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31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31 09:24|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894|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中国进口增强世界经济动能(新知新觉)    进口是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 ...


上市公司分红“含金量”提升 投资者财富获得感增强

    近日,上市公司2020年成绩单陆续公布,“现金分红”持续占据资本市场“热搜榜”前列。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30日,84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其中648家披露拟进行现金分红,占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数量的76.96%,113家拟现金分红比例超50%。

    3月29日,江铃汽车抛出靓丽高分红预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4.76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30.01亿元。以公司3月29日收盘价25.39元/股计算,A股股息率高达13.69%,B股股息率达到惊人的48.9%。对此,A股市场也给予积极回应,3月30日,江铃汽车刚开盘就以27.93元封住涨停板。

    “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是市场的共生共荣体。只有懂得尊重和回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才会赢得市场的认同和尊重。”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此前在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时阐述了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不仅是上市公司实力的体现,更是增强投资者长期持股信心,增加投资者财富获得感的具体表现。

    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现金分红也是今年以来提问最多的问题,达到2340条。与此同时,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也被重点关注。

    2020年3月份施行的新证券法已经明确:上市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分配现金股利的具体安排和决策程序,依法保障股东的资产收益权。上市公司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亏损及提取法定公积金后有盈余的,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分配现金股利;

    2020年4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2020年10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亦提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这些制度形成合力,促成了A股市场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逐年增长,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步增多,回报投资者意识不断增强的良好氛围。

    据证监会和交易所数据统计,按照实施日期统计,2018年至2020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分别达1.15万亿元、1.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已经连续3年破万亿元。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用“真金白银”来回报投资者。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都多多益善,也要根据上市公司不同的发展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成熟、稳定的企业来说,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的最好方式,但对于成长型公司来说,不分红或是少分红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利润留存上马新项目或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公司良好的发展,也是对投资者的诚意回报。

部分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占比已超七成 投资者教育应更接地气

    伴随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陆续披露,有关去年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数据逐渐浮出水面。已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各上市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进度不一,股份制银行在净值化转型上凸显优势。

    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尽管很多银行非常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但多数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仍不理解,接受程度较低。同时,部分银行理财经理的业务能力薄弱,营销时只关注“产品业绩基准”和“风险等级”,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产品收益如何构成等方面理解的不够深入。

    银行理财产品

    向净值化转型加速

    去年,在净值化转型方面,不同类型的银行出现较大分化。股份制银行中,已有多家银行取得净值化规模占比超七成的佳绩;国有大行也紧跟其后,部分银行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已超五成。

    其中,光大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2020年期末余额5035.52亿元,在非保本理财产品中占比60.21%;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9928.06亿元,新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在个人理财中的占比提升30个百分点,达到67%。中信银行净值型产品规模7228.24亿元,占比70%;平安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4635.28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长80.2%,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由2019年年末的43.6%提升至71.5%。

    在国有大行中,截至2020年期末,交通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余额为5727.63亿元,较2019年增长108.62%;占集团表外理财比重为52.36%,同比提升21.7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积极推进理财产品净值转型,符合资管新规产品和投资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邮储银行年报显示,2020年,该行理财业务管理资产总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个人理财净值型产品占比54.83%,较2019年年末提升22.66个百分点;净值化率由资管新规前的不足2%提高至55.31%。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172家银行发行20595款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从年初的27%左右提升至年末的50%左右,涨幅近1倍。

    推广净值化理财产品

    “打铁还需自身硬”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但仍面临银行客户群体风险偏好较保守、对净值型理财产品接受度不高以及银行理财经理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因此,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投资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只要产品的提供方尽到了相应责任,理财产品产生的风险和收益都该由投资者自己承担。要让投资者明白,今后没有保本的理财产品了,也不存在只有收益、没有风险的理财产品。其次,要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投资者更容易明白和接受。“投资者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与投资者的水平相匹配。”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积极开展投资者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普及教育外,还要持续优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机制。此外,还要落实投资者画像和评级工作。

    多家银行也在年报中指出,做好投资者教育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展的关键之步,银行正在加大净值型理财的宣传和普及。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称,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理财产品,已开展净值型理财的基本概念厘清、相关政策法规解读、产品路演直播、一分钟了解理财小视频等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并通过月度投资策略点评、季度产品运作报告和不定期市场波动点评、产品策略回顾报告等形式,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

    邮储银行也积极落实资管新规等监管要求,有序推进理财业务转型。持续发行客群专属和净值型理财产品,致力于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落实销售适当性管理要求,持续做好客户全流程服务和投资者教育工作。

    银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净值型理财产品不如预期收益型产品简单易懂,因此要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宣传和普及,通过现场咨询、理财知识培训等方式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知识,方便理解理财产品说明书、资金投向、收益测算等相关知识。同时,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降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依赖性。

    目前,对非标资产的存量化解仍是部分银行继续解决的一大难题。明明建议,对于剩余期限较短的非标产品,可以发行符合资管新规的专项产品进行对接;对于符合非标转标条件的资产,可通过发行ABS、ABN等方式转成标准化资产;对于剩余期限较长的非标产品,可以通过要求融资人提前还款、资产转让、资产回表等方式进行处理;部分股权类资产,符合条件的,可考虑通过资产转让等方式处理。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和投向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董希淼认为,“今后投资权益类资产会上升,这是监管部门鼓励的。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以现金管理类、固收类产品为主,今后权益类产品会提升,但需要一个过程。既要看银行投研能力的上升情况,也要从客户需求出发,看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客户投资理念的转变情况,这个过程不仅仅取决于银行。”

2020年A股上市险企高管年薪谁最强? 中国平安四高管税前薪酬过千万元霸榜

    联席CEO陈心颖税后1078万元居榜首

    本报记者 苏向杲

    备受金融从业者关注的2020年上市险企高管薪酬情况出炉了。

    日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5家上市险企均披露了绝大多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或“高管”)的2020年薪酬情况。其中,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的税后薪酬最高,达到1078.33万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达825.11万元。

    从税前薪酬情况来看,在五大上市险企已披露薪酬的高管中,有10位高管税前薪酬超过500万元,其中有9位来自中国平安。值得注意的是,有4位险企高管税前薪酬超过1000万元,均为中国平安的高管。

    险企年薪前十强

    中国平安独占九席

    2019年,中国平安集团原总经理李源祥以5000万元年薪、2亿元转会费的身价跳槽友邦保险一事曾轰动一时,引起金融从业者的广泛关注。当时有人戏言称,“李源祥6年薪酬加上补偿金累计达5亿元,刚好抵得上一个年薪百万元的普通员工500年的收入总和”。

    实际上,中国平安高管的高薪酬现象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最新披露的险企年报显示,2020年,中国平安共有9位高管的税前薪酬超过500万元,其中共有4位税前薪酬超过1000万元。其中,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的税后薪酬最高,达到1078.33万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达825.11万元;中国平安联席CEO姚波税后薪酬达913.17万元,位列第二;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税后薪酬达808.51万元,位列第三;中国平安合规负责人叶素兰税后薪酬达745.11万元,位列第四。这4位高管的税前薪酬均超过1000万元。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的高管及关键岗位人员的部分绩效薪酬将进行延期支付,支付期限为3年。报告期内,高管从公司结算的报酬总额中,包括进行延期且尚未支付的部分。公司全薪履职的董监高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最终薪酬正在确认过程中,其余部分待审核确认后再行披露。

    在其他几家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的财务负责人、总精算师张远瀚的税前薪酬为533.1万元,中国太保首席投资官邓斌的税前薪酬为493.7万元,在已公布2020年薪酬的上市险企高管中排名前列。总体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4家险企的核心高管税前薪酬普遍在200万元上下浮动,并无特别明显的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年报中列出的险企高管薪酬与最终获得的薪酬可能会略有差异,除了延期支付的原因外,部分险企的绩效奖励暂未确定也是一大原因。例如,中国人寿在年报中提到,报告期内高管从公司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1462.10万元,根据公司相关薪酬管理办法规定,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020年应付薪酬中的应付绩效奖励标准尚未确定。

    不同险企

    考核机制差别较大

    上市险企的薪酬考评机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薪酬越高”。

    近年来,上市险企纷纷变革考核激励机制,不同险企的考核机制差别较大。但从各险企披露的信息来看,加大对高管的考核力度、形成市场化激励机制是各家险企薪酬改革的一个共同方向。

    谈及考核制度改革,一家上市险企的总裁助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事考核要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建立‘细化到季、落实到岗、具体到人’的考核机制,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优罚劣的薪酬分配机制。我们以前的激励手段通常是往上提拔,叫‘纵向激励’;现在则是通过‘横向激励’,来体现员工的价值。我们要市场化发展,包括机构管理的市场化、薪酬管理的市场化以及用人的市场化。”

    中国平安表示,制定薪酬政策就是为了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支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薪酬政策的原则是导向清晰、体现差异、激励绩效、反映市场、优化成本。公司员工的薪酬组合,以岗位价值定薪,接轨市场;以绩效定奖金,突出贡献。除薪酬和奖金外,员工亦享有若干福利待遇。同时,基于各子公司或各业务单元的经营特点、发展阶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不同,薪酬组合结构也可能不尽相同。

    中国人寿则通过绩效目标合同考核、激励高管,全面实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董事长与公司总裁签订绩效目标合同,总裁与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绩效目标合同。

    中国人寿表示,绩效目标合同是科学分解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目标分解和压力传导,提高公司的执行力,保障全年经营目标顺利达成。高管人员的个人绩效目标合同中的考核指标,一部分与公司经营目标挂钩,另一部分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制定。高管人员的薪酬主要由岗位薪酬、绩效奖励、福利性收入、中长期激励等构成。

    中国太保则提到,公司根据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机构提供的市场薪酬水平,依据公司的经营状况、职位设置、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等因素,确定和调整公司的董监高人员的薪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