218元,涨幅分别为33%、29%、42%;非连续会员月卡、季卡、年卡售价分别为30元、68元、253元,涨幅分别为50%、17%、28%。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在线视频已进入提价周期,视频网站有意愿提价并搭建了多档次的会员价格体系,行业ARPPU值(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有望开始提升。剧集的生产成本回归理性,投资回报率渐高,预计视频平台利润将开始得到改善。

    “我们判断未来国内头部长视频平台或仍会持续提价,核心在于提升内容质量,以获取更高的付费率,增强用户的付费意愿。”国泰君安研报表示,长视频平台大屏端订阅会员目前付费率较低,且处于较快增长阶段,未来有望成为长视频平台新的重要增长来源。我们看好长视频平台逐步步入长期提价通道带来的投资机会,优质头部平台及产业链合作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会员付费率仍有提升空间

    对于视频平台的提价行为,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视频平台涨价是意料之中的,从去年开始,爱奇艺、腾讯视频方面就多次释放出涨价信号,去年第三季度财报分析会上,腾讯也提到了涨价的问题。随着内容质量和范围的提升扩充,涨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符合国际行业通用认知的,比如Netflix(奈飞)成立以来价格连续涨了6次,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头部长视频平台付费会员超1亿人后,增长有所放缓,同时其会员付费率达到20%至25%后增速也有所放缓。长视频平台中付费率最高的为腾讯视频,但该平台在付费率超过25%后增长放缓。结合头部长视频平台MAU(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付费率逐渐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付费会员数增速减缓或成大趋势,提升付费会员ARPU值(平均每用户收入)。

    腾讯2020年财报披露,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已经达到1.23亿。

    从爱奇艺的经验来看,此次腾讯视频会员价格提高后,会员付费率可能会有小幅回调,但这不影响长期增长逻辑。上述券商分析师如是说,“对比奈飞,国内长视频平台整体会员付费率、ARPU值、ARPPU值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适用于电视端的‘超级VIP’级的会员付费率也较低,这些将成为未来长视频平台收入增长的空间。”

银行数字化进程加速 年内431家网点“关门”

    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ATM机为101.39万台,较2019年末减少8.39万台,正日渐式微

    本报记者 李文 见习记者 余俊毅

    近年来,银行线上业务正在加速发展,已经有不少银行网点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迁移到了线上,超过90%以上的零售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办理,到银行线下网点办理业务的人逐渐减少。同时,银行ATM机的数量也随之缩减,物理网点的关停量仍在持续增加。

    随着人们支付习惯和业务办理习惯的改变,银行也在进一步优化调整线下网点,加快推进线上业务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ATM机和银行网点缩减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末,ATM机具为101.39万台,较2019年末减少8.3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ATM数量7.24台,同比下降7.95%。

    从2020年整年的数据梳理来看,ATM机数量下滑的趋势明显,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ATM机数量分别为108.30万台、105.21万台、102.91万台,季度环比分别减少1.47万台、3.09万台、2.31万台。这意味着,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便捷以及银行线上业务的不断发展,ATM机的使用率不断降低,正在日渐式微。

    同时急剧减少的还有银行的线下网点。记者查看部分银行近年的年报发现,银行网点数量呈现连续缩减的趋势。以中行为例,2018年至2020年各年度末,该行营业网点数分别为10726个、10652个、10487个。根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的数据统计后发现,截至4月6日,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3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记者注意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增长。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3547.21亿笔,金额4013.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6%和6.18%。

    对于银行ATM机不断缩减的原因,武汉大学客座研究员唐大杰对记者表示:“银行ATM机最主要的功能是现金存取和卡业务的相关办理。随着我国线上支付业务的不断便捷和普及,中国已经进入移动支付时代。除此之外,ATM机的业务一直属于被垄断行业,银行作为客户支付了较大一部分费用,减少ATM机的投入也可以减轻一笔负担。”

    监管机构人士、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凤文对记者表示,银行ATM机及网点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近年来全行业离柜率上升,减少了柜面业务的压力。因此,一些网点业务量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有的甚至寥寥无几,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二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目前,银行许多网点都是临时租赁的,不但需要支付较高的租赁费用,水暖电等物业费用,而且网点从业人员也不得少于内控合规要求,无形中浪费了人力资源。如果网点业务量过小,将加大银行的经营成本。从利于核算的角度出发,撤并业务量小,对群众办理业务影响不大的物理网点成为银行网点整合的重点。ATM机减少也同样属于此类问题,由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业务不断普及,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银行业务,加之使用ATM机存取款业务不断的萎缩,有的ATM机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减少ATM机也是必然现象。

    银行网点仍将长期存在

    2021年伊始,转型、升级和优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离不开的话题,商业银行业在渠道建设方面更加聚焦在优化老旧网点和加快数字化业务转型上。

    比如工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要扎实做好网点优化调整。持续加大对环境老旧网点、核心潜力网点的装修改造力度,完成网点整体装修1611家,为客户服务提供有力硬件保障。持续推进物理网点、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与新型渠道间的协同融合。积极提供数字化、非接触客户服务。

    中国银行也在年报中提到,要深入推进网点转型与智慧运营改革,将网点逐步打造成为面向全渠道、全场景、全生态的营销服务综合体。深入推进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能力,推动场景融合,丰富产品功能,持续改善客户体验。大力拓展线上渠道,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推动线上业务快速增长。

    在银行在加速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为了帮助老年人也能全面融入信息化社会,银行也在加强“适老化”金融服务。

    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几乎全部银行网点都设有老年人的专属设施,比如在营业场所提供老花镜和爱心轮椅等设施。部分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还表示,专门培训过如何指导客户更好地学习使用手机银行。

    李凤文表示,无论银行网点智能化和线上化如何发展,传统线下网点短时期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不会消亡。原因是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据统计,我国有近1.4亿老年人依然游离在互联网之外,仍习惯通过传统的线下渠道获取服务。如果物理网点消失,就会影响到这些老年人享受应有的金融服务,影响幸福指数。

    “今年3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金融服务下沉,进一步完善基础金融服务,根据老年客户群体数量和金融服务需求,合理科学进行网点布局。由此可见,银行网点仍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物理网点绝大部分是由人工负责的,与全部智能化有着很大的区别,人性化的服务更有温度,也更有人情,因此也不会从银行服务中消失。”李凤文表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