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31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31 09:24|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89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中国进口增强世界经济动能(新知新觉)    进口是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 ...


小米抛百亿美元造车计划 雷军称没什么可担心的

    小米造车传闻终于坐实。在3月30日晚上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雷军表示,从今年1月15日开始调研造车。此前,雷军曾两次造访马斯克,对电动汽车产业非常看好,过去也投了接近10家电动汽车产业公司。今年1月15号,小米董事会建议研究电动汽车前景。

    对于造车,小米一直非常纠结。雷军表示,“有时候白天能想出100条理由造车,晚上又能想出100条理由不造车。当时小米决定造手机时,一切都是空白,而且手机行业强手如云。现在小米已经是世界500强,又担心害怕什么呢?”目前,小米现金储备1080亿元。

    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决定造车

    3月30日盘后,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此前,市场曾多次传闻小米将涉足造车业务。

    彼时,小米的回应十分委婉,称一直在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3月26日,市场还传出消息称小米正在和长城汽车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双方即将宣布合作伙伴关系。对此,小米方面回应称,以公告为准;长城汽车则回应称,相关新闻报道并不属实,公司并未与小米就上述新闻报道事宜进行谈判。

    3月30日,港股小米集团尾盘快速拉升,收盘报价25.6港元,涨2.2%,总市值6452亿港元。

    布局早已展开

    实际上,小米在造车方面早有准备。小米自身积累了多年汽车相关研发投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中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小米从2015年起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此外,小米还通过对外投资方式入局。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2016年和2019年,顺为两次注资小鹏。2020年4月,小米又投资了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据悉,曾任小米参谋长的王川曾多次与蔚来、小鹏等中国新造车公司高层交流,了解行业情况。

    以国内造车新势力为例,蔚来、小鹏、理想从公司成立到首辆车下线用时均接近40个月,截至2020年底的累计投融资总额分别是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

    恒大汽车董事长肖恩在业绩会上介绍,目前公司累计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投入474亿元,其中有249亿元用于核心技术收购及研发。

    手机业务瞄准高端市场

    小米核心业务智能手机想象空间已经在缩减,这或许是推动小米投身造车的一大动力。

    受“缺芯”影响,小米去年四季度的业绩增长不及市场预期。小米近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季内公司营收、经调整利润分别为704.62亿元、3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36.7%,但环比分别下降2.4%、22.4%。

    2020年全年,公司收入为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芯片供应受限影响了第四季度手机出货量,季内手机出货量为4230万台,环比下降9.2%,但同比仍然增长近三成。

    小米总裁王翔在业绩会上称,这轮芯片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公司从四季度起面临非常大的缺货挑战。但他称,公司已经在与供应商探讨优化方案,尽可能提高效率,弥补一些短缺造成的影响,“虽然我们四季度稍微慢一点,但一季度马上就能追回来了。”

    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虽然在前三季度增速“三连跌”之后,四季度终于迎来出货量增长率“转正”,但手机行业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

    在此背景下,小米加强在高端产品上的投入力度。2020年,小米平均手机单价同比增6.1%至1040元/台。年内定价3000元(境外定价300欧元)以上的手机出货量达1000万台左右。

    在3月29日晚春季发布会上,小米争夺高端市场的意图愈发明显。发布会推出小米11Ultra以及小米11Pro、小米11青春版等新品。

168股一季度业绩预喜 化工板块最抢眼

    第一季度即将结束,已有168股发布了业绩预喜公告。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预告净利润增幅中值超过100%的个股共有103只。除今年上市的次新股外,天铁股份、黑猫股份、鲁西化工净利润增幅居前。公告发布后一交易日,鲁西化工直线拉升涨停板,公司一季度预计盈利9亿元~10亿元,同比上升5245.53%~5839.48%,主要受产品涨价影响。

    截至最新,预增幅度最高的是天铁股份。天铁股份预计第一季度净利润为6800万元~7500万元,同比增长6602.15%~7292.08%。对于预增原因,公司表示,轨交行业景气度较高,尤其是城际和市域轨道建设增长较快。

    剔除今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业绩预喜个股部分近期大幅上涨,包括三利谱、汤臣倍健、电连技术、丰元股份,3月以来涨幅均在30%以上。一些个股经过了较大程度的回调,前期因有色金属概念热门大涨的紫金矿业、西部材料,3月以来分别下跌18.54%、22.22%。

    化工板块预喜个股最多

    一季报业绩预喜名单中化工行业个股数量最多,共有31只,机械设备、电子紧随其后。2020年四季度以来,多数化工品表现强势,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进入2021年之后,化工子行业景气度高位复苏。根据期货合约价格显示,今年以来塑料、PTA(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大宗商品上涨均在10%以上,上市公司盈利也大幅提升。

    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化工行业个股一季度净利润增幅领先,平均净利润增长1.42亿元,高于整体平均的1.18亿元。鲁西化工、中国巨石、广汇能源净利润增长超过5亿元。

    近5日百亿主力资金

    流入一季度业绩预喜股

    近5日共有超百亿主力资金流入业绩预增股,平均每股净流入6575万元。

    格林美、长春高新昨日分别获主力资金流入23.73亿元、15.74亿元,比亚迪、顺控发展、天赐材料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过6亿元。

    分行业来看,主力资金更加青睐有色金属、化工、医药生物板块业绩预增股。

    资金流入前十股中有色金属行业有两只,包括格林美、紫金矿业。医药生物个股平均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0.96亿元,其中长春高新、博腾股份、昊海生科近5日涨幅均超过10%。建筑材料、采掘、家用电器行业有少量净流出。

中资券商国际业务扛住疫情冲击 交出不俗成绩单

    截至3月30日,在港上市的6家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子公司已全部交出了2020年度答卷。

    数据显示,海通国际仍是6家公司中当仁不让的霸主,以83.3亿港元的收入位列第一,并实现净利19.33亿港元,同比增长24.63%;其次是国泰君安国际和交银国际,分别实现收入48.73亿港元、20.76亿港元,年度净利分别同比增长74.53%、68.44%;而西证国际证券和兴证国际则在报告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和大规模爆发,中资券商海外业务也随之受到冲击,多家券商国际业务半年报业绩明显承压。而2020年报显示,6家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子公司中4家净利同比增长,1家亏损同比收窄,显示中资券商国际业务下半年实现V型反转。

    国际业务整体增长

    在2020年这个内外变数交织的年份,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子公司却取得了超预期的好成绩。

    记者据年报统计,目前在H股上市的6家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子公司中,共有5家实现收入同比增长。其中,海通国际以83.3亿港元的收入继续保持领先,几乎超过第二名一倍;国泰君安国际和交银国际则分别稳坐第二、第三把交椅,分别实现收入48.73亿港元、20.76亿港元,同比分别增加14.78%、46.50%;申万宏源香港和西证国际证券则分别实现收入8.35亿港元、2.51亿港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3.64%、8.02%。

    若从净利角度来看,则共有4家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其中海通国际净利接近20亿港元最高,实现了24.63%的同比增长;国泰君安国际和交银国际的同比增幅更是超过50%;申万宏源香港净利为1.76亿港元,同比增加28.51%。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6家券商国际业务子公司中,体量最小的西证国际证券和兴证国际在2020年均出现了亏损。其中,兴证国际报告期收入为5.77亿港元,同比减少54.29%,亏损4.62亿港元,与前一年差别不大;而西证国际证券报告期则亏损1.38亿港元,相比2019年的亏损收窄了2.07亿港元。

    而从2020年半年报来看,由于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恐慌,上半年资产价格波动巨大,导致许多以方向性投资为主的中资券商蒙受较大损失。上述6家公司中共有4家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且2家净利同比下滑、2家亏损。如今6家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子公司中,4家实现当年年度净利同比增长,1家亏损同比收窄,显示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在下半年实现反转。

    风险管理仍是运营核心

    海通国际副主席及行政总裁林涌表示,“2020年海通国际在主动降低杠杆率、缩减风险资产规模及增加风险拨备的情况下,实现了总收入的稳定和净利润的显著成长,展现了业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成果。”2020年,海通国际在主动降低杠杆率、缩减风险资产规模、增加风险拨备的情况下,实现资产结构与业务重心的转变,费类业务实现收入28.65亿港元,同比增长25%,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三分之一,成为业绩稳步提升的重要基石。

    数据显示,在整体资产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海通国际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将有息负债下调197亿港元,同比下降23%,杠杆率从5.17倍下降至4.45倍,股东资金回报率同比上升1.24个百分点至7.09%。在逐步降低杠杆的同时,也为股东实现了更高的投资回报。

    国泰君安国际2020年总收入和股东应占溢利均创下了成立以来的新高,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本集团坚信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的首要核心竞争力,自2017年来主动对风险资产进行拨备和清理,年内亏损拨备同比大幅降低。”

    西证国际证券则提到,鉴于2020年全球经济持续受到新冠肺炎的严重影响,且香港亦见第四波本地疫情爆发,预期2021年上半年全球和香港的经济前景及新股市场仍存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本集团将坚守岗位,进一步加强与母公司西南证券的跨境联动合作,争取为国内优质企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时提供各类型的顾问服务,继续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兴证国际主席黄奕林也认为,2021年环球经济或有望复苏,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仍会左右全球机遇,兴证国际将密切监察有关情况,坚守审慎的态度,采取适当措施积极应对,并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对风险的实时管控,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识别及应对能力。未来,公司也将继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继续加强合规风控文化建设,优化内控管理工具和方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