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6月24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6-24 08:4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59276|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原保费收入前4月同比增长14.92%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记者曲哲涵)记者近日从银保监会获悉:目前我国保险业保持了“三稳三好”发展态势,即行业增长“稳”、风险防范“稳”、外资预期“稳” ...


调整已经到位 “七翻身”行情提前到来

    连续低位震荡之后,近期沪深两市在“白龙马股”大涨的带领下快速上行,“七翻身”行情提前到来。

    前一段时间受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出现了持续的调整,上证综指从最高的3280点回落到2800点一线,从估值上来看已再次跌到底部区域。所谓“五穷六绝七翻身”,A股在5月和6月的调整已非常充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看,现在都是积极布局优质“白龙马股”、迎接“七翻身”行情的最佳时机。

    过去3年来,我一直提倡投资“白龙马股”。事实也证明,虽然市场大幅下跌,但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消费“白龙马股”有很好的超额收益。顾名思义,“白龙马股”是指现有的业务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定价权的龙头个股。它们所处的行业也是未来能够稳定增长的行业,这些股票主要存在于大消费和金融板块之中。

    经过多年发展,很多行业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龙头企业。行业前3名到前5名的公司往往能占到该行业5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而龙头公司具有更强的定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家电领域为例,经过多年价格战的洗礼,一些真正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出众的优质公司脱颖而出,而一些中小公司则退出市场,格力、美的、海尔等3家龙头公司占据了整个行业50%以上的份额。目前,虽然家电行业的增速不似从前,但由于这些龙头公司具有定价权,就能获得更多资金,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毛利率水平,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

    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和领域。未来10年,预计“白龙马股”的股权会进一步增值,这些公司的盈利增长会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值。买入“白龙马股”相当于当年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分红,未来也可以不断分享公司的成长。

    股神巴菲特能够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内获得2万倍的投资回报,除了一直坚持价值投资,敢于在低点买入优质股票,他还重点配置了消费加金融这两大板块的行业龙头股,从而分享了复利式增长,使得这些伟大的公司不断为他的投资组合带来超额收益。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巴菲特也喜欢投资一些估值很低的普通公司,即使这个公司基本面不好,但只要股价足够便宜,他也会买入以获取一定的回报。然而,在遇到芒格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发生了变化。芒格告诉他,伟大的公司可以不断给你带来惊喜,带来利润的增长,买便宜的普通公司却往往难以获得长期的回报。后来巴菲特把它总结为:“宁愿以一个普通的价格买一个伟大的公司,也不要以一个伟大的价格买一个普通的公司。”

    我们的普通投资者,其实也可以向巴菲特学习,成为好公司的股东,并选择长期持有,最终收获良好的长期回报。

    我认为,能够长期抵御通胀的只有两类资产:第一类就是“白龙马股”的股权;第二类就是核心地段的房产。未来,优质股权将成为最值得长期持有的资产,除了可以获得稳定的分红回报,还可以获得未来企业成长带来的回报。

监管关注戳破“神药”假面 海印股份难圆其说

    6月22日凌晨,海印股份的回复函姗姗来迟。

    深交所关注函的层层追问就像数根尖刺,戳破了海印股份吹起来的气球,戳破了投资者以为挖到金矿的想象。

    洋洋洒洒的40页回复中,海印股份依然嘴硬地辩解称“疫苗”之说仅是工作人员笔误,但事实已毋庸置疑地摆在眼前:“92%有效性”抄自外国其他药物试验结果的新闻,“今珠多糖注射液”的专利权刚开始申请,兽药生产许可尚未获得,具备兽药GMP的生产厂家仍在洽谈,今珠公司的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尚未到位,未来“今珠多糖注射液”的投产规模与计划尚存在不确定性,今珠公司估值未进行审计评估,上市公司尚无药物领域相关技术及专业人才储备……

    对于这些信息披露的前后反复,海印股份居然还振振有词说信息披露真实、准确,不存在虚假陈述或误导性陈述。结合海印股份发布合作公告以来股价的剧烈波动,又有多少利益隐藏在字里行间?

    期盼交易所对这份自相矛盾、错漏百出的回复函进行二次问询,呼吁监管部门对海印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予以立案调查。

    “神药”横行,痛入骨髓;“毒瘤”不除,以何前行?

    92%有效性或为空谈

    关键信息回复“避重就轻”

    6月11日,海印股份曾以一则许启太团队研制的注射液可以实现对非洲猪瘟“不低于92%有效率的预防”的公告震惊了包括养殖业、生物医学界、资本市场以及监管部门在内的数个领域。如今,在专业机构的质疑声中,以及在监管部门的追问下,上市公司终于道出了92%有效性的真相。原本盼望着上市公司能够拿出极其严谨回复函的公司“支持者”,也不禁大跌眼镜。

    海印股份在回复函中坦白,92%有效性的数据来源,事实上是参照西班牙兽医健康监测中心研究员何塞-安赫尔-巴拉索纳博士报告的利用13头野猪做的首种口服疫苗具有92%有效性的新闻。换言之,92%有效性并非许启太团队的研究,也不是通过公司复养试验得出的结果。

    对于一款兽药产品,有效性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如此核心的数据居然是“照搬”新闻,这不免让人对公司的整个“今珠多糖注射液”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更为关键的是,上证报记者查询到了这份西班牙学者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这位西班牙研究员的研究结论是以其研发的口服疫苗为基础,与海印股份所描述的注射剂存在根本上的区别。并且,接受试验的西班牙野猪(WildBoar)与复养的生猪从品种、产地、试验环境等元素均有区别,报告也明确指出上述实验结果仍需要反复试验和多次证实。

    然而,当记者逐一比对报告原文发现,本次报告中的试验对象甚至并不是海印股份在回复函中提到的13头,而是12头。报告显示,研究人员从18头野猪中进一步筛选出12头野猪注射了相关疫苗。试验显示,12头野猪中的11头在接触非洲猪瘟病毒后存活,因此得到了92%有效率的成果。

    那么,海印股份是如何在问询函中自圆其说的呢?回复函显示,公司目前正在“相关有权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复养试验,然而这个有权管理部门到底是谁,海印股份在公告中只字未提,仅表示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事实上,海印股份还有大批应该披露的内容,包括复养养殖基地的选择、复养试验的具体流程、参与复养试验的生猪品种和数量,以及复养基地目前的疫情防控状态等。对于这些关键信息,海印股份均以“今珠多糖注射液的复养试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正在继续进行重复试验”进行敷衍回复。

    所谓复养试验,是指在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后,在经消毒、无害化处理后的规定时间内,对健康生猪进行恢复养殖的行为。上证报记者从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某上市公司人士获悉,目前多数养殖场都会在复养之前,引入专门用于病毒探测的“哨兵猪”。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哨兵猪临床无异常且实验室检测为阴性的,证明养殖场可以补栏。

    事实上,若养殖场通过哨兵猪检测后,则证明该养殖场已经大概率排除病毒威胁,“今珠多糖注射液”的实际效果将无用武之地;倘若哨兵猪在观察过程出现疫病,则证明该养殖场仍然存在病毒威胁,需要进一步消毒、甚至封锁。该人士补充道,哨兵猪的挑选严格,必须身体健康,且完全没有施打任何类型的疫苗。不难看出,海印注射液的效果与复养结果成功与否的关系并不大。

    该人士明确告知记者,即使复养成功,也并不能表明是某种药剂起到了绝对作用,两个事件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无专利、无许可

    盈利预测谈何“审慎、合理”?

    “今珠多糖注射液”这支神药,在监管机构的层层追问下,不得已被逐渐褪去伪装,还原本来面目。它的问题,远不止一个“92%”的数字这么简单。

    针对此前公告中“许启太及其团队成功研制了‘今珠多糖注射液’并拥有专利权(含专利申请权)”,以及“公司将提供1亿元履约保证金为‘非洲猪瘟’防治疫苗的投产做准备”之说,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要求海印股份针对“今珠多糖注射液”的专利申请情况、研发情况、医学定义等问题说明相关情况,并“分析今珠多糖注射液研发周期的合理性,是否具备产业化条件”。

    从海印股份的回复函看,目前该药品只是提出了专利申请,还要通过初审、实质审查甚至复审才能获得专利。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通过时间一般为3年左右,能否取得审批及审批时长存在不确定性。目前,收到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只意味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自动受理。

    更甚的是,海印股份公告承认,“今珠多糖注射液”是于2019年6月19日提交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发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的。也就是说,在6月11日的合作公告中,相关药品甚至还未提交专利申请。

    没有专利的“今珠多糖注射液”有无兽药生产许可证书呢?该药的产业化条件又当如何?

    海印股份在回复函中解释称:“今珠多糖注射液的生产需要委托具备GMP认证的兽药生产企业制造,注射剂生产可选择兽药GMP生产厂家委托加工,现阶段今珠公司正在与具备资质的企业进行洽谈。”但同时,海印股份补充道,“兽药注册的申请和生产销售许可尚未获得,能否获得和审批时长尚存在不确定性,能否产业化生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就是这样一个“无专利”、“无许可”、“无可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海印股份却给出了“今珠公司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亿元、50亿元、1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盈利预测,并表示“公司已充分尽职调查并合理判断,保持了必要的审慎性”。

    海印股份自信何来?

    公司给出的具体测算方法为:第一年便可覆盖海南省,对应生猪数量为500万头至600万头,占海南省2018年存栏、出栏总数的一半以上;第二年便拿下国内、国外各2.5%的市场份额,第三年进一步将市场份额扩大至5%。

    据了解,海印股份此前从未有过兽药从业经验,今珠公司也是兽药行业刚刚成立的新兵。以如此规模与速度进行市场份额的扩大,是否切实可行?

    为此,上证报记者采访了有关兽药企业高管,该人士表示,对于没有自销能力的兽药企业,存在寻找兽药代理公司代为销售的可能性。但目前国内的兽药销售代理公司规模都较小,省级规模的代理公司都屈指可数。因此,若代销兽药,也需要生产企业逐家洽谈合作,时间周期较长。

    此外,对于海印股份预测其销售市场可占据全球市场5%的份额(即国内5%,国外5%),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国产兽药行业出口多为原料,而成品药很少出口。如需出口,也需要履行等同于国内兽药注册审批手续的环节,且申请环节用时较长。更为复杂的是,各个国家及地区对相关兽药都有其不同的规格标准要求。

    尽管海印股份知道市场份额的扩张并非易事,也在公告中提到,未来“今珠多糖注射液”的投产规模与计划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尚存在不确定性。且“仅是初步估算,未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受市场需求、经营团队经验实力、投资资金和产能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但是,海印股份却依然给出了,“公司已充分尽职调查并合理判断,保持了必要的审慎性”的结论。

    目无法纪、大费周章

    海印自我打脸为了什么?

    过去十多天,海印股份几乎成为A股“一块笑料”:先是高调宣称,“不低于92%”有效预防率的“今珠多糖注射液”已研制成功,正为防治疫苗的投产做准备;随后公开致歉,“今珠多糖注射液”为兽用制剂,“疫苗”一处为错误表述;到了6月22日凌晨,公司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心里露怯”,此前煞有介事的功效甚至都是抄国外新闻而来,还抄错了。

    一家在1998年就登陆深交所,2003年现任大股东入主的老牌上市公司,为何置市场规则、公司信誉于不顾,执意发布没有审慎论证的“误导性公告”?强行贴热点的背后,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海印股份密谋着哪些资本棋局?从未有过兽药从业经验,却擅长商业物业运营的“矛盾”外表下,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6月22日披露的回复函中,海印股份几乎将此前能够证明“今珠多糖注射液”功效神奇的表述尽数推翻。海印股份在披露“今珠多糖注射液”整个事件中,从功效、专利,到投产,都是“先吹牛再打脸”,视信息披露这一资本市场的生命线于不顾,自己也成了言而无信的“跳梁小丑”。

    可海印股份为何要这么做呢?答案或许就藏在蛛丝马迹之中。

    首先,强贴热点,虚张声势,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在“今珠多糖注射液”这一“利好”消息披露前,海印股份的股价已连续两日大涨。此后极具误导性的公告,带动公司股价在6月12日、13日继续大涨。可令人惊讶的是,待到6月13日放出巨量后,14日公司股价却直接一字跌停,此后公司的澄清公告姗姗来迟。

    不难看出,海印股份在“今珠多糖注射液”事件中的股价表现总是早于官方消息公布,异动情况明显。可公司却对此熟视无睹。

    其次,这次“自毁信誉”的炒作,已经令海印股份股价创出约一年半来的高点,这很难让人不将其与海印股份其他资本动作联系起来,例如,海印股份可转债回售期临近,公司控股股东海印集团质押率高企等。

    再次,如果最终“今珠多糖注射液”未达预期,那么海印股份能留下什么?在回复函中,公司表示,将以本次合作为契机,在海南省相关政府机构的支持下,申请规划建设“海南南药深加工产业园”(暂定名),实现从商业平台运营至深加工产业平台运营的延伸。简单来说,通过这次合作申请建个产业园,公司本来就擅长此道,“今珠多糖注射液”即便失败了,产业园还是可以留下的。

    上市公司揣着明白装糊涂,自己如意算盘打得响,却目无法纪,这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更影响整个资本市场肌体健康。正如一名投资者所言,“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相信会有公正的裁决。”

    对此,严义明律师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海印股份此前公告具有误导性,系虚假陈述。受到损失的投资者,都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什么目前证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因为他获得的收益和承担的责任之间不匹配,罚不当过。起诉的人越多,造假者承担的责任越多。大家要拿起武器让他承担责任,要让合法利益得到保护。”

攻关20年打破海外巨头垄断 贝斯达做医院买得起的高端设备

    随着6月21日三轮问询回复完成,贝斯达的科创板征程又向前迈了一步。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医学成像系统全系列产品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公司,贝斯达用20年时间打破了西门子等海外巨头在磁共振成像设备领域的垄断。目前,贝斯达永磁型磁共振成像设备销量已居全国第一,公司还是国内第二家取得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CFDA注册证的企业。

    近日,记者与医疗设备经销商一同走进贝斯达,了解这家医疗设备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跻身高端磁共振设备供应商队伍

    在三轮问询中,公司最新推出的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销售情况受到上交所关注。

    据业内人士介绍,相比其他低场强的磁共振成像系统,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以进行更多的功能成像,能满足更多的临床使用需求。此前,由于3.0T磁共振系统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很大,国内医院使用的3.0T超导型磁共振设备仍以进口为主。

    对贝斯达而言,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成功推出不仅意味着技术领域的突破,也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高端大型医疗器械国产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背景下,国内一级、二级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高端体检机构等已经开始逐步配置高端大型国产医疗器械。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一级、二级和未定级医院数量超过2.7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万个。在三级医院磁共振检查普遍需要提前数天预约的情况下,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医院对医学影像设备需求旺盛。

    贝斯达回复表示,民营医院及基层医院购置磁共振成像系统,特别是3.0T磁共振成像系统,既可有效提高其临床诊疗能力,还能增强其在所在区域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在贝斯达等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崛起前,上述这些医院鲜少买得起大型医疗设备,更不用提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高端技术设备。“20年前,医院买一台永磁型磁共振设备都需要900多万元,实现国产自给后,永磁型设备的价格下降至250万元至400万元。”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如今,进口高端磁共振设备的价格仍是居高不下。据贝斯达招股书内容及公开招标资料显示,目前,一台进口3.0T超导型核磁共振售价多数在1800万元至2200万元,有的甚至高达3000多万元,而贝斯达的同类产品售价约1200万元,较进口设备售价便宜三分之一到一半。

    不仅价格在承受范围内,付款方式也为它们降低了购买门槛。以买下贝斯达首台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重庆骑士医院为例,记者在走访该医院时了解到,其是以分期三年、按月还款的方式购买的。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国产3.0T磁共振系统的面市对促进我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比进口设备,国产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产品综合性价比高,更能满足非公立医院及养老中心等医疗机构的需求。

    助力国产医疗设备自给自足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只是贝斯达核心技术团队20年潜心研究的成果缩影。

    招股书显示,目前贝斯达已自主研发成功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X射线设备、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核医学设备、医疗信息化软件等五大系列近40款产品。其中,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设备是贝斯达的主打产品。目前,公司共有4款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产品和5款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产品,磁共振设备销售收入占其2018年总收入的65.8%。

    贝斯达多年研发成果悉数展示在研发中心的展厅内。在展厅中央,一台缠满铜线圈的圆柱状设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台相貌简陋的圆柱状设备却是国产磁共振设备的“鼻祖”——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电磁型磁共振设备。

    据了解,贝斯达的核心技术人员陈文波、罗斌斌、张少斌等都是第一代国产电磁型磁共振设备研发的参与者,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磁共振研发的技术团队之一。

    “第一代自主研发的电磁型磁共振设备摆在展厅,是为了激励自己,我们也能制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设备,打破高场磁共振技术的国际垄断,实现我国医疗健康设备自给自足。”展厅工作人员表示。

    加入贝斯达后,他们长期扑在磁共振设备研究一线,通过十几年的攻关,研制成功并产品化了全系列磁共振设备。

    20年的潜心研发,让贝斯达在磁共振领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成功开发的超大分裂与短腔宽孔异形结构、少液氦用量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设备,主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还因“构造强磁共振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每次技术突破背后都凝聚着研发人员的时间和心血。以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为例,“我们的核心技术团队花费了逾5年的时间,攻克了能量过大带来的患者安全等关键技术难题。”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做市场需要的高端医疗设备

    事实上,在通用医疗、西门子、飞利浦等海外巨头环伺的市场中开辟一方天地并非易事。除了技术突破外,市场策略也很重要。贝斯达选择了“自下而上”的路径,避开竞争激烈的公立等级医院,从民营医院、基层医院切入,再向公立医院、高等级医院渗透。

    凭借这一巧妙的市场策略,贝斯达很快成长为国产大型医学设备进口替代的中坚力量。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8年,贝斯达的磁共振产品覆盖逾350家医院。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贝斯达磁共振成像系统产品2017年销量国产品牌市场排名第二位,市场保有量排名国产品牌第二位,其中公司永磁型磁共振成像设备销量在市场全部品牌中排名第一位。

    永磁型磁共振设备是贝斯达的起家产品。“我们永磁型磁共振设备成功产业化,给海外巨头带来不小压力,后来进口永磁型设备价格大幅下降,通用医疗、西门子、飞利浦基本退出了我国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贝斯达工作人员说。

    海外巨头接连退出引起上交所对永磁型设备前景的关注。对此,贝斯达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超导型高场强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但永磁型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永磁型产品的开放式结构方便介入治疗,并且具备耗能低、维护经济方便等优势。

    “我们研发方向会与行业趋势、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上述负责人说,“做的是既符合医疗行业需求,又具备技术创新的高端医疗设备,让更多医院能配备优质医疗资源。”

    招股书显示,未来,贝斯达将继续围绕影像链及精确放射治疗两个方向进行产品研发,并向“互联网+”、人工智能AI影像方向延伸。目前,公司在研新品包括7.0T超高磁场磁共振、放射治疗产品医用直线加速器等。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