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11月27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11-27 10:20|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86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共同描绘绿色发展未来  11月26日下午,以“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蓝厅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 ...


交易所突发问询函 格力转债摘牌前命运生变

    上交所25日向格力地产发出一则问询函,包括了大股东股权离奇冻结及背后的定增抽屉协议等诸多内容,让不少博弈格力转债的资金措手不及。

    按照要求,格力地产将于11月29日前将上述内容以书面形式回复交易所,而12月11日格力转债就要停止交易。这一切让格力转债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格力转债在这短短11个交易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突如其来的问询

    格力地产昨日公告了上交所的问询函。

    上交所在问询函表示,14日格力地产曾公告称,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投资)部分股权遭遇冻结,占总股本16.83%。其中冻结申请人分别为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滨创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上交所发问询函要求格力地产披露更加明确的信息,例如,控股股东珠海投资与前述定增对象存在相关协议或安排是否属实。针对市场质疑的珠海投资与广州金控等曾签署“抽屉协议”进行对赌,若触发相关协议条款,珠海投资需从投资者手中回购公司股份。华润信托与珠海投资发生合同纠纷的项目为一笔“通道业务”,因相关交易方未能及时履约,华润信托根据委托人指示及信托合同的约定依法申请财产保全。

    格力地产应补充说明,公司前期披露的相关冻结事项,是否与“抽屉协议”“通道业务”有关,并补充披露本次诉讼冻结事项的具体事由。

    目前,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持有41.13%公司股份,其中40.92%处于冻结状态,占公司总股本的16.83%。交易所要求格力地产向控股股东核实,截至目前股权冻结事项的进展情况,是否可能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产生影响。

    扑朔迷离的归宿

    突如其来的变数,让不少套利资金措手不及。

    格力地产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其可转债即将到期有很大关联。根据公司公告,12月11日将是格力转债停止交易日,12月24日到期摘牌。

    格力转债是格力地产发行的可转债,至今接近5年时间,经历了一轮牛熊转换。由于格力转债的转股溢价率长期保持在较高区间内,且在“房住不炒”背景下,地产股价格预计将持续承压,因此,即使发行人选择下修转股价,也难以消化前期较高的估值。

    9月末,格力地产突然选择下修转股价至5元。针对公司态度的转变,市场对于格力转债最后转股再度充满了期待。不过,随着上交所发布问询函,这一预期再度逆转,让市场倍感压力。11月26日,格力转债报收105.85元,已经低于到期赎回价106元。

    “在未来11个交易日中,格力转债最终归宿值得关注。9月份下修转股价已略显仓促,此次再度出现不利的信息,都对转债产生了不小影响,到期回售概率正在增加。”一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认为。

    江海证券投资经理王文欢认为,按照上交所的要求,格力地产须在29日之前以书面形式回复,一切信息须以当时的回复作为判断依据,那时才会最终决定格力转债的归宿。

险企经营评价表新鲜出炉 连续两年拿A的都有谁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关于“2018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的结果,昨日新鲜出炉。有20家保险公司连续两年“拿A”,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遭遇评级下调。

    自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进行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监管以来,每一年度的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结果便备受各界关注。这一评价结果的重要性在于,它将引导资本市场、保险公司及其股东、保险消费者关注行业和公司经营,推动保险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018年度被评价的保险公司共有151家,其中财产险公司77家、人身险公司74家。评级结果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20家财产险公司获评A级、51家获评B级、6家获评C级;13家人身险公司获评A级、54家获评B级、6家获评C级、1家获评D级。

    A、B、C、D分别代表什么意思?A类公司是指在速度规模、效益质量和社会贡献等各方面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B类公司是指在以上指标方面经营正常的公司;C类公司是指在以上指标的某方面存在问题的公司;D类公司是指在以上指标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

    很明显,从上述评价结果来看,财产险公司的整体表现要优于人身险公司。而不唯市场份额、更注重价值、内控较严的外资保险公司整体表现要优于中资同业。

    其中,有20位“好孩子”连续两年拿到了A。分别是:人保财险、大地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华泰财险、史带财险、太平财险、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阳光财险、爱和谊日生同和财险、鼎和财险、英大泰和财险、北部湾财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太平养老险、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

    被评为C类的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各有6家。分别是:安华农业保险、长安责任保险、信利保险、长江财险、中路财险、久隆财险,中法人寿、幸福人寿、东吴人寿、渤海人寿、国联人寿、横琴人寿。被评为D级的,仅有华汇人寿1家公司。

    据了解,评价内容包括速度规模、效益质量、社会贡献三个方面,主要由定量指标构成。其中,财产险公司评价指标体系由保费增长率、综合成本率、风险保障贡献度等12项指标构成;人身险公司评价指标体系由保费增长率、综合投资收益率、风险保障贡献度等14项指标构成。

    经营评价指标体系是保险公司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分类监管评价体系一起构成“三位一体”完整的保险公司监管评价体系,分别从经营效果、服务水平和风险状况三个不同角度对保险公司进行评价。

    经营评价指标体系之所以备受各界关注,主要源于这样一个大背景:过去十多年里,保险业一直处于粗放式的快跑状态,手续费恶性竞争、投资型业务飙涨等一系列现象,将保险业“唯保单数量、保费规模是图”的增长模式暴露无遗。然而,在大资产管理时代、金融业全面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与其他金融机构展开肉搏的竞争环境中,保险业这样的增长模式显然难以持续。如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生性增长转化,成为摆在监管部门及保险公司管理层面前的一个挑战。

    因此,为综合评价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加强保险监管,促进保险公司改进经营管理、转变发展方式,监管部门制定了《保险公司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负责具体实施评价工作。

    监管部门旨在通过建立这套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行业内公开评价结果,来反映保险公司当下的经营状况,引导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摒弃粗放式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阿里巴巴重返港股:资本市场与新经济的共赢

    阿里巴巴(09988.HK)11月26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187港元,较发行价大涨6.25%,最新市值超过4万亿港元。阿里巴巴成为首家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而数字之外,是港交所对于包括阿里在内的新经济公司的“扫榻以待”。无论是企业还是港交所,都秉承了一种与时偕行的精神,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寻找更好培植商业发展的土壤。而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也是应时而变,从小米到阿里,从百济神州到君实生物,都是港股市场锐意改革的受益者,也引领激发着新经济企业蓬勃生发。

    “香港,我们来了”

    怀揣逾2000亿元现金,阿里为何仍要折返港股,与其说是募资,不如说是态度。走向更理解阿里用户的资本市场,是阿里全球化不能绕过的一步。而对于港交所,阿里的归来对于其吸纳更多新经济公司,何尝不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敲锣仪式前,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提前1个小时出现在港交所,与在场嘉宾寒暄。与此同时,阿里还邀请了诸多行业合作伙伴共同见证敲锣仪式。交易大厅中,最兴奋的还是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台上台下,他与包括蔡崇信、张勇在内的阿里高管握手、拥抱,仿佛多年未见的好友重逢。的确,港交所与阿里,这一错过就是5年。

    “香港,我们来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敲锣仪式现场表示,感谢香港,感谢港交所,因为过去几年香港的创新,香港资本市场的改革,使阿里巴巴5年前错过的遗憾今天能够得以实现。

    2013年,阿里曾谋求香港股市整体上市,但受限于“合伙人制度”止步,转而赴美股市场IPO。阿里巴巴当时曾作出承诺:“如果条件允许,香港,我们一定会回来。”

    时间证明,错过阿里为港交所上了重要的一课,并因此触发了其应对新经济变革的“发令枪”,最终促成了港交所上市新规的诞生,包括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以及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资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便利渠道。

    彼时即有资本市场人士预计,阿里回家,为时不远。2018年7月,小米成为港交所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美团紧随其后,这也让错过了阿里、京东等互联网龙头的港交所重新成为孕育创新经济的摇篮。

    此番回归港股,阿里交易代码中的“99”一方面记录了阿里巴巴成立的年份,另一方面代表“九九归一”——这是阿里巴巴12年内第二次登陆港交所,阿里又回来了。

    扫榻以待为时未晚

    截至11月25日,阿里巴巴香港公开发售获得逾42倍的超额认购,并启动回拨机制,将香港公开发售占比由2.5%增至10%。美股25日收盘,阿里交易价格为190.45美元,当日涨幅达1.96%,创下近半年新高。阿里暗盘最终收涨4.54%,报184港元。这些都说明两地资本市场看好阿里重返港股后的发展前景。而阿里回归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于新经济模式的反思和认可。

    张勇坦言,阿里二次赴港上市,认购非常火爆,其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一样,更理解阿里巴巴。“因为每个投资者,无论他是机构投资者代表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是我们的消费者和用户,大家都参与在这样一个数字生态当中,大家更有共鸣,这也是我们得到超额认购的重要原因。”他坦言,更重要的还是大家看好中国内地数字经济的未来。

    中泰证券零售首席分析师彭毅认为,阿里的成功回归也为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提供了示范性标杆,对提升市场流动性、稳定港股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章明表示,在港股二次上市有助于阿里拓展融资渠道,提振整体估值水平。目前港股已允许创新产业公司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有望降低其对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中国内地对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更熟悉也更认可,阿里在港股上市后更靠近自己的用户,有助于估值的提升。本次上市可以让更多的亚洲用户和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成长,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可以给全球投资者创造全时间段交易阿里股票的机会。

    此次阿里沿袭了2014年登陆纽交所时的设计,由客户和合作伙伴带领敲锣。而敲锣人由8位增加为10位,从一群东方人变成来自四大洲八个国家的“世界面孔”,从一群电商人变成了覆盖云计算、金融服务、物流、物联网等不同业态的“跨界人”,细微之间体现了阿里经济体全球化的进程。

    招股书披露,阿里此次募资将投向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以及持续创新三个方面。张勇表示,香港是非常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如何通过香港进一步做好阿里的全球化,这是一个既定想法。阿里将坚定执行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此次港股上市既是里程碑,也是助推器。

    A股敞开怀抱

    如今,无论是港交所还是科创板,都对新经济、硬科技公司传递出积极宽容的信号,这何尝不是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的破冰之举,让更多投资者共享新经济的发展红利。

    回看A股市场,对于红筹架构的科技类公司回归资本市场,证监会和交易所一直持开放态度。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允许试点红筹企业按程序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存托凭证上市。证监会《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上市监管工作实施办法》(〔2018〕13号)中也明确规定,试点企业可以是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或尚未境外上市的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明确红筹企业上市标准,规定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8〕21号)规定的相关红筹企业,可以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目前科创板已有尝鲜者。红筹公司华润微电子提交注册,九号智能也处于科创板上市进程中。与此同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畅游已经处于私有化进程中,而曾风光一时的搜狐、猎豹移动等美股交易价格一直在底部徘徊。对比之下,日益开放的A股市场无疑为新经济公司提供了更多选择。

    针对此次阿里两地上市后,是否考虑回归A股的问题,张勇昨日回应称,阿里会密切关注各种可能的机会,阿里巴巴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一直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阿里港股上市非常重要,但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李小加同日亦回应称,对于阿里巴巴进入港股通,港交所正在与各方进行沟通。

    张勇表示,两次上市,阿里由以电商为主的商业模式,变为一个数字经济体。他同时强调,港股上市后,阿里“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坚持不会改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