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6月3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6-3 07:26|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059| 评论: 0

摘要:     【证券日报】    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全面介绍中美经贸磋商基本情况,阐明 ...


中国资本市场韧性在增强 抗风险能力在提高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美对我新一轮加征关税影响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美国近期再度升级中美经贸摩擦。这将如何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发展?未来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又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创板的推出是否会受到影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市场已逐步消化

    中美经贸摩擦影响

    记者:近期美国再度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是否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当前资本市场风险是否可控?

    易会满:总的来看,中美经贸摩擦对资本市场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程度是可控的。从一段时期市场运行情况看,资本市场已经逐步消化和反映了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说明资本市场韧性在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提高,市场理性意识提升,市场生态更加有效,我们完全有信心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变,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和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举措正逐步落地,有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齐备的生产要素、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如果全球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领导人不重视近14亿人口的市场是不理性、不理智的。

    从A股市场自身看,也具备稳健运行的基础:

    一是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3倍,沪深300、上证50市盈率分别为12倍和10倍,比美国道琼斯等全球主要股指都要低。

    二是杠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包括场内融资和结构化资管产品在内的股市杠杆资金约1.2万亿元,较2015年最高时下降近80%。

    三是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这项改革将在关键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进而带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

    四是资本市场开放力度持续加大。今年,相关机构监管的开放措施逐步落地。随着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并逐步提升纳入比例,富时罗素也将于近期正式将A股纳入其指数系列,表明国际投资者看好A股市场前景。

    从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看,经过去年集中开展的深化金融乱象综合治理,特别是资管、同业等影子银行的综合治理,避免了风险的进一步积累。我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平稳有序推进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目前,有关风险处置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一是股票质押融资风险可控。股票质押融资触及平仓线的市值比例很小,股票质押融资的潜在风险是可控、可承受、可预期的,不会发生踩踏事件。二是交易所债券违约风险可控。截至2018年底,按违约债券未偿还金额计算,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率为0.96%。目前,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解决债券违约问题,加强增量管理、存量处置,不会形成交叉性、传染性风险。三是私募基金风险可控。按行业整体机构数量来看,风险发生率为0.39%。上述风险总体可控,这是判断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研判,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一指挥协调下,发挥整体合力,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底线思维,丰富政策工具储备,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科创板改革未受影响

    记者:当前,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是美方重点打击的目标。市场非常关注科创板有关工作是否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未来将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易会满:目前,科创板正按计划平稳有序推进,没有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我们将按照“严标准、稳起步”的原则,坚定地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工作,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

    科创板将从三方面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一是有助于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股权融资。科创板是既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科技创新企业特点设计制度,增加包容性,使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在快速发展阶段获得必要的股权融资,做优做强。

    二是有助于科技创新企业强化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以后,科技创新企业会更加重视公司治理,强化披露意识,规范生产经营,最终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是有助于科技创新企业以人才为依托发展壮大。科创板优化相关制度安排,鼓励科技创新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激励,增加凝聚力和创新力,激发创新潜能,形成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力。

    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证监会将对科创板的创新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统筹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把握好市场定位,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要深化改革

    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如何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易会满: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统筹推进相关上市板块的综合改革、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制订了整体方案。下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注重“五个结合”。一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二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相结合,三是立足当前与稳定预期相结合,四是交易流动性与融资功能稳定性相结合,五是保障和激励“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与提高“坏学生”的违法成本相结合。

    通过处理好上述几个结合,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融资者结构、中介机构结构等,形成良好的市场生态,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进程不受影响

    记者:您怎么看待美方指责我国在金融服务业领域仍然采取诸多限制措施?中美经贸摩擦是否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

    易会满:从我在金融业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看,美方指责中国金融业开放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在证券和资产管理服务方面的开放水平正大幅提升。我们已大幅放宽了证券期货和基金公司的准入限制,在互联互通机制,期货市场的原油、铁矿石、PTA等商品期货品种实现国际化等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美经贸摩擦不会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是提升我国金融业自身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们始终坚持金融服务业开放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2018年,我国制定并对外明确了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将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节奏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确保2021年前完全取消证券期货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并进一步修订完善QFII/RQFII制度,深化和完善境内外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逐步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在条件成熟的商品期货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进一步提升证券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水平等。

    上市公司要苦练内功

    发挥好“头雁效应”

    记者: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如何?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有什么具体考虑和行动?

    易会满:中美经贸摩擦对上市公司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短期看有挑战,但长远看,又会达到新的平衡。根据2018年年报,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8%,净利润3.39万亿元,略降1.82%,整体经营情况保持稳定。

    中美经贸摩擦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倒逼相关公司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外部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更要苦练内功,继续在推动经济和自身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头雁效应”。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支撑和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上市公司、监管者、投资者和市场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从证监会角度来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深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督促大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诚信守法、履职尽责,通过持续监管、精准监管,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

    要守好入口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并购重组制度,推进定向可转债并购等试点常态化,让更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强化自主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好资产”加快注入上市公司,推动“市场、科技、资本”高效融合。要畅通出口关,通过重组上市、破产重整、多元化退市等方式拓宽退出渠道,实现市场化优胜劣汰。

    目前,证监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希望通过3到5年的努力,引导上市公司经营更加稳健,运作更加规范,信披更加真实有效,主业更加突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投资者回报机制持续优化,使上市公司质量有较大提升。

1.39万亿元地方债新增额度提前告罄 年内发行规模已逾1.9万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发现,5月份全国共发行77只地方债,发行总额为3043.22亿元,较4月份的2266.76亿元增加776.46亿元。截至6月2日,今年以来全国共发行489只地方债,发行总额为19495.82亿元。去年同期全国共发行204只地方债,发行额为8870.14亿元。

    “今年提前确定的1.39万亿元新增地方债务限额对应的债券发行任务已基本完成。”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5个月地方债发行总量约为去年同期的2倍,从分类的数据来看,2019年前5个月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约1.46万亿元,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约4780亿元;而2018年前5个月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量仅为172亿元,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发行总量达到8594亿元。且新增债券整体发行结构上不同于去年的是,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总量大于新增一般债券。可见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任务是以满足新增项目资金需求和地方发展需求为主。

    为了加快政府有效投资稳经济,经全国人大授权,今年年初国务院提前下达了1.39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今年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

    2019年4月份,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发行地方债进度,要求2019年6月份前完成提前下达新增债券额度的发行,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债券发行,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债发行加快会有效弥补市场投资下降缺口,形成有效的政府投资拉动作用,对实现“六稳”、抵御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认为,5月份流向基建投资新增专项债从4月份的122亿元增加至436.8亿元,指向5月份新增专项债对基建的拉动作用较4月份有所提升。对比4月份新增专项债,5月份流向土储和棚改的比例从80.8%降至66.7%,而新增专项债从636.6亿元增加至1310.5亿元,因而流向基建投资的新增专项债规模有所提升。

    例如,5月29日,广东省政府发行470.13亿元地方债,其中,发行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专项债券175.14亿元,标志着2019年全国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正式落地。

    本次招标发行的粤港澳大湾区专项债券共8期,合计175.14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中山等大湾区相关城市的土地储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方面,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大湾区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28日,辽宁省137.9064亿元、贵州省114.3187亿元地方债发行。辽宁省本次发行债券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全部为一般债券,发行结果为4.28%。从发行结果来看,承销团中的16家证券公司投标踊跃,投标总量达525.7亿元,中标规模达69.2064亿元。

    张依群预计,6月份地方债发行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速度较之前还将进一步加快,预计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将达到全年规模的80%,成为历年来发债规模最大、发行速度最快的时期,为我国今年后半期经济增长继续注入资金活力。

    唐川表示,因隐性债务尚未得到彻底清理,加上近期发布的《政府投资条例》对地方投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模式,并对违规举债、增加隐性债务等行为下了明确禁令,所以未来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清理既有债务的主要融资途径。

    唐川预计,6月份的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将有所提升,达到1500亿元左右。整体而言,6月份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量将在5月份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但也不排除将依据当前的经济情况,因重点布局基建和公共服务项目而形成较大幅度的增量。

养老业6月份迎减税红包 明年市场规模有望达7.8万亿元

    主持人陈炜:六月伊始,各行业宏观数据表现如何,引发广泛关注。今日本报聚焦养老服务、房地产、外贸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动向,进行相关采访和解读。

    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6月1日迎来税费优惠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会议表示,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对承受或提供房产、土地用于上述服务的,免征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6项收费。同时,研究完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扩大员工制家政企业免征增值税范围。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人口存在老龄化态势,2018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高达11.9%。受此影响,国人的养老压力也越来越大。就目前而言,我国养老资源正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不少优质的养老机构条件虽好,但价格昂贵且一床难求,大城市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此外,相对于商业性质的养老机构,普惠机构虽然收费低,但服务相对欠缺,不仅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医养结合体系,还缺少充足的养老资源配备。

    付一夫认为,此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支持社区家庭服务业可谓正当其时,因为社区恰恰是老年人最为集中的活动范围。同时,对于社区家庭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减税降费,有助于促进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广泛参与进来,通过不断完善机构、医疗、养老保险等养老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来有效缓解养老资源紧缺这一现状。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也是显著改善民生的一种体现。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人口基数大,养老需求大。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4万亿元,2018年增至6.6万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万亿元。

    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养老市场潜力巨大,养老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前景广阔。未来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成为养老机构主体,养老产业医养结合趋势加快,智慧养老迎来发展提速,5G技术应用推动养老服务转型。

    上述会议认为,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较大力度增加就业、扩大服务消费促内需、推动社会合理分工和经济转型升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