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8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8 08:5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453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长三角今年铁路投资预计超过750亿元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在750亿元以上,计划开通新线里程833公里,开工项 ...


激活“一池春水” 为全市场贡献改革样板

    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点题“注册制”: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伴随着注册制从试点到实施再到扩围,从增量到共同推进增量、存量市场改革,对于资本市场改革的意义已经不限于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本身,而是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全局的重要着力点。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亲历了这一重大改革的代表委员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激活市场发展“一池春水”,当下改革制度红利持续释放,为具有价值潜力的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创业板改革同步推进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涉及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深交所充分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根据创业板市场特点和运行实际,认真做好发行上市审核、发行承销、持续监管、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等业务规则的制定修订工作,建立一整套合规、内控、监督制度规则,为加快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注册制制度体系奠定基础。

    改革平稳落地以来,主要制度规则经受住市场检验,存量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在市场化、法治化上迈出了质的一步,激活市场发展“一池春水”。

    唐岳介绍,在本轮创业板改革中,楚天科技有幸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节点的亲历者和见证者。2020年10月9日,证监会公告同意楚天科技并购重组项目的注册申请。这意味着,楚天科技成功拿下了创业板重大重组注册制首单,且从受理到获批,耗时仅3个月,充分体现了注册制下高效的并购重组机制。

    唐岳表示,本次德国百年企业Romaco集团顺利装入上市公司体内,推动了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技术水平,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在资本市场赋能下,我们得以与国际“无缝”接轨,在做强自身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繁荣,为实现国产替代进口进程提速。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谈及创业板改革时提到,创业板再融资改革让其感受颇深,“再融资政策的调整,降低了门槛、激活了再融资市场,让资金可以流入优质实体企业,加速实体经济发展,而股权激励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激发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核心关键人员更积极地投入到公司经营中,专注于提升公司业绩。”

    体制机制是基础,以制度创新激发潜能,整个创业板也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截至2021年2月末,创业板注册制下合计受理546家首发、288家再融资、16家重大资产重组申请,其中370家首发、192家再融资、13家重大资产重组为新申报企业,已有103家IPO、171家再融资、6家重大资产重组注册生效,86家公司发行上市。IPO申报企业广泛分布于55个行业,其中5家2019年末存在未弥补亏损,多家公司选择市值指标作为上市标准,板块包容性、覆盖面明显提升。86家已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多元,既有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也有传统产业与“三创”“四新”深度融合的行业龙头,最近三年(2017~2019年)平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9%、平均研发强度4.3%,成长性、创新性特点突出。

    可以看到,改革后的创业板覆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适应了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

    引导规范经营

    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持续监管、信披、退市等关键制度创新下,创业板积极引导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出入口”两端逐步畅通,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回天新材董事长章锋表示,创业板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更进一步,在重大基础性制度改革下,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加速双向扩容、促进股权融资、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加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使资本市场更多承担起引领创新经济发展的新使命,推动协助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创业板改革是长期资本市场改革的延续,将为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前进夯实更加坚实的基础。

    “创业板等一系列持续监管业务规则强化公司治理,进一步规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等‘关键少数’的行为,实行分类监管,细化行业、风险的披露要求,增设风险警示制度,明确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监管要求,增强不同主体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再次强化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行水平,推动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章锋称。

    自2012年以来,退市再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论述较多,具体来看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个就是通过全面推行注册制,进一步扩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另一个则是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杨德龙认为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优胜劣汰能够进一步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改革不但给上市公司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全市场退市改革提供创业板的“范本”。

    唐岳表示,本次创业板改革对退市指标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为在退市边缘反复“试探”的壳公司画下“红线”。退市和上市脚步同频,助力A股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与此同时,伴随壳公司的出清,有利于市场资源进一步向优质企业倾斜,龙头企业有望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将迎来重塑。

行行都有难念的经 技术是不二法门吗?

    说易行难。“想要回归本地,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其实也很大。”有城商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国有大行都下沉到农村了,加上它们的资金成本比较低,有利率优势,不少资质好的中小企业都选择去大行贷款。”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将全国性银行的护城河越建越牢,互联网消费者聚集在几家银行的流量洼地里,小银行想在普惠金融中分杯羹只能依靠互联网平台。

    大行小行各喊各难

    无论是国有行、股份行人士,还是行业观察人士,并不为中小银行的境况叫屈,“并不是大行‘秀肌肉’,而是有的中小银行丢失了自己的本土优势”。

    相反的,无论是经营战略层面还是监管层面,大行基层行人士都感到下沉压力越来越大,“大行基层分支行的人也很着急。”某股份行管理层人士表示,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全国性银行承担的小微贷指标越来越重,“本来有些银行就不擅长做小微贷,要下来找到好的小微客户并不容易”。

    华东地区某股份行人士也直言,市场规则就是优胜劣汰,中小银行本就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服务本地经济。“在本区域内,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人脉,它们都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该人士还指出,立足于本地经营银行业务,也应是中小行立身所在,“异地展业下,区域不熟悉,经营成本也会增加,反而加重负担”。

    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要直面竞争,而共存的情况也不会一下子因异地展业受限被颠覆。“毕竟都是有市场基础的,大银行也有接触不到的小型优质客户,小银行正好可以对此进行弥补。”前述华东区大行人士如是说。

    “要认可的是,我们现在的经营要分层。”有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既有全国性的大型综合银行、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还有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具有较好风控水平以及资源摆布的全国性银行能够做出全国性的资产资源配置,“有些地区的银行自己都不深耕本地,不服务基层了。肥瘦本来就有所不均,长此以往,落后的地区就会更加落后”。

    顾全大局,不应只是落点于某些个体银行的发展前景,只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谁都不愿意成为最后被淘汰的那一方。

    技术能否解千愁?

    “存款总额显示不出来”、“得打电话才能销户”、“因为太丑卸载了”……在告别互联网平台的顺风车后,一些小银行的手机银行App被用户投诉包围。

    记者发现,不少小银行已经开始着手线上渠道的升级或维护,加之回归自营渠道也是监管政策引导的重点,是否要投入线上渠道的建设成为这些小银行正在考虑的问题。一位民营银行人士透露,“行里一直在开会讨论,可能会做微信小程序,目前还没有决定。”

    当前业内的普遍共识是,数字金融技术会让传统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一些颠覆性的效果。

    “技术不光体现在负债端,而是体现在各个方面。”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提到,很多银行都在做这些方面的技术转型,“这或许能够带来银行自身经营效率的提升,投入才会带来积极正面的意义”。

    近来,记者还注意到,有区域性银行正为自家技术口的建设“招兵买马”,其中包括高级JAVA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数据应用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等岗位。

    “技术是一个装备,但并不是竞争核心。”华东地区某银行人士表示,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弥补技术缺口都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银行终究比拼的是资本金、管理能力等,复杂的业务小银行也难以逞强,最终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找准定位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才是生存之道。

    还有金融科技行业人士表示,银行科技体系的搭建,不是招到技术人员就能解决的,“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自下而上,有执行的人才,更需要自上而下,需要领导班子具备数字化的思维和转型的决心”。该人士表示,其走访合作的多家地方银行,都存在领导班子固守传统思维,技术转型难以推进的问题,“这才是很多小银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然根本不存在转型的土壤”。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看来,中小银行需要建设的是本地的生态圈,对它们而言,有价值的自营渠道建设,是深耕本地的生态圈、服务体系的建设,而不是互联网渠道的建设。“且不说现在异地业务受限,地方性银行无法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客户规模扩张,建设线上渠道意义不大,而且小银行,尤其是一些偏远城市的银行,没钱、没人,想做技术也没办法做。”

    “放弃对规模的渴求,才是一家银行回归理性经营应有的状态。”曾刚表示,尤其是互联网存款这种高成本、稳定性又差的资金,其实对银行的意义不大,“本来资产端就不好找,当银行进入到一个相对理性的经营状态,去追求可持续的、稳健风控前提下的发展时,就会发现,实际上这种对规模的渴求并不是自身真正需要的”。

保障碳排放“30.60”目标 风电市场潜力值得期待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600143)董事长武钢在今年的提案中频频聚焦碳中和,他建议,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优化碳排放认证机制,建设绿色零碳工业园区;推进解决碳中和进程中“用人荒”问题。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武钢谈到,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及未来的风电装机规模仍然值得期待。在中国推动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金风科技等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

    保障“30·60”目标实现

    去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武钢今年的政协提案多与碳中和相关,他将保障“30·60”目标实现放在了所有提案首位。武钢认为,实现“30·60”目标,提高绿电消费是重要抓手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的市场地位与其战略作用不匹配,绿电认证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绿电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

    他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同时,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禁止地方政府强制绿电低价交易的行为,放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落实隔墙售电政策。还应尽快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并建立绿电消费认证标准,实施绿证交易与减税、贷款优惠、提升授信额等进行挂钩的激励政策。

    武钢建议,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其中包括构建百个碳中和绿色城市示范、落地千个绿色园区示范项目以及实施万个绿色乡村建设示范工程。此外,他的建议还有,加大风电工程专业人才培训及学科建设力度,从而推进解决碳中和进程中“用人荒”问题。以及与风电行业助力碳中和相关的财税政策建议等。

    金风科技注册地位于新疆,武钢建议,对新疆籍教育类高材毕业生与选择留疆安家优秀教师,给与住房补贴、职级晋升优先等政策支持鼓励。同时,应加强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

    风电市场潜力巨大

    近期,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高达7167万千瓦,由于数据之高远超预期,引发了市场广泛热议。

    武钢认为,在政府、电网、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证明了风电产业链供应能力潜力是巨大的,能够满足各企业和各地方能源转型的需求。

    “这首先得益于中国政府部门强大的抗疫能力,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保障了产业链供应能力;二是得益于政府部门对能源转型,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三是得益于电网企业的高度重视,它们加班加点,克服困难,基本实现了能并尽并目标。”武钢说。

    武钢认为,2021年新增风电并网容量相比2020年可能会下降,但这是正常的行业特点,不足为奇。“我们要做的,就是全行业共同努力,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链,为‘十四五’新增装机2.5亿千瓦打好基础,为实现‘30·60’目标打好基础。”

    武钢向记者表示,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风电度电成本依然处于下降通道中;同时,许多省份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都非常看好风电,并规划了大量风电项目。“不难看出,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及未来的风电装机规模仍然值得期待。”

    武钢告诉记者,金风科技打造了有绿色竞争力的产品,还布局多元低碳业务,并且实现了绿色产业链的协同。金风科技跨界融合发展的实践也很有意思,例如,公司与比亚迪合作,加强双方在储能应用领域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与天津中远海运跨界合作,为港航物流领域提供新能源替代等综合能源服务。武钢相信,碳中和不仅仅是风电行业的使命,更需要国内外各行各业跨界合作。

    武钢向记者表示,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金风科技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创新,为碳中和带来更大贡献。

    一是推动风电产业链的联合创新和集成创新;二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风电结合的创新;三是跨界、跨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创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