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3月8日周五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3-8 07:33|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994|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聚焦计划报告)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


三周暴涨120% 中信证券给人保A股“卖出”评级

    昨日中信证券给予中国人保A股“卖出”评级的研报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述研报称,中国人保A股显著高估,首次给予“卖出”评级,预计合理估值区间为每股4.71元~5.38元,预计未来一年潜在下跌空间超过53.9%。不过,该研报认为中国人保H股股价显著低估,对H股给予“增持”评级。

    对此,有券商机构分析师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不一定会对中国人保A股跟进给予“卖出”评级。不过,他说,人保估值更应对照港股估值,相对来说,H股价格更为公允。

    尽管被券商给出“卖出”评级,但中国人保昨日再度涨停,收盘价为12.83元,最近3周累计涨幅已达120%。

    唱空引发各方关注

    中信证券这份《中国人保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称,受益于公司财险业务13%左右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寿险业务从补提准备金进入释放准备金,中国人保未来三年摊薄ROE为9%~10%,对应每股净资产复合增速为10%左右。

    中信证券这份研报称,中国人保2019年合理股价为每股4.71元~5.38元,对应1.25~1.42倍市净率(PB),并对应13.1~15.0倍市盈率(PE)。

    该研报称,截至报告发布前的3月6日,中国人保A股股价为11.66元/股,对应2019年PB为3.1倍,PE为32.3倍,股价显著高于合理区间。按合理估值估算,预计公司未来一年股价潜在下跌空间超过53.9%,存在较大的估值下行风险,因此首次覆盖给予中国人保A股“卖出”评级。

    该研报发布后,迅速引起市场各方关注。此前,券商研报敢给予“卖出”评级的情况比较少见。一位资深券商研究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大券商还是很有分量的,敢于发布‘卖出’评级报告,一些中小券商写‘卖出’评级的研报,可能连内部合规都过不了。”

    其他分析师:不一定

    跟进“卖出”评级

    对于上述中信证券研报,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不一定会对中国人保A股跟进给予“卖出”评级。不过,他也表示,“中国人保估值更应对照港股,相对来说,H股价格更为公允,A股的投资有可能跟基本面关系不是特别大。”

    相对中国人保A股近期的暴涨,中国人保H股的行情却淡定很多。昨日,中国人保H股下跌3.69%,收报3.65港元/股。相较这一H股价格,中国人保A股股价已经溢价3倍多。

    中信证券上述研报也称,建议投资者关注目前尚处于估值低位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因仍然看好公司作为龙头财险公司盈利优势,仍有望为股东带来合理的财务回报。

    该报告结合3月6日数据称,中国人保H股股价3.8港元/股,对应的2019年PB为0.86倍,PE为9.0倍,P/EV为0.71倍,股价显著低估,首次覆盖给予中国人保H股“增持”评级。

    暴涨与基本面

    关系不大

    多位分析人士对记者称,目前投资者对中国人保A股的追逐,可能已经跟公司基本面变化关系不是特别大。资金追逐的原因可能在于该股票属于次新股,且流通盘较小。

    业内人士说,中国人保是去年11月16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次新股,442亿股的总股本中,流通A股仅10.11亿股。中国人保今年1月1日的流通盘市值仅54亿元,即便涨到现在,流通市值也仅100多亿元,与其他几只保险股数千亿的流通市值不是一个量级。

    此前,由于连续涨停,中国人保已分别于3月5日晚、6日晚连续发布公告提示风险。3月6日晚,中国人保风险提示公告称:截至3月5日,保险行业7家上市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0.3倍,本公司静态市盈率为28.16倍,公司静态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

    如今,中国人保的市值已经远高于此前各大型券商对其估值。截至3月7日收盘,中国人保总市值已经超过5600亿元,而各券商研报对其估值多在3000亿元以下。

新三板公司争上科创板 警惕概念炒作风险

    随着科创板上市的相关细则陆续出台,市场对科创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期,金达莱等多家新三板公司公告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市场对科创板的关注开始转移至部分个股,一些新三板公司和上市公司股票近期出现了明显上涨。

    虽然在2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已经明确回应,科创板上市并没有“首批名单”,但市场的热情依然不低。

    多家新三板公司

    申请上科创板

    自3月4日晚间新三板公司金达莱(830777)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后,市场对于新三板公司登陆科创板的关注度空前提高。

    不过,金达莱只是首家获得媒体广泛关注的拟登陆科创板的新三板公司。在金达莱之前,新三板公司江苏北人、大力电工均在2月份就公布了拟申请登陆科创板的相关消息,但由于两家公司交易活跃度不高,并未获得市场关注。

    2月21日,江苏北人发布公告称,为了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升公司自我发展能力,拟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月27日,大力电工发布的拟申请摘牌公告中提及登陆科创板事宜,公司称摘牌原因是“为上科创板资本市场做准备”。

    3月6日,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在采访先临三维时,公司也明确表示,正计划赴科创板上市。至此,有明确科创板上市意愿的新三板公司已经达到4家。

    在目前公布的科创板上市相关要求中,“预计市值”是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一条重要标准。而在新三板成交活跃的企业其市值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因此在申请科创板上市方面,新三板公司具备相对可靠的参考途径。

    另外,由于新三板公司能够通过公告直观地表达拟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意愿,因此一旦发布相关公告,这些新三板公司便有可能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讨论科创板的人

    明显增多

    科创板的热度并不仅仅停留在新三板公司的公告里。在网络上,各种以科创板名义承揽业务的机构开始增多,讨论科创板的群体也在扩大。

    记者注意到,之前所在的一个新三板微信群,群名已经悄然变为了“科创板+新三板”;记者的微信列表中,也多了几名从事“科创板研究”的好友;另外,一些科创板微信公众号,科创板服务机构也开始涌现。

    记者接触的某律师事务所,从2018年11月科创板概念刚提出不久,就开始积极联系企业并推荐科创板业务;近日科创板上市标准及要求出台后,该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始承接科创板业务。

    在上海,有部分机构设立了“科创板孵化器”,吸引科技型企业入驻;一些机构还尝试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科创板基金,吸引科创企业在当地落地,并提供相关服务。

    在沪深两市的互动平台上,投资者对于科创板的提问十分密集,部分上市公司被频繁问及是否参股相关科创企业;在市场方面,与新三板金达莱、江苏北人有股权关系的上市公司,近日受到资金追捧。

    比如誉衡药业,3月5日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2016年公司以LP(有限合伙人)身份参投了苏州工业园区原点正则贰号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参与了江苏北人D轮和E轮融资。

    3月6日、3月7日,誉衡药业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而直接持有金达莱6.25%股份的上市公司骆驼股份,自3月5日以来已连续收获3个“一字板”。

    专业人士提示防范风险

    随着科创板持续推进,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新三板公司表达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意向。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他的测算,目前新三板市场真正能够满足科创板上市要求的企业不会超过300家,占总体企业的比例小于3%;考虑到部分公司在其他市场上市的可能,新三板真正能上科创板的企业可能低于200家。

    对于这部分企业,张奥平认为投资者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要区分短期、中期、长期,“部分企业可能行业比较符合科创板要求,发展势头也比较好,中长期是有机会的,但是短期来看可能还需要时间,一年、两年都说不定”。

    对于目前部分新三板公司受到资本热捧的现象,张奥平认为:“这些公司是否能上科创板并不一定,即便能上科创板,其估值能否达到预期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如果把目标放在新三板转科创板企业身上,用之前新三板的“集邮”策略进行投资都存在一定风险。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对科创板的关注度非常高,在二级市场有一些所谓的“科创板概念股”,在一级市场也有很多股权投资者关注潜在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容易形成追捧、浮躁的氛围,这可能导致一些不满足科创板上市标准的企业,也公布科创板相关消息。

    付立春认为,无论是新三板的投资,还是科创板的投资,都要求具有专业性,尤其是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包括风险的识别、管理等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正是新三板与科创板都要求专业投资者才能进入的原因。

    滦海资本董事长高凤勇认为,专业投资者、投资经理应该认真研究科创板定位,不要因为“科创”二字而降低投资标准。“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非常专业并且具有高风险,普通投资者既没有专业能力,也不会有那么多机缘巧合。”高凤勇提示,对于所谓的科创板“名单”、科创板“原始股”的推销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减少上当受骗机会。

    高凤勇还表示,科创板虽然允许亏损公司上市,但退市制度也很严厉,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的确有着较高风险。

实控人增持爽约 雏鹰农牧回应称生产经营仍正常

    因实控人爽约增持,过去一年备受债务压力和经营危机的雏鹰农牧(002477),再次受到市场关注。3月7日,公司相关人士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控人终止增持实属无奈之举,而当前公司经营仍维持基本正常。

    增持终止

    雏鹰农牧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侯建芳、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及其他部分核心管理人员的通知,以上人员拟终止实施增持公司股票的计划。

    此前在2018年4月,雏鹰农牧曾公告表示侯建芳与上述高管、核心管理人员计划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增持公司股票,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所需资金来源为自筹。此后,公司又在2018年10月发布了上述增持人员决定对增持计划未完成部分延期实施的公告。

    根据雏鹰农牧最新披露,2018年6月8日、2018年6月11日,侯建芳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在二级市场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1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6%,成交价格区间为3.36元/股至3.48元/股,增持金额约3863.83万元。其余的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及其他部分核心管理人员尚未实施增持计划。

    就在此番增持计划抛出后不久,雏鹰农牧及实控人侯建芳的债务危机便开始集中爆发,公司债券难以兑付,评级接连下滑。

    据此前公告,侯建芳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已悉数遭冻结及轮候冻结。侯建芳为公司借款提供担保总金额逾12亿元,其中3.15亿元于2018年内到期,6.4亿元将于2019年到期。高企的质押和债务压力下,雏鹰农牧已面临资产查封和平仓处置。而企查查信息也显示,雏鹰农牧集团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由于数笔债务待偿,雏鹰农牧甚至走到了“以肉偿债”的地步。2018年11月8日晚间公司曾公告称,受“非洲猪瘟”疫区封锁、禁运等因素影响,公司生猪等相关产品短时间内难以变现,为了盘活库存、缓解公司目前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公司计划对现有债务调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货币资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债务范围包括公司现有所有债务。

    此前在2018年12月6日早间,雏鹰农牧还曾公告副总裁兼董事侯五群、董事候斌收到深交所中小板监管函。监管层表示,2018年4月21日,雏鹰农牧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及其他部分核心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计划的公告》,计划自公告之日起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分别不低于1.6亿元、1.7亿元。而截至增持计划届满,上述二人未实施增持计划,违反了增持承诺。监管层要求公司高管充分重视上述问题,杜绝上述问题再次发生。

    对于上述终止增持的原因,6日晚间雏鹰农牧公告中表示是由于受国内金融行业去杠杆、金融监管新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增持人员无法筹措充足的增持资金。同时公司控股股东侯建芳持有公司的股票被多轮轮候冻结,此外近期部分人员已经离职,综合上述因素增持计划的实施受到阻碍。

    3月7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吴易得时,对方也称已不在上市公司任职,婉拒了采访。

    “吴总不在上市公司任职的事情目前还在商议,并未最终决定,所以还没有公告。公司当前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实控人能够拿出近4000万增持已实属不易。”雏鹰农牧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称,本次取消增持确实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实控人在前期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仍进行了近4000万元的增持,这笔增持资金在资本市场也不算小数目,如果不是资金实在无法运转,也不会不履行承诺。

    经营基本正常

    爽约增持后,雏鹰农牧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未受影响。3月7日,该公司股价以涨停收盘,最新股价2.84元/股。自1月末以来,随着A股市场整体走势回暖,加之生猪养殖概念股集体上行,雏鹰农牧股价也得以快速回升。1月31日以来,公司股价从最低1.39元/股到现在已经翻番。

    股价暴涨之时,雏鹰农牧业绩却出现大幅滑坡。据公司2018年业绩快报,期内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9.55亿元,同比下滑30%;净利润为-30.41亿元,同比下滑6828.95%。

    对此公司表示,2018年生猪市场低迷,且受“非洲猪瘟”疫区封锁、禁运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由于2018年下半年公司现金流较为紧张,引发一系列问题,进而使公司生猪养殖成本及管理费用增加,且报告期内生猪价格较低,致使公司2018年生猪养殖业务出现亏损。

    面对飙涨股价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背离,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或在于,业绩大幅下滑、资金运转困难的雏鹰农牧,当前是否还具备持续生产经营的能力?

    对此,雏鹰农牧上述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近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较此前已出现好转迹象,公司生猪养殖板块仍基本保持正常运行。但对于记者提出当前生猪出栏量较前期相比是否出现大幅下滑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具体情况需参见后续公告的2019年1月、2月生产经营情况数据。

    此外记者留意到,雏鹰农牧2016年末宣布出资1.35亿元,通过股权合作模式进行深度资源整合的沙县小吃集团有限公司,当前仍在持续推进发展。

    2019年2月25日有媒体发布消息称,京东冷链联合沙县小吃推出了冷链自提柜品牌鲸鲨。鲸鲨项目在郑州市内测,已经在100家沙县小吃门店完成布点,预计2019年将在市内布点500家。消息称,目前京东冷链重点借势社区拼团热潮,在郑州测试这一模式的实用性。参与此次项目的品牌方即包括雏牧香等。

    不过,对于沙县小吃当前推动发展与雏鹰农牧的关联,上述人士表示并不清楚情况。不过其称,目前并未听说双方终止合作的消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