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8月6日周二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8-6 09:42|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636|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新一轮宽松带来多重不确定影响(经济透视)  美联储近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并使隔夜拆借利率目标下调至2%—2.25%的区间,打断了自2015年12月开始的加息周期。与此同时, ...


房地产类集合信托7月发行规模骤降三成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7月集合信托发行市场仅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实现环比增长,其他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557.69亿元,环比增长18.45%;房地产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745.51亿元,环比下降31.03%。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收紧效果开始显现。预计受监管收紧政策加码的影响,后续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将缩水。与此同时,基础产业类信托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空间。

    发行与成立规模双降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7月发行集合信托产品为1581只,环比减少22.61%;发行规模为1837.21亿元,环比下降20.22%。成立市场方面,7月成立集合信托产品数为1473只,环比减少10.13%;成立规模为1334.22亿元,环比下降21.04%。

    从投资领域来看,7月份仅有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实现环比增长,其他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7月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557.69亿元,环比增长18.45%;房地产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745.51亿元,环比下降31.03%;金融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351.10亿元,环比下降37.99%;工商企业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103.54亿元,环比下降19.55%。从平均收益率来看,7月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11%,环比小幅上升0.05个百分点。

    地产类信托收缩成定局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目前房地产类集合信托占比仍居第一,但其规模不断下降也成趋势。7月房地产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环比下降31.03%,主要与今年5月以来监管部门对房地产类信托的调控有关。

    5月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的各种乱象行为的检查处罚力度。文件要求信托公司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或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

    7月初,为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风险防控,在前期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并对这些信托公司提出了五点要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收紧效果开始显现,预计后续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将受到负面影响。

    7月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557.69亿元,环比增长18.45%。中融信托认为,信托公司主动或被动地向其他业务领域发力,作为传统支柱之一的政信类业务再次被挖掘,由此带来规模的小幅度上涨。展望未来,多名信托人士仍看好基础产业类信托,在整体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提升的情况下,基础产业信托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空间,但集中发力具有一定难度。

多措并举 防范居民杠杆率上升风险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债务水平有所提升,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速较快。相比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上升,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更为明显。据笔者梳理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总体杠杆率从2007年的45%上升至2018年的207.5%,明显超过了同期企业部门杠杆率的增速。另外,相对于企业部门杠杆率在2009-2012年出现的波动,家庭部门杠杆率在2008年之后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上升的态势。

    据笔者梳理数据显示,从贷款规模上看,2008-2018年,居民部门贷款总额占可支配总收入比例年均增长38.7个百分点,尤其是2018年居民部门贷款总额增速更是高达18.2%。快速增长的家庭杠杆率可能蕴含着较高的风险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问题,因此成为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居民持续加杠杆的现象不仅考验着未来居民部门的偿付能力,也从各方面挑战着未来我国经济金融系统保持稳定的能力。

    首先,居民部门持续加杠杆将加重其违约风险。部分个人投资者单凭自己的收入来源,有时不足以偿还高额房贷,反而是“以债还债”,即依赖高利息的银行消费贷款、信用贷款等资金来源,不断放大自己的杠杆倍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房价持平或者小幅向下波动,他们的处境就会变得危险,并因此无法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偿债而违约。

    其次,中国家庭杠杆率存在分布失衡且较为集中的问题,这将进一步增大违约风险。中国家庭杠杆率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相对来说农村地区的家庭杠杆率较低。因此这些城市房价的波动会影响到居民的抵押房贷,将有可能带来居民部门借贷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随着家庭债务的上升,居民持有的现金、银行储蓄等流动性资产会受到家庭预算的约束性影响,从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增长,进一步可能会影响整体宏观经济增长。

    居民持续加杠杆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房价的快速上涨。2008年以后房价的快速、持续上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现象。近十五年来,房价基本都处于上升期,未经历明显下调。面对房价高、上涨快的现实状况,2010年高层推出“新国十条”,各地逐渐出台了限购令,分别限制甚至叫停当地和外地人购房,但是限购令的出台并没有打断房价继续上升的趋势。由于高价地王的陆续产生,2010年3月后全国房价继续飙升,进一步刺激企业以及家庭投资房地产。持续增加的房地产投资使得房地产库存累积较多,导致2014年至2015年间房价出现阶段回调。但之后降准降息、取消限购、减低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房价开始再次回升。

    从需求的角度看,在房地产市场火热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并购置房地产资产。房价高企抑制消费,而且增加了住房贷款的需求。尤其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来源的资金来购买首套住房,使得房贷规模上升迅速,并超过家庭收入上涨速度。这一传导机制直接造成了近年来家庭杠杆率的迅速上升。2008年以后房价上升与家庭杠杆率上升基本同步,说明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房价快速上涨除了带来因住房刚需产生的家户负债和杠杆率上升之外,还有可能通过另外一条重要的投机渠道影响家庭杠杆率。由于我国房地产价格近十年来一直处于上升渠道,家户对房屋价值形成的升值预期可能会使得家户借债炒房意愿增强,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过度举债。

    另外,国内居民投资渠道相对匮乏,买房成为家庭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一种理性选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的数据显示,我国2008-2018年的货币供应增长非常迅速,增速接近15.1%(以广义货币口径计算),而在2018年为8.27%。快速增长的货币投放大多数流向了房地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金融机构投向贷款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46.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28%,增量占全年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占比水平减少1.2个百分点。这一增速在2019年仍在回落,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1.4%。由此可见,家庭房贷所占银行总贷款比重越来越高。

    对于房价导致的家庭杠杆率上升现象,笔者有两点政策建议。一是为防范家庭部门较高的杠杆率所隐藏的金融风险,应继续调控房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强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基调,这一决策体现了高层对于稳定房价、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决心。住房市场的规范发展是解决家庭部门杠杆率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是在目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应坚持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合理调控家庭部门借贷数量的增长速度与结构分布,严格借贷审批程序,使家庭部门贷款的发放与家庭收入水平或还款能力挂钩,从而控制家庭部门借贷的隐藏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养老目标基金一年运行平稳 规模突破200亿有望“更上一层楼”

    8月6日,公募养老目标基金(简称“养老FOF基金”)获批一周年。一年来,养老FOF基金的总规模突破200亿元,且取得了稳健投资收益。分析人士称,与其他主题基金相比,养老FOF基金的收益更应具备“放眼量”的视角。随着市场接受度提升和有望纳入个税递延政策范围,未来养老FOF基金将会“更上一层楼”。

    整体运行平稳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5日,55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已成立运行的养老FOF基金总规模达到201.29亿元。具体看,除了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20.53亿元)和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15.09亿元)的规模突破10亿元外,其余产品的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

    收益方面,55只养老FOF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为2.54%(目标风险基金平均回报为2.23%,目标日期养老基金平均收益为2.72%),但收益结构分化明显。其中,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等6只产品的收益超过5%(最高为兴全安泰平衡养老,收益达11.84%),同时也有30只产品的收益不足2%,其中有3只产品收益为负值。

    “无论是规模还是投资收益,养老FOF基金一年来发展整体上稳中有进。”华南区某基金分析人士杨磊(化名)对记者表示,养老FOF基金不仅抓住了潜在需求量巨大的养老投资需求,还发展出了目标风险与目标日期的策略模式创新。随着有效需求的持续释放,预计养老FOF基金仍将有不小发展空间。

    同时,深圳某公募的养老FOF基金经理胡风(化名)对记者表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养老市场是公募深耕的主要阵地之一。但从过程来看,一般是前期首先把业绩做好,随着市场接受度的不断增加,再慢慢扩大规模与产品线布局。其中,胡风提到,养老FOF基金的初始规模一般是在2亿元左右,随着业绩和市场接受度的持续上升,规模也会逐渐增加。

    广发基金总经理助理金亚表示,公司计划在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两种养老FOF基金中进行全面布局,如在2035和2050期间,以每5年为间隔成立一只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客户的养老需求。

    收益“长宜放眼量”

    杨磊认为,养老FOF基金是主题基金中的主要亮点。但市场是否认可,投资收益率能否达到投资者的预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过去一年的情况看,接近3%的平均收益还算不错。但要在长周期内跑赢通胀(这是养老的基本要求),收益率能提到5%会更好些”。

    胡风则基于亲身运作经验表示,与其他主题基金相比,养老FOF基金的收益预期更应“长宜放眼量”。首先,对基金持有人而言,年化5%以上的投资收益是较佳收益,但如果追求区间(如一年)收益,养老目标基金出于平稳性考虑,很难跑得过仓位激进的股票型基金。胡风以他运作的目标风险养老FOF基金为例说,该产品以5%的波动率为上限进行资产配置,逐月进行动态调整,且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和商品基金的比例不超过三成。数据显示,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在2%附近,但最大回撤绝对值低于0.3%,表现较为稳健。

    其次,胡风认为,投资者对“养老钱”要具备长期化与稳定性视角,“养老FOF基金的着眼点不仅是三年或五年封闭期,而是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长周期。所以,你会看到有养老FOF基金会遵循权益配比递减策略,如成立时股票仓位是60%,到了第十年降低到30%,第十五年则是20%,到最后可能下滑到5%甚至0%。”胡风说,投资者也应具备上述心理预期,“基于对宏观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如果是长期持有,二十年下来的复合收益率还是不错的。”

    “冠以‘养老’名义的金融产品并不少,但要真正做到投资养老是不容易的。养老FOF基金具备相对投研优势,但要取得长足进步,这有待投资意识、养老意识和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升。”华南区某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继续丰富产品线

    “通过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来弥补养老缺口具有很强的紧迫性。”胡风认为,养老金替代率一般要达到70%,养老生活水平才可以维持在退休前的水平。但国内的养老金替代率已长期低于国际警戒线的50%水平(据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近年我国养老金平均替代水平约为45%“公募应该把养老产品线丰富起来,让投资者能在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中进行更好的配置。”

    记者获悉,在一周年之际,公募依然在持续布局养老基金产品,以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比如,此前已推出“银华尊和养老2035”的银华基金,将在近期联袂发行三只新的养老FOF产品,目标日期最长可涵盖到2040年。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只新基金均为“发起式基金”,即在募集期内银华基金将运用固有资金各认购至少1000万元并持有至少3年,体现出明显的“与投资者风险共担”特征。

    另外,胡风说到,税收递延政策会是一个很好的推进点。“若能像买保险那样,买养老FOF基金也能有一定的免税额度,持有人的接受度会大大提升。”

    2018年5月1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福建与苏州工业园区展开试点。业内人士预计,如果公募也能纳入个税递延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未来将会有效提升养老FOF基金的市场接受度。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