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4月12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4-12 09:09|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747|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高性能图计算:尖端科技下一个前沿  图计算里的图,不是指图像,而是指一种抽象的数据结构,由顶点和边构成。人们在图之上进行个体分析、关系挖掘和复杂计算,实现知识推理和事件溯源及预 ...


35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拟派现金“红包”逾71亿元

    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2020年年报陆续披露,挂牌企业的分红预案也陆续出炉。记者据数据整理,截至4月11日,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量达7748家,披露2020年年报的企业有1004家,占比13%。在披露年报的挂牌企业中,有391家企业的分红方案已获得董事会通过或股东大会通过,或已进入实施分配过程。

    华财新三板研究院执行院长谢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分红类型来看,主要有现金分红、送股以及转增等三种形式,企业也会选择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在目前披露分红预案的391家挂牌企业中,有355家企业涉及现金分红,占比91%。

    记者据数据整理,上述355家涉及现金分红的企业拟派发红利合计超过71亿元。从具体挂牌企业分红情况来看,目前分红力度最大的是雷霆股份,拟“10派170元”,预计派现5.1亿元,占其2020年归母净利润的72%。勇仕网络拟“10派70元”也成为新三板高额现金分红的代表之一。此外,数据显示,拟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的挂牌企业有9家;2020年度每股股利超过或等于1元(税前)的挂牌企业有22家。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常春林对记者表示,现金分红是公众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新三板频现出手“阔绰”的现金分红案例,一方面,缘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经营状况较好,业绩稳健,具备良好的现金分红条件;另一方面,说明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水平逐渐好转。

    谢彩认为,积极鼓励公众公司现金分红,有助于完善股东回报机制,引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现金分红,可鼓励挂牌企业增加分红频率,除了年度分红,还可实施中期分红;同时,继续完善公众公司分红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分红成本,增加投资者的获得感。

    在常春林看来,分红作为回馈股东的重要形式,是公众公司的一项义务,也是公众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引导价值投资理念的重要措施。新三板市场整体实施分红的比例较低,未来有待逐步提高。

公募基金年内热衷参与定增 获配规模同比骤增400%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在定增市场中获配新发定增项目数量和定增规模接连攀升,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截至4月11日,年内基金管理人已累计获配定增项目近177亿元,同比骤增近400%。

    近日,记者从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处了解到,在一季度A股震荡调整、权益类基金表现乏力的背景下,具备发行折价优势、持有期回报的定增项目投资,成为不少基金管理者优化基金组合结构的新方向。

    基金调仓换股

    定增标的成“香饽饽”

    今年以来,基金管理人获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数量和定增金额出现明显“双增长”。

    从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来看,定增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手段。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11日,按定增股份上市日计算,发行并实施定向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共137家,募资总规模达到2204.5亿元。其中,41家基金管理人参与定增项目,累计获配资金176.78亿元,占上市公司定增募资总额的8.02%。

    而在去年同期,发行并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仅有49家,募资总规模为1858.39亿元。其中,12家基金管理人参与定增项目,累计获配资金35.67亿元。

    北京某公募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近年来受政策影响,收紧的公募基金定增业务被重新唤醒。在一季度A股震荡调整,权益类基金表现乏力,低估值、顺周期板块表现抢眼的背景下,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在调整仓位结构时,会比较关注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当前发行的定增项目中,如果出现了契合自身投资策略的投资机会,是兼具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优质标的,且有发行折价,就会成为调整基金组合结构的一个选择。

    九泰基金定增投资中心总经理刘开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投资定增的机构来说,伴随此前再融资新规落地,定增参与门槛下降、发行折价率更高、锁定期更短,均有利于提升定增投资的风险收益比,定增投资的吸引力在明显提升。”

    除了直接参与定增项目外,以“量化+”的方式参与定增正成为未来基金管理人考虑的新方向。例如,构建“定增+对冲策略”产品,将定增的折扣从组合Beta中剥离出来,使有意愿的投资者可获得定增股票不菲的折扣,而较少承担底仓的波动。

    据记者获悉,近期部分基金公司也推出了定增量化对冲策略,通过一系列量化手段来“提纯”,力争获取定增组合的折扣收益。

    财通基金认为,与过往一揽子定增股票简单用沪深300指数或中证500股指期货对冲的量化策略不同,定增“量化+”策略是通过定增多票组合,叠加“风险配平组合”去模拟沪深300指数,同时投资沪深300股指期货空头,进而力争获取对定增折扣提纯后的收益。

    定增业务

    考验公募选择标的能力

    综合来看,已有部分基金公司将定增业务作为未来的重点布局方向,但也有部分管理规模有限的中小基金公司对定增业务“望而却步”。

    从今年获配资金规模来看,财通基金以49次获配、累计获配资金36.4亿元居首;易方达基金、诺德基金的定增获配次数分别为8次、6次,获配资金分别为24.47亿元、15.66亿元,位居行业第二名、第三名。中欧基金、朱雀基金的获配资金也突破10亿元,分别获配资金10.63亿元、10亿元。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银华基金等则分列行业第六名至第十名。

    深圳某公募人士对记者坦言,“获得定增项目超额收益是判断一家基金公司定增团队投资能力的核心标准,但是定增项目选择的内核要求还是要回归到挑选出优质标的上,尤其是当前部分板块的估值已经较高,在筛选项目时不能只看发行折价去大批量参与定增,要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情况与市场整体波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产品周期内的波动,避免踩雷,实现中长期相对稳健的回报。”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同样认为,定增项目折价率的分布逐渐收敛,因此选择定增项目时更需要关注个股的中长期基本面。由此来看,基金公司定增团队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团队需要精选具有超额收益能力的优质项目,以抵御产品周期内的波动,实现中长期相对稳健的回报。

    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在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定增产品的收益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持牌消金机构竞争加剧 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

    截至4月11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披露2020年业绩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大部分净利润取得正增长,但净利润进入10亿元俱乐部的仅有2家,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以及兴业消费金融。从已披露的成绩单来看,2020年持牌消金机构的业绩正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记者表示,“从消费金融公司业绩看,正呈现增速放缓和分化加剧的态势,机构之间业绩差异持续增大。经过10年多的发展,如今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从粗放和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合规监管和有序发展、竞争加剧的阶段”。

    业绩现两极分化态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1日,已经有13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0年业绩浮出水面。综合来看,招联消费金融暂居于13家公司之首、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紧随其后。

    在营收方面,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排名前三甲,营收情况分别128.16亿元、76.04亿元、64.65亿元。

    由于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业绩数据不完整,净利润及其同比增速情况无法完整窥探,但从已披露情况看,过去爆发式增长态势已“踩刹车”,其中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增幅30.9%、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30.96%、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85%、晋商消费金融同比增幅3.75%。但整体来看,去年盈利者依然占大多数,其中净利润迈入10亿元俱乐部的有2家,另外,有5家净利润未过亿元,两极分化明显,

    具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2020年实现净利润排名前三,分别为16.63亿元、13.50亿元、7.12亿元,占据第一梯队。中银消费金融紧随其后,净利润为4.55亿元;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02亿元;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23亿元。盛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均未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去年刚刚成立。其中,小米消金实现净利润109万元,阳光消费金融在报告期内亏损9600万元。

    资产规模同样面临分化的局面。截至报告期末,招联消费金融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达1088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超300亿元,分别为524亿元、445.59亿元、379.79亿元、340.06亿元。

    冰鉴科技研究院行研负责人周扬对记者表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分化是较为正常的现象,经历去年疫情考验,消金机构在精细化获客以及风控方面的差距,正在业绩上逐渐体现。周扬认为,“行业未来业绩分化还将加剧,格局也会有较大变化,持牌消金战局远未尘埃落定。”

    科技驱动正成发展关键

    此外,记者注意到,多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把强化风控管理及科技驱动,定义为发展及业绩增长的关键。

    对于中邮消费金融成绩,邮储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在营销获客、风险管理、贷后催收等方面经受住了考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不良金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同时,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及应用,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获客渠道和覆盖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盛银消费金融也表示,2020年公司风控能力持续提升、自营产品成功破冰,科技能力显著提升,不良贷款率仅为0.09%,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马上消费金融更是已经通过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合作伙伴,获得了收入来源。根据披露,其科技赋能机构数量超过100家,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家,场景方200余家,覆盖消费场景百万个。同时,马上消费金融在数字科技全方位研发,推动科技与全链条业务深度应用以及全行业开放输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四大技术驱动。

    马上消费金融董事长赵国庆对记者表示,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将注重普、惠、质协同发展路线,聚焦轻资产的运营模式,马上消费金融也将通过市场化、差异化定价,匹配不同客群,不断降低成本、扩大覆盖面,严控风险,实现商业可持续,同时完成背后全方位能力领先和高质量发展。

    海尔消费金融方面则表示,持续加码金融科技,是2021年海尔消费金融的重点发力方向。

    铜陵学院经济学副教授芮训媛对记者表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正在走向跨行业融合发展。短期来看业绩增量突破有难度,但长期来看,科技驱动力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加持情况会直接影响机构的发展,未来行业格局变化也取决于消金机构自身的创新能力与风控水平”。

    于百程认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以及技术赋能和风险控制能力等。在2021年,消费金融领域将继续稳健发展,监管评级将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更加强化风险管控和合规发展,未来消费金融行业自身技术能力至关重要,行业发展也会更加精细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