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2月8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2-8 09:0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579|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去年石化行业利润总额达5155.5亿元 化工板块利润同比增25.4%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08万亿元,利润总额达5 ...


西藏贵州云南借优势产业跑出经济“加速度”

    除河北、黑龙江等个别省份以外,自1月中旬开始的地方“两会”基本收官。但对其重要信息的深度挖掘尚在进行。

    记者据国家统计局及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梳理,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GDP增速较快的前三名依次为:西藏自治区(同比增长7.8%)、贵州省(同比增长4.5%)、云南省(同比增长4%)。可以说,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跑出了经济“加速度”。

    与此同时,记者梳理注意到,上述三地都将“产业发展”相关内容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定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例如,西藏自治区提出,“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贵州省表示,“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云南省明确,“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因此,记者此次聚焦这三个省份,继续通过采访区域经济专家、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从两个维度感知三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金融“热力图”,探寻金融“最关注”。

    西藏自治区:

    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021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西藏全年经济增长7.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消除绝对贫困大胜利,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连续被中央确定为“综合评价好”。

    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西藏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同时,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西藏要着重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便是“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生物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边贸物流产业,大力加强品牌建设。

    专家说:

    发挥资本市场服务西藏特色产业作用

    “‘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立足于西藏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提出的,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唐雨虹对记者表示,“十三五”以来,西藏GDP总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速,“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无疑能够在资本市场吸引更广泛的关注和更积极的投入。

    在唐雨虹看来,接下来,西藏特色优势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区内优势特色资源,努力争取区外各种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并进行高效整合,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西藏的发展离不开中央财政的支持,同样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因此西藏需要不断提升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西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对于助力西藏经济发展而言,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聚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也非常值得关注”。唐雨虹分析称,西藏处于“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于西藏经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和特殊要求,新发展格局也将是“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有机整体。

    上市公司说:

    产业界受到极大鼓舞

    “奇正藏药1995年落户西藏,二十多年来坚持传承与创新发展藏药产业,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这是藏药价值的体现”。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对记者表示,“藏药作为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下取得了较快发展,此次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我们产业界而言更是极大鼓舞。我们相信这项举措必将促进藏药产业和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雷菊芳表示,藏医药产业发展应强化上游文化传承,中间的产业升级和下游的市场拓展,在深入挖掘和传承藏医药文化的同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向数字化、智能制造方向迈进。此外,还应在市场端加大力度,通过市场准入和学术与品牌推广让更多的经典藏药走入更广阔的市场,“我们非常期待政府在这些方面有更加具体的措施出台”。

    贵州:全力推动

    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上升5位、人均水平上升4位。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贵州省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同时,围绕实现今年目标,贵州省将“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列为2021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近年来,贵州大数据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记者注意到,“狠抓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被写入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且是“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专家说:

    数字经济将成21世纪经济底色

    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晓红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底色。贵州自“十三五”时期将大数据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以来,大数据理念从无到有、大数据产业从小到大,可谓是后发优势的生动诠释。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蒙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推进数字应用是下一步数字化发展的重点。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在推进大数据基础环境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大数据应用的发展上相对滞后。为此,贵州正大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工业智能化、农业智慧化、政务数字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的重点。”

    谈及贵州“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深挖大数据“钻石矿”还需从哪些方面入手,李晓红认为,一是要继续抓好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依托国家试点试验政策,争取更多国家试点示范项目立项,继续做好先行先试发展;二是围绕数字产业化,聚焦云计算、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流量变现、数据要素资源开发等取得新突破;三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旨,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尤其是加快关键产业、关键领域的数字化进程,打造数据融合新业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更多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四是在数字化治理方面取得新突破,除了城市里的民生领域普及应用,应高度重视县乡下沉市场的数字化治理,这不仅可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而且可以有效助力乡村建设。

    公司说:

    希望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关注

    主要业务模式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现代物流业融合的满帮集团,是进入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司之一。满帮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徐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二条就是‘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这说明政府对产业提质升级的高度重视,产业提质升级既是贵州省以产业促经济的主要措施,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同时,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支持满帮等企业做大做实总部’,这是对满帮的巨大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几年,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下一步在继续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大数据只有和实体经济融合,才更能发挥价值,也更有生命力。”徐强进一步表示,满帮将在政策支持下,继续用互联网、大数据帮助物流业、流通业提质升级,不断提升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同时也希望政府通过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吸引到更多优质资本的关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腾飞增添羽翼。

    云南:全力推动

    产业强省建设

    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4%。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同时,完成目标需要做好十项重点工作。记者梳理注意到,在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作为高频词之一,共出现52次,仅2021年要做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中就出现39次,包括“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牢固树立产业兴省富民理念,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打造一批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千亿级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看,在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方面,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云南”建设步伐(备注:三张牌包括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专家说:

    将进一步吸引国内外资本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云南迈隆投资总监刘锡标认为,三大产业需要重点关注,即烟草、水电和旅游。这从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4次提到“烟草”、7次提到“水电”、18次提到“旅游”就足以看出它们的重要性,而“推进烟草业、旅游业、有色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加快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又都是“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的重点举措之一,预计上述三大产业未来将对资本更有吸引力。

    “高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云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优化云南经济结构,释放云南的内生增长潜能,实现云南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增长。”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赖付军对记者表示。

    关于“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赖付军认为,这将进一步吸引国内外资本对云南的投资,形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云南地区的良性互动和循环,能为云南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源。

    展望“十四五”时期,赖付军认为可从人才、金融支持及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发力发展重点产业。第一,充分调动云南省内省外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前沿性创新;第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金融通效能,提升重点产业投资效率;第三,持续完善云南的投资和营商环境,提振重点产业的市场主体信心。

    上市公司说:

    资本市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补给

    “发展产业,不可避免的就要问到‘钱从哪里来’?这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是不行的,毕竟发展产业是市场行为,政府在其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资本市场则是能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补给的。”太平洋证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上述太平洋证券相关人士看来,资本市场可助力发展重点产业,包括帮助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为开拓更多市场提供基础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云南省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等,筛选确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较强、盈利水平较高、有较好上市基础的企业,分别编制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引导同质同产业链企业加快并购重组,并按照实现上市条件和要求优中选优、动态管理,精准确定50户左右重点企业,作为三年上市‘金种子’企业,集中政策和资金等资源予以重点扶持、重点推进、重点突破。这就是云南省依托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的最好实践。”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化股份”)方面向记者表示,云天化股份将紧扣云南省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云南省产业强省建设,助力云南省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打造。

    云天化股份方面进一步介绍,具体而言,将在“成为世界级的肥料及现代农业、精细化工产品提供商”的战略愿景牵引下,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壮大精细磷化工、精细氟化工和聚甲醛新材料产业;同时,立足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快速布局现代农业产业,推动云南蔬菜、花卉等产业的科技化、精准化、品牌化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市场供应“绿色、生态、有机、健康、品质”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为助力“云品出滇”,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更大的云天化力量。

    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等旅游产业的相关重点工作,为公司旅游主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及方向。“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根据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旅游市场变化情况,调整完善公司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一方面,结合自身旅游全产业链优势,借助资本市场平台积极拓展、获取优质旅游要素资源;另一方面,加强营销推广、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并借助文旅科技的技术及产品优势,提升公司旅游要素资源竞争力以及整体盈利能力。

如何理解央行流动性约束的“时度效”?

    自1月下旬以来,市场关于流动性甚至货币政策取向有诸多猜测,核心就是一个字“紧”。那么,流动性会不会真的收紧呢?

    对于宏观政策,决策层及相关部门反复强调一个“稳”字,即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再从央行流动性约束的“时度效”三个方面进行扼要分析。

    首先,“稳”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即便在去年抗疫最紧要的时候也只是在“稳”的基础上更积极了一些。去年,央行通过及时给实体经济、金融市场“补水”,以及创设流动性供给工具、给金融机构减负保证了各方面复工复产对流动性的需求。

    所以,流动性约束的“时”就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上。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平滑经济波动,应对诸多不确定性。

    其次,“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这就是央行流动性约束的“度”——不缺不溢。

    怎么把握这个“度”呢?央行要根据经济运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需要“补水”的地方要导流过去,“水”多的时候自然要回收一点,以实现“水乳交融”的状态。

    从现在的情况看,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对流动性“度”的约束,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则处于备用状态。

    第三,如何检验央行流动性约束的“效”呢?基本标准是月度、季度金融、经济统计数据的匹配程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的要求是,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去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6.5%。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解释称,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不意味着完全相等。在经济运行的非正常时期,经济增速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要参照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来把握。2020年金融运行“与我国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也是基本匹配的”。

    也就是说,央行在今后的货币政策执行上将保持一致性、稳定性和一贯性,不会过早过急的放弃抗疫支持政策。在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明朗之前,央行流动性约束的目标就是“削峰填谷”防风险。

    至于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则可以理解为市场本身就有调整再出发的需求。资本市场对流动性的渴求是天然的。证监会也表示会“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变化”。后续资本市场运行必然会和央行的流动性约束同频共振,这一点投资者要有充分认识。

险企预计去年利润3432亿元 产险公司利润同比大降近九成

    2020年,保险行业虽然经过疫情的冲击,但预计利润依然实现正增长。记者近期获得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3431.9亿元,同比增加298.5亿元,增长9.52%。

    引人注意的是,产险公司去年预计利润仅为70.09亿元,减少564.67亿元,下降88.96%。而人身险公司预计利润达2772亿元,增加375.83亿元,增长15.68%。此外,再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30%。

    为何人身险公司利润出现增长,而产险公司却大幅下滑?据记者了解,由于去年权益市场向好,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投资取得较高收益率,拉动了人身险业务利润增长;而产险业务则受车险承保利润下滑、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亏损的拖累,利润出现较大幅度滑坡。

    人身险公司利润预增15.7%

    2020年,人身险公司取得较好的利润增速。数据显示,去年人身险公司预计利润达2772亿元,增长15.68%。

    通常来说,人身险公司有三大利润来源: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其中,利差益(即投资收益)历年对利润的影响最为显著,利率及权益市场走势是核心影响因子。对照来看,2020年权益市场向好,险资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均超10%,对利润的拉动作用明显。

    具体来看,截至2020年末,险资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达12.2%,投资股票收益率为10.87%,虽然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余额仅占险资投资总规模的13.75%,但贡献的投资收益却占险资总投资收益的28%。同期,险资对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为3.72%,投资债券的收益率为4.09%,投资性房地产的收益率为1.99%,这几大类投资收益率与往年基本持平,对利润增速的贡献较小。

    实际上,纵观历次大牛市,人身险公司利润均会随着股市向好出现大幅增长。2020年权益市场走势较好,有效对冲了疫情对人身险公司保费端的负面影响。

    保费层面,去年人身险公司受疫情影响,保费增速缓慢。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下称“保费”)收入33328.8亿元,同比增加2334亿元,增长7.5%。而2019年,人身险业务保费同比增长13.76%。对比来看,人身险业务保费增速放缓明显。

    总体来看,去年健康险业务出现较快增长,其他业务增速较为缓慢。2020年,人身险业务中,寿险保费收入达23982亿元,增加1228亿元,增长5.4%,人身险业务占比72%;健康险业务8173亿元,增加1107亿元,增长15.7%,业务占比24.5%;意外险业务1174亿元,减少1.05亿元,下降0.09%,占比3.52%。

    2021年,受益于去年的保费低基数,加之行业逐步进入发展常态,人力及销售策略回归正常节奏,人身险行业保费有望快速增长。近期,记者也获悉,不少大型人身险公司首月保费实现“开门红”。

    产险公司利润大滑坡

    与人身险公司截然不同的是,2020年产险公司利润出现大滑坡。投资与承保是保险公司的两大核心来源,去年产险公司在承保端遭遇“滑铁卢”,承保利润同比出现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2020年,产险公司预计利润仅70.09亿元,同比减少564.67亿元,同比下滑88.96%。引人注意的是,去年产险公司承保利润为-108.44亿元,同比减少110.6亿元,下降5137%,承保利润率-0.90%。

    从影响产险利润的险种来看,去年车险承保利润大幅下滑、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大幅亏损是导致财险公司去年承保亏损的主因。

    车险业务一直以来是产险公司第一大业务,对保费和利润贡献最高,不过去年车险承保利润仅79.57亿元,同比减少24.03亿元,同比减少23.20%,承保利润率仅为1.01%。

    此外,2020年产险公司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承保亏损达到1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承保亏损40.31亿元大幅增加,两大险种的承保利润率分别为-22.52%和-15.05%,分列产险亏损第一和第二位。船舶保险、工程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出现承保亏损。

    纵观近年来产险公司承保利润表现,2018年产险公司首度出现承保亏损,2019年扭亏,2020年再度陷入亏损,2021年产险公司的经营压力依然不小。

    从产险公司第一大业务——车险来看,去年9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对车险行业影响巨大。泰康在线CEO刘大为对记者表示,车险综合改革以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通过增保、降价、提质让利于消费者。不过综改后,车险市场保费规模下降,千亿元级保费的减少,就是让利给消费者的。从成本结构看,对险企来说,这次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下降,改变了车险的成本结构。

    而信保业务的亏损与融资类信保业务密不可分。去年部分龙头险企信保业务已出现大幅收缩,数据显示,中国人保去年前三季度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达5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2%。对信保业务的亏损和收缩,人保财险副总裁沈东此前称,信保业务的亏损主要来自融资类信保业务亏损。

    记者也从相关渠道了解到,2021年1月27日,银保监会财险部向各财产保险公司下发的监管提示函指出,目前融资性信保业务仍然是当前财产险领域最突出的风险隐患,通报了近期在风险排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示经营风险,并对财险公司经营信保业务提出相关要求。随着行业加强监管及险企进一步压缩该类业务,信保业务2021年或能迎来转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