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2月3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2-3 08:43|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677|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去年规上互联网企业利润增13.2%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2838亿元,同比增长12.5%,呈现前4个月低速增长、5―7月增速达到高点、再 ...


55家房企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 仅三成预喜 降价促销影响全年利润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A股共有55家上市房企对外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19家预喜,预喜率为34.55%。其中,略增2家、扭亏4家、续盈1家、预增12家。多数房企在疫情期间加大营销力度,但是由于降价力度较大,影响了全年利润水平。

    受疫情影响大

    云南城投预计2020年亏损23亿元至27.5亿元。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公司房地产收入及租金收入减少;有息负债规模大,财务费用高并大幅上升;同时,公司为加快销售回款,进行了降价促销,计提了存货减值准备。此外,公司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约为8.8亿元,主要原因系转让项目实现投资收益约14亿元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已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房企在业绩预告中基本都谈及疫情的影响,部分房企疫情期间亏损额度较大。以泰禾集团为例,公司预计2020年亏损41.74亿元至55.2亿元。2020年,受疫情及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排期的影响,无集中交付的地产项目,仅有零星项目交付结转收入,造成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相应的营业利润大幅减少。结合目前债务重组进程,公司对已到期尚未还款的借款违约金计提了约为8亿元的违约金损失,该损失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以上因素叠加导致本报告期出现亏损,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亏损约为9.1亿元。

    不少亏损的房企提出,疫情影响了项目工期,导致结转收入下降明显。

    海航基础预计2020年亏损59亿元至80亿元,相比2019年亏损幅度扩大。海航基础指出,房地产业务因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工期延后,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较上年下降;持有型物业租金以及物业管理业务方面,疫情期间公司为部分中小商户减免租金,同时出租市场萎缩导致收入减少等原因,导致全年业绩续亏。

    拓展非地产主业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预喜的19家上市房企中,增幅超过50%的有13家,超过100%的有5家。非经常性损益增加、积极拓展非房企主业发展是上述房企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不少房企报告期内积极拓展多个非地产主业,助力2020年业绩增幅较大。鲁商发展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额在20670万元到31000万元之间,同比增长60%-90%。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泰安、临沂、青岛等地区健康地产项目集中交付,结算收入相比同期有所增加,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同时,2020年公司加大了化妆品各渠道促销推广力度,影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

    也有公司非地产业务报告期内出现重大亏损,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卧龙地产近日发布关于参股公司发生重大亏损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持有参股公司广州君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君海网络”)49%的股权。根据君海网络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君海网络2020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784.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74.95%,预计影响公司净利润约-8714.36万元(未经审计)。

    此外,报告期内,部分房企进行大额资产的处置,获得了较高的非经常性损益收入。

    海泰发展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0万元-4300万元,同比增长120%-187%。本期业绩预盈的主要原因为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向天津滨海高新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全资子公司天津滨海齐泰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产生处置收入4.85亿元,产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1.2亿元。

    部分房企报告期内积极进行投资,取得了较高的投资收益。南山控股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172.63%至259.38%。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把积极推动公募或类REITs的发行,打造业务滚动发展的资本闭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公司实现相应投资收益。此外,2020年,公司房地产业务结转面积较上年度增加,归母净利润相应增加。

    热点区域市场销售良好

    部分房企在一线热点区域市场取得较好的销售水平,报告期内助力业绩大幅增长。京投发展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约5亿元,同比增长551%左右。报告期内,公司在北京市场销售较好,销售结转面积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预计增加约45亿元,预计增幅为105%。

    阳光股份预计2020年经营业绩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至7500万元。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在保持物业租赁收入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销售北京地区房地产住宅尾盘,销售利润大幅增加;公司偿还了借款,财务费用同比下降;同时公司压缩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业绩。经过上述方面的努力,公司本期经营质量明显改善,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业内人士指出,在“限价保量”的发展逻辑下,2021年行业规模仍将维持高位,预计商品房成交面积和金额分别维持在17亿平方米和17万亿元左右。但由于棚改货币化逐步退出以及青年人口外流严重叠加城镇化红利逐步消退,房企需警惕部分三四线城市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风险。

南向资金大举抢筹 筛选港股主题基金门道多

    2月2日,恒生指数收涨1.23%,工业、医疗保健、消费板块领涨。2021年开年以来,恒生指数已上涨7.41%,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表现。年初以来,南向资金已经大幅净流入逾3400亿港元。

    对于看好港股的投资者来说,通过港股主题基金买港股,可以说是不错的途径,但当前市场上可投资港股的基金超过1000只,应该如何筛选成为了投资者面临的难题。

    南向资金大举抢筹

    2021年开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抢筹港股。

    数据显示,2021年开年以来,南向资金连续22个交易日净流入,其中21个交易日净买入都超过100亿港元。从累计买入情况来看,2021年南向资金净买入总额已达3443.77亿港元,增配力度历史罕见。

    被称为“估值洼地”的港股为很多投资机构看好。天弘港股通基金经理刘国江表示,看好港股市场主要的逻辑就在于其基本面改善。“港股市场很多个股基本面与内地经济息息相关,因为很多都是在内地经营在港股上市的企业。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企业盈利数据已经非常明确地出现改善迹象,预估这种改善将会持续几个季度以上。在这个背景下,港股市场上涨有了强有力的内在支撑。”

    港股主题基金超千只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燕翔称,如果看好港股机会,可以通过买基金来投资港股,一方面需要关注基金经理的配置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其历史上港股配置的比例,如果港股配置比例较高,也是不错选择。

    根据招商证券定量与基金评价研究任瞳团队发布的统计数据,当前共有1162只基金可投资港股。公募基金投资港股主要通过港股通和QDII等方式,可投资港股的基金主要可分为可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和港股通基金,也可以分为指数型和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

    其中,指数型港股基金可划分为QDII指数基金和港股通指数基金。基金跟踪比较多的港股类指数主要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指数,2020年发布的恒生科技指数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招商证券研究显示,成分股中港股占比较高的指数型产品中,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共8只,包括了4只QDII基金,跟踪该指数的代表基金为易方达恒生H股ETF。

    选择与投资理念相匹配基金

    可投港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可分为主动管理型QDII港股基金和主动管理型港股通基金。

    招商证券研究显示,目前共57只QDII主动管理基金可投资港股,投资区域限定为香港单一市场的共5只。从实际投资比例来看,2018年至今投资港股仓位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不低于40%的主动基金共27只。规模不低于2亿元的产品共13只,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富国中国中小盘、广发全球精选、国富大中华精选和富国蓝筹精选的规模排名靠前。

    主动管理型港股通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共有113只,其他可投资港股的共有922只。2018年以来港股投资仓位占基金资产净值平均比例不低于40%的基金共有78只,近期规模高于2亿元、近3年未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基金共有15只,其中泰康沪港深精选、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广发沪港深新机遇和广发沪港深新起点的仓位中枢相对较高。

    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也有不同的行业配置偏好。招商证券研究显示,对信息技术板块配置比例较高的有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广发沪港深新起点、汇丰晋信沪港深等;在消费板块配置比例较高的是中欧丰泓沪港深、南方香港优选和富国中国中小盘;对医药板块配置比例较高的是易方达亚洲精选、富国中国中小盘。

    选择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的投资者,则可以根据其港股仓位中枢、行业配置偏好等标准来选择,并结合其历史业绩、换手率、持股集中度等进行综合考量,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

大量赎回频现 爆款基金为何成“明日黄花”

    从挤破头的“日光基”瞬间变成“明日黄花”,“基圈”投资景象令人咋舌。尽管一些基金背靠明星基金经理,也曾因申购金额过多不得不按比例配售,属于“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行列,却在成立后数个月内遭遇赎回。

    对比新基金发行的火热,一些老基金却被大量赎回。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现象既与投资者获利止盈的想法有关,也存在一些渠道助推的因素。存量资金精于腾挪,在某一“预定爆款”基金发行前夕,前爆款基金出现被大额赎回的现象屡屡出现。

    多只爆款基金缩水

    据数据统计,2020年新发百亿级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一只“成长先锋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12日,发行份额为320亿份。2020年四季度末仅剩下191亿份,缩水40%。

    2020年5月22日成立的某只“均衡成长基金”成为2020年规模缩水最多的主动偏股类爆款基金。该基金发行份额达269.67亿份,也曾风光无限,2020年第四季度末的规模为123.72亿份,成立以来净赎回145.95亿份,其中2020年四季度净赎回60.14亿份。

    此外,成立于2020年7月16日的某只“聚优精选基金”发行份额为290.67亿份,现在为196.96亿份。成立于2020年7月8日的某只“中盘价值精选基金”发行份额超过297.42亿元,现在则为233.96亿份。

    除了部分新发行的爆款基金规模出现大幅缩水,不少知名的“老百亿”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没有逃脱遭遇大额赎回的尴尬。2021年1月22日,沪上某知名价值派基金经理管理的一只基金发布了2020年四季度报告。该基金在2020年11月2日刚刚结束了第一个三年封闭期,但在开放申赎后,该基金遭遇70.99亿份的巨额赎回,占基金总份额约94%,剩余份额仅有4.33亿份。回首在2017年10月发行时,该基金曾是一只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吸引了74.4亿元资金的认购,这在公募基金历史上并不多见。

    “赎旧买新”频现

    昔日“全民追捧”,如今却成“明日黄花”。爆款基金被大量赎回,是因为业绩不好吗?

    客观上看,确实存在基金经理风格与市场风格不一致、基金本身业绩下滑、没有达到投资人预期而导致的赎回。但从基金业绩看,大部分赎回的基金收益率不错,也在为基民赚钱,但依然挡不住基民“离开的脚步”。为什么“赎旧买新”频现,“赎旧买新”真的可取吗?买基金到底应该看什么?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指出:“基金公司对新老产品的激励模式并不相同。对于渠道开展销售业务的理财经理来说,由于新基金的激励政策更有力,可以赚取更高的提成,于是用脚投票,大力销售新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基金出现大额赎回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销售基金过程中的“赎旧买新”所致。所谓“赎旧买新”,就是把原持有的基金产品卖掉而去申购新发行的基金。对银行、券商等渠道来说,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的动力十足,销量的背后是中间业务收入,更是与理财经理直接挂钩的绩效和奖金。基金频繁的买卖能产生更多的申赎费用,而且新基金销售时赚取的认购费,普遍高于老基金带来的尾随佣金,银行、基金公司对新基金发行通常均有规模的考核任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