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0年9月21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0-9-21 09:0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46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将在上海举行―― 发力新基建 培育新动能(新基建 新机遇)    9月23日,由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华为公司联合主办的“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将在上海世 ...


A股年内三成罚单指向内幕交易 避损型违规呈现“三新特征”

    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今年以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多次强调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零容忍”,7月30日,证监会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时再次明确,要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

    记者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处罚信息整理,今年以来截至9月20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累计发出156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涉及内幕交易的罚单50张。也就是说,仅内幕交易的罚单就占全部罚单数量的32.05%。

    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通报上半年案件办理情况显示,内幕交易案件多发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恶性操纵市场案件仍然较多。上半年内幕交易案发数量呈下降趋势,利用并购重组、业绩大幅波动进行不公平交易仍较多发,避损型内幕交易案件同比增长。

    厦门证监局今年6月18日公布的处罚决定中的案件就是一起典型的提前获知利空消息而先行卖出股票的避损型内幕交易。处罚决定显示,时任一家浙江省上市公司下属资本管理公司投资经理的蒋某、副总经理朱某,在知悉上市公司债务危机事项后,立即着手抛售股票。其中,2018年4月25日,蒋某操作本人电脑卖出了丈夫周某军证券账户125万股股票,成交金额815.88万元,避免损失336.63万元。2018年4月24日至4月25日,朱某操作项某荣、裘某锋账户清仓、亏损卖出公司股票,成交金额分别为651.49万元、485.56万元,避免损失269.92万元、202.87万元。此外,蒋某、朱某还共同利用蒋某兄嫂宣某飞证券账户内幕交易另一家上市公司,避免损失68.86万元。

    而避损型内幕交易在下半年仍有发生。据证监会8月4日向孙求生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因内幕交易新城控股控股股票,决定没收孙求生违法所得65.43万元,并处以130.87万元的罚款。证监会指出,孙求生与新城控股时任董事长王某华认识十几年,2019年7月1日孙求生知悉王某华因涉嫌刑事案件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后,于当年7月2日、7月3日突击卖出“新城控股”,其在敏感期内为了避损而卖出“新城控股”的动机明显。

    “近期避损型内幕交易新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点:第一,利用的账户众多,第二,采取了多种操纵方法,第三,动用资金量巨大”,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利军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在他看来,新证券法在多个重要方面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内幕交易的法律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近期对2011年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目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修订内容之一就是强化证券交易所在内幕交易防控方面的职责。授权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填报所涉重大事项范围、填报具体内容、填报人员范围,对需要制作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的事项、填报内容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要求证券交易所应当将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及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等信息及时与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享。

民营火箭企业商业化提速 蓝箭航天有望2年内实现火箭量产

    进入2020年,商业航天发展迅猛。马斯克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被称为是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历史性突破;而SpaceX的星链计划更是频创佳绩,入轨卫星总数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航天也进入了新阶段。卫星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政策利好不断,中国版“SpaceX”也受到资本的青睐。此前,星际荣耀、九天微星先后获得了融资。近日,蓝箭航天宣布完成12亿元C+轮融资,过去12个月,该公司共获得投资超18亿元。

    作为我国最早的民营火箭企业之一,成立五年以来,蓝箭航天正在全面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商业发射能力。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核心战略是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实现液体火箭的首飞试验,同时也解决火箭在产品化过程中的批量生产问题。”

    火箭批量生产能力可期

    据了解,蓝箭航天此轮融资将为朱雀二号系列液体运载火箭产品的研制提供充足保障。作为率先建立起“设计--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链条能力优势的商业火箭企业,未来公司将把握全球卫星快速组网发射的市场机遇,全面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商业发射能力。

    瞄准高技术壁垒、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中大型液体火箭产品,可以说蓝箭航天开创了中国商业火箭领域液氧甲烷产品路线。

    事实上,未来SpaceX将使用的也是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00吨以上,这种发动机以极高的性价比成为商业航天的首选。

    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蓝箭航天绕过小火箭而发力中大型运载火箭,是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也被认为“颇有野心”。中大型火箭属于航天技术中的上游,考验的是一家企业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发射各个环节的综合能力。

    “蓝箭航天之所以要做中大型运载火箭,就是为了满足低轨卫星批量化发射的市场需求。”张昌武表示,低轨卫星在商业化组网的过程中,卫星的规模基本上都会在两三百公斤甚至更大,这对批量组网功能、火箭运力要求还是很高的,出于市场考虑,当时没有选择小火箭。

    从蓝箭航天的发展轨迹来看,一步步证明了作为头部企业的实力。

    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全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的首次发射任务,这是国内民营火箭企业第一次走通设计、控制、测量及发射场支持的全流程。

    目前,蓝箭航天已经完成了在北京、西安两地的研发中心以及在浙江省的生产和测试布局。

    “公司在过去五年半一直在进行产业布局,这背后是供应链和核心自主生产测试能力的形成。”张昌武表示,将在明年根据发射许可的批准情况,择机发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火箭。

    “商业航天发展至今要解决的已经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我们的产品如何快速进入市场,并且能够跟市场的需求匹配。蓝箭航天目前通过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构建关键设备、关键测试等核心能力;一方面也在积极培育上游的配套供应商,现在整个上游的产业日趋成熟,能够支撑我们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形成火箭批量生产能力。”张昌武表示。

    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迅猛

    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始于国务院在2014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这一年也被公认为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元年,我国民用商业航天正式起航。在北京五环外的亦庄,崛起了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多家民营火箭企业。

    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已完成从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从0到1”的起步。

    经过五年的发展,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第二个五年的开始。即在第一个五年完成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的探索后,第二个五年重点在于如何与市场接轨。

    张昌武表示:“商业航天的研制周期是比较长的,企业要熬过去,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就跟制药企业一样,我们一旦能够把产品推向市场,就具备非常强的商业化能力。以蓝箭航天现在整个商业化进程为例,预计在2022年可以实现当年营收持平的目标,这个大目标的核心支撑就是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迈入新阶段。卫星互联网被写入新基建,其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卫星互联网也成为商业航天的新机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天梁向记者表示,航天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应用,特别是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航天应用已经变得必不可少。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是一个新的重大增量。”张昌武表示,商业航天过去从政策层面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前端,核心是关于准入和许可;另一个是行业未来的用户端和市场端分布在哪里?太空领域的新基建明确了国家在太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力度。

    随着卫星互联网迎来风口,商业航天下游蓄势待发,民营火箭企业也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

    杨天梁认为,在此背景下,运载能力和效率变得更加重要,民营火箭公司有体制优势,按商业航天的规律和逻辑发展,自筹资金、自定技术路线、自担风险,自享收益,有更多的机会在未来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步入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加速,资金、技术、各项布局等均取得突破,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预计未来国家航天业将进入新的赛道,商业价值将与研发速度和技术进步同样重要。

首例上市券商合并拉开序幕 国联证券筹划吸收合并国金证券

    9月18日(上周五),证券板块“异动”,国联证券、浙商证券、哈高科、国金证券全部涨停,中泰证券、第一创业等12只券商及券商概念股涨幅超5%。次日,“国金证券、国联证券合并”的消息在坊间传播开来。9月20日下午,两家券商发布公告“官宣”,国联证券正筹划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两券商A股股票21日起停牌。若合并成功,这将成为A股史上首例上市券商之间的合并重组案例。

    近年来,在监管层提出鼓励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等举措打造航母券商的背景下,国内证券业并购重组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通过合并重组强强联合,是当下做大做强的一个渠道,能够助力打造航母级券商,促进证券行业的发展。券商合并的消息,也将有利于推动券商股行情的崛起。”

    国联证券拟受让

    国金证券7.82%股份

    9月20日,国联证券表示,9月18日,国联证券已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涌金”)签订了《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以下简称“《股份转让意向协议》”),拟受让长沙涌金持有的国金证券约7.82%的股份。

    据记者翻阅国金证券半年度业绩报告发现,长沙涌金为国金证券第一大股东,期末持有国金证券5.47亿股,占比为18.09%;同时,国金证券第二大股东为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涌金投资”),期末持有国金证券2.83亿股,占比为9.34%。而长沙涌金与涌金投资存在关联关系,亦属于一致行动人。两家公司合计持有国金证券27.43%的股份。

    国金证券前身为成立于1990年的成都证券公司,于2005年11月份更名为“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而如今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成都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而成。

    而国联证券原为无锡市证券公司,2008年5月份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联证券于今年7月31日在A股上市,这也是今年在中银证券、中泰证券上市之后,上市券商迎来的第三位新成员。同时,国联证券也是第13家A+H上市券商。

    国联证券的控股股东是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资委。截至7月31日,国联集团直接持有国联证券22.87%的股权,并通过其控制的国联信托、国联电力、民生投资、一棉纺织、华光股份等几家企业间接持有国联证券35%的股权,合计控制国联证券57.87%的股权,达13.76亿股。

    打造航母级券商背景下

    国内证券业整合已启动

    而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筹划的重大事项不仅仅于此。9月20日,国金证券、国联证券双双表示,国金证券与国联证券正在筹划由国联证券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双方于2020年9月18日签署关于本次合并的《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吸收合并意向性协议》,本次合并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对此,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均表示,因本次转让与本次合并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两家券商股票自2020年9月21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从两家券商的注册资本来看,国联证券为19.02亿元,国金证券为30.24亿元。从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国联证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为8.22亿元,同比减少3.42%;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减少9.84%。国金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8.96亿元,同比增长51.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1.24%。

    而通过国联证券、国金证券9月18日的总市值来看,国联证券为467.1亿元,国金证券为462.4亿元,如若两家券商合并后,简单加总后市值达到929.5亿元,将位列上市券商第13位。

    麦肯锡发布的2020年中国证券业展望中称,近年来,国内证券业整合已启动,呈现出同业兼并、混业融合、市场退出三大趋势。推动行业整合的核心驱动因素为:头部券商期望通过并购补齐业务短板或者扩大区域覆盖;头部券商与科技龙头强强联合实现跨界合作;在监管引导下,券商优化股权结构以实现自身资源禀赋再定位;券商估值处于低位区,并购性价比高;中小券商自身发展陷入困境等。

    对于本次合并事件的影响,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团队认为,“此合并事件有望催生市场再度提升对航母级券商的关注度,催生市场情绪提高,进一步提升大金融方向的关注度。作为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载体,券商是一直长期较为看好的主线之一。”

    杨德龙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未来十年是A股的黄金十年,券商将有比较好的成长空间,通过强强联合及合并重组,是一个促进发展的好路子。从现在券商板块的行情来看,处于调整的尾声,可以提前布局券商板块,迎接下一轮行情的机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