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12日周五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12 09:4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917|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记者会11问 总理这样回答  1、问: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明显变化?中方将采取何种措施改善就业?  答: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 ...


资本市场吸金效应爆棚 2月非银存款增至1.6万亿元

    央行最新披露的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下称“非银存款”)增加1.61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

    记者梳理来看,这是时隔半年非银存款再现单月规模超万亿元。上一次单月增加超过万亿元是在2020年7月,再往前追溯,还有2015年4月、5月、7月。市场分析人士称,这一数据明显增加,或是因为今年2月股市火热,证券市场“吸金”效应导致的。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证券市场火爆一定程度挤压了一般性存款和理财市场,银行恐怕面临不小的压力。

    时隔半年单月再超万亿元

    回溯过去5年的非银存款数据来看,最近一次单月超万亿元的时间节点出现在2020年7月,当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万亿元,创下5年新高。

    再往前,单月超万亿元的高峰值是在2015年。当年4月,非银存款增加1.03万亿元,5月增加1.94万亿元,7月增加1.81万亿元。

    如此来看,过去5年中,非银存款单月增加超过万亿元的时间点其实比较少。而且,这个规模可能是部分年份全年的增量。例如,2019年全年非银存款增加1.15万亿元,2018年全年非银存款增加1.96万亿元。

    2015年比较特殊,当年全年非银存款增加4.08万亿元。也有年份出现减少,例如2020年全年的非银存款减少4706亿元。

    资本市场吸金效应所致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券商、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央行统计的非银存款,主要包括这些机构托管在银行的账户资金,如证券公司的保证金存款,基金交易结算资金等。2015年,这些资金才纳入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统计数据之中。

    对于今年2月非银存款出现明显增长,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股市火热有直接关系。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昨日发布报告认为,证券市场的“吸金”效应仍在延续。天风证券银行团队也认为,这或是2月上旬A股市场火热,居民购买基金或股票所致。

    Wind数据显示,2月上证指数上涨超过300点,特别是中下旬,沪深两市有连续5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股市的强劲表现还吸引大量投资者借道基金入市,基金市场发行创下历史最快纪录。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今年成立的新基金规模已超8000亿元。

    去年7月,非银存款突然创下新高,就与当月股市交易明显回升相关。记者获取的历史数据显示,当月新增自然人投资者开户数为242.23万户,为去年全年最多的月份。而今年1月,新增自然人投资者开户数已超过200万户,2月数据目前尚未公布。

    挤压存款和理财市场

    证券市场疯狂“吸金”,导致银行一般性存款出现“搬家”,同时理财业务也面临一定压力。

    昨日,有3家受访银行人士均向记者表示,2月新增存款出现流失,包括对公和零售存款。

    一家大行华东地区某支行行长向记者“倒苦水”,该支行2月新增存款流失超过40%,他认为就与股市太火基金大热有关,吸走了一部分资金。

    这无疑也进一步增添银行揽储压力。融360发布的2月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银行定存利率已连续上涨6个月,大额存款发行量仍在高位。

    对理财市场而言,同样不是“好消息”。今年开年基金市场热度超去年,发行规模大增,连不少“90后”都纷纷成为新基民。“这部分增量挤压的肯定是银行理财。”某上市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理财打破“刚兑”之后,优势就不明显了。

    去年,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增长和表现出的赚钱能力,以及大大增加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已令银行理财子公司感受到压力。上述资管部人士向记者分析称,银行理财产品原本的优势是“刚兑”,但独立为理财子公司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基金公司的产品优势,权益市场还只处在试水阶段。同时,理财子公司独立出来后,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也减弱。“零售部门可以选择符合客户资产配置需求的产品,那就不一定是理财了。”他说。

市场反弹个股普涨 沪指创近5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周四,A股出现普涨反弹行情,沪深两市有近3700只个股上涨。沪指上涨2.36%,为近5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436.83点,涨79.09点;深证成指报13866.37点,涨2.23%;创业板指报2746.58点,涨2.61%。

    盘面上,水泥板块表现强势,天山股份、上峰水泥等多股涨停;在钢铁板块中,华菱钢铁、酒钢宏兴等涨停;半导体、有色金属板块同样涨幅靠前。

    碳中和是近日盘面上资金聚焦的主线,随着周四行情转暖,活跃资金从前期强势的钢铁等板块扩散至有色金属、水泥等“减碳”方向。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在政策支持、未来发展趋势较为确定的背景下,碳中和或成A股市场的新兴优质赛道。碳中和概念下的选股方向主要有顺周期制造业、生态园林及装配式建筑三条主线。

    此外,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前期抱团股也延续反弹之势,医美龙头爱美客昨大涨13.36%,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纷纷跟涨。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银行、机场航游等板块也有所表现。整体来看,昨日28个申万一级行业全数飘红,市场情绪显著回暖。

    北向资金则连续3日净买入,周四净买入67.1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37.81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9.38亿元。

    国盛证券分析认为,近日A股市场持续调整,主要原因是对节前“春季躁动”行情指数快速拉升后的获利回吐,除少数业绩暴雷股外,多数前期抱团品种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短期调整有助于其估值回归,中长期价值投资的性价比将更加凸显。

    不过,也有机构提示,随着利率冲击暂缓、市场缩量震荡,源于估值回归、交易拥挤的下跌或告一段落,但投资者情绪转暖不会一蹴而就,指数层面短期或将继续震荡盘整。

    海通证券表示,从主导本轮调整的核心资产来看,经过快速下跌后,部分已接近合理估值,再次大幅下跌空间有限。季报和年报披露即将到来,市场预计将面临分化,业绩超预期的个股将得到修复,反之则会有继续下杀风险。从操作策略看,当前压制指数的负面因素并未完全消失,在指数没有走出左侧调整区间前,投资者总体应以防御为主,耐心等待右侧机会。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张忆东认为,展望2021年,海外流动性仍将保持宽松,但市场会博弈经济复苏。他表示,未来数月周期股行情的延续性、空间及分化,将取决于通胀的强度。经济复苏初期或通胀初期,能源、工业金属及相关周期股有望表现得更强势;随着通胀不断走强,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则会有更好的表现。

45家公司定增未成行价格先破发 最大倒挂幅度35%

    □截至3月10日,沪深两市190家正在推进定向增发的公司中,已有45家公司的股价跌破定增底价,占比超两成。

    □面对价格的倒挂,部分公司选择通过调整发行底价、缩小融资规模等手段,谋求再融资顺利完成。

    □定增“流产”的情形并不鲜见。据统计,今年以来,定增终止或者被否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3家,其中,因价格倒挂而终止的不在少数。

    ◎记者王乔琪○编辑覃秘

    自去年初再融资新规推出后,上市公司的定增热情愈加高涨,但随着近期市场的调整,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定增底价的“倒挂”案例逐渐增多。

    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3月10日,沪深两市190家正在推进定向增发的公司中,已有45家公司的股价跌破定增底价,占比超两成。个别公司的股价与定增预案底价倒挂比较严重,如ST步森,倒挂幅度达到35%。

    记者注意到,面对价格的倒挂,部分公司选择通过调整发行底价、缩小融资规模等手段,谋求再融资顺利完成,也有部分公司最终选择了放弃。

    45家公司定增出现价格倒挂

    自再融资新规落地后,A股迎来定增潮,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也是高涨。不过,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有45家尚未完成定增的公司已出现股价跌破预案价下限的情形,这些公司计划募集资金总额达到465.9亿元。

    其中,股价与定增预案底价倒挂最严重的是ST步森。公司定增预案中配套募资部分的增发价为13.23元/股,昨日收盘价为8.6元,倒挂幅度高达35%。

    ST步森此前发布的预案显示,公司拟以总价28.2亿元、以发行股份和现金结合方式收购浙江微动天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向大股东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对价已远超ST步森上年度的资产总额及资产净额。公司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4亿元至2亿元。

    与ST步森情形类似的还有*ST当代。此前公司公告拟募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影院建设、优质影视剧版权购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去年3月21日发布的预案显示,*ST当代将增发价格调整为2.9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5亿元,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该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跌,今年1月,其股价甚至一度跌至1.1元。截至3月11日,公司股价为2.16元,倒挂幅度为25.78%。

    目前,倒挂幅度超过20%的还有万达信息、达华智能、苏交科、博雅生物、启迪环境、海兰信等6家公司。此外,宝鹰股份、佳都科技、海王生物、天能重工等12家公司最新股价与定增发行价倒挂幅度超过10%。

    “改底价改方案”各显身手

    除了前述45家公司外,还有克明面业、鹏博士、兴源环境、木林森等23家公司处于定增“破发”的边缘。不过,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上市公司通过下调定增价格、调整募投项目等方式,谋求定增顺利发行。

    以鹏博士为例,2020年3月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面向欣鹏运、中安国际、广州瑞洺、余云辉等4名发行对象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24.62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随后,公司对定增预案三易其稿,不仅调整了发行对象,募资额上限也降至目前的21.87亿元。

    “对于价格倒挂较严重的公司来说,调整定增预案确实是首选办法。”有券商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会通过调整发行价、发行数量和募资金额等谋求定增顺利发行,也有公司会等待股价的上涨。

    莱茵生物通过修改定增计划已成功“自救”。2020年8月4日公司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以7.43元/股的发行价格募资不超过9.2亿元,在原版定增预案发布约半年内未有进展后,公司于今年2月对定增预案进行修改。最新公告显示,莱茵生物将增发价格下调为5.90元/股,募资上限提至9.68亿元,发行对象为公司大股东。截至目前,公司股价为7.55元,较定增价格高出了27.97%。

    妙可蓝多去年8月披露定增预案,拟以35.2元/股的发行价格募资不超过5.75亿元,3个月多后,公司宣布终止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的同时又抛出新的定增预案,拟以29.71/股的发行价格募资不超过30亿元,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额认购。从效果看,产业资本的增持对股价形成了强力的支撑,目前公司股价已涨至54.43元。

    今年已有43家公司定增“流产”

    “一般而言,公司保增发的意愿越强,股价上涨的概率也就越大,但保定增策略也不是万能的,还要结合公司基本面、是否有大股东参与等多种因素筛选投资标的。”沪上某私募经理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保定增大军”中虽存在投资机会,但也要面对上市公司定增“流产”的风险。

    实际上,定增“流产”的情形并不鲜见。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定增终止或者被否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3家,其中,因价格倒挂而终止的不在少数。

    去年10月,中来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9.1亿元,发行价格为8.19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额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然而,定增方案披露后,公司股价却不给力。从14.44元的区间高点一路跌至今年2月7.63元的低点,跌幅超过47%。3月4日,中来股份宣布终止定增并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再如蓝盾股份。公司于2月26日宣布终止定增计划,原因是“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导致募集资金总额减少,公司设定的募集资金方案已无法实施。”此前披露,蓝盾股份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基础网络安全产业化项目、安全应用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可以筹集大量资金,如果能得到机构的认可,也有利于公司后续的长远发展,这本来是一件能促进多赢的好事,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资金向核心资产和龙头公司聚集,中小公司的再融资发行愈加困难,投资者也可以将再融资的能力作为选择公司的一项参考标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