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4月8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4-8 09:1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566|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升至30988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88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86亿美元,升幅为0.3%。 【证券日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 ...


众星捧月细数科创板受理企业背后的创投势力

    随着越来越多科创板受理企业信息的披露,“潜伏”其中的创投力量进一步浮出水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截至目前的50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有约六成的股东榜中出现了创投的身影。

    在明星创投、国资创投平台和上市公司系创投这三股力量的纵横交错下,在科创板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创投与其所看好的企业又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

    知名创投身影数不胜数

    在50家已获受理的科创板企业中,知名创投的身影数不胜数。比如,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高特佳投资就“押宝”了贝斯达,其通过旗下三个载体,合计持有贝斯达医疗8.23%的股权。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资管规模超过200亿元的高特佳投资集团曾先后投资130余家企业,其中医疗健康企业60余家,并推动10家企业成功上市。

    另由达晨财智担任普通合伙人并管理的两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达晨创通及达晨创联出现在光存储科技企业紫晶存储的股东榜上,合计持有紫晶存储11.01%的股权。达晨财智旗下三家机构还出现在另一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热景生物的股东榜单上。

    由知名创投家阎焱执掌的SAIFHK则持有激光显示科技企业光峰科技5%以上的股权。在该机构官网上,58同城、凡客诚品、翰宇药业等均是其过往投资案例。

    记者查阅这些受理企业发现,中科招商所持南微医学股权的比例高达30%;知名创投北极光则出现在安集科技境外控股股东AnjiCayman的股东名单中。

    国资创投平台频繁亮相

    在50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的股东榜中,国资创投平台出现的频率也颇为频繁。

    其中,北京国资公司就以大股东身份通过北工投资平台间接持有世纪空间12.71%的股权,世纪空间在商业卫星遥感领域颇有话语权。

    无独有偶,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高新投资持有世纪空间10.62%的股权,而持有世纪空间2.52%股权、与高新投资名称颇为相似的高新创投则是高新投资的子公司。

    上海浦东新区国资委则通过其全控的上海张江(集团)间接持有关键半导体研发企业安集科技的股权。据披露,上海张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张江科创持有安集科技8.91%的股份。

    有深圳国资背景的深创投及旗下多家机构则扎堆进驻了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微芯生物,合计持有4.48%的股权。

    上市公司系创投不甘落后

    A股上市公司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路径之一就是由旗下创投公司作为持股平台分一杯羹。

    最典型的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乐鑫科技的股东榜出现了两大家电巨头的创投平台。具体来看,持有乐鑫科技1.5%股权的青岛海尔赛富智慧家庭创业投资中心,与A股公司青岛海尔紧密相关——青岛海尔和青岛海尔创业投资公司分别持有青岛海尔赛富智慧家庭创业投资中心63.12%和6.25%的股份。

    同样持有乐鑫科技1.5%股权的美的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其大股东为美的集团。此外,持有乐鑫科技达5.2%股权的北京芯动能投资基金,上市公司京东方A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分别持有其37.346%的股份。

    再看国内智能视频软件开发企业当虹科技,其股东榜不仅有光线传媒、华数传媒、浙江东方等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的身影,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谢世煌及其旗下湖畔山南投资基金、浙商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也赫然在列。

    另外,国海玉柴创投和财通创新投资分别持有当虹科技2.47%和2%的股份。前者由国海证券下属的国海创新资本、广西玉柴集团、广西金融投资集团联合发起设立,后者则是财通证券全资的另类投资子公司。

    由天风证券控股子公司天风天睿作为普通合伙人的企巢天风、上海天适新、睿正天诚分别持有贝斯达不少股份。而且,由天风天睿控制的武汉光谷创投作为普通合伙人的武汉惠人、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武汉光谷生物分别持有贝斯达2.46%、0.41%的股份。

    此外,持有安集科技5.81%股份的春生三号则有上市公司中兴通讯的影子——中兴通讯对其出资比例达到25%。

上海银行副行长汪明解析资管“进化”密码:赢在起跑线 要从资产和产品两端构建护城河

    2019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中考”之年,也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蓄势启动之年。资管变局扑面而来,令人振奋的各方角力已暗流涌动。正在陆续入场的银行系资管,不仅要在市场份额上群雄逐鹿,更将开启从同质化到差异化的业务“进化”之路。

    同样在今年,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与要求的标尺已定。这也是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银行这些年的发展,勾勒出了一条“精而美、专而优”的城商行转型路径。在上海银行副行长、上银基金董事长汪明看来,过去靠几个产品闯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剧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让银行资管投资管理模式转型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每家银行都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风险偏好来选择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模式。”汪明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直言,面对挑战,上海银行将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补齐短板,从资产和产品两端探索转型路径,最后构建起资管业务持续发展的“护城河”。

    抛弃同质化要从两端发力

    “75后”的汪明,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上海银行,当属“少壮派”高管。二十多年来,他不仅亲历了上海银行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银行业的一路变革。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步完成之前,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相对比较优越,因为有“利差保护”,银行业大多是规模驱动盈利的“外延式”发展,同质化较为严重。在刚性兑付机制下,银行理财产品具有类存款属性,发挥着银行存款替代功能,进而导致银行始终缺乏资管转型的根本动力。

    但随着资管领域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环境的高速转变,相对单一的产品、投资模式和简单的理念思维已成为银行资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银行理财投资模式必须经历根本性的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的大资管格局,进而带动整个银行资管转型进程的加速。

    “口号容易喊,真到实操层面却并不容易。”汪明坦言,传统商业银行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几十年了,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是围绕此而建。所以,在他看来,银行探索资管转型路径的前提是理念的转变,即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核心是由同质化转向差异化。

    抛弃同质化,需要从产品、资产两端同时发力。体现在产品端,需从“供给定需求”转向“需求定供给”,即以客户需求作为产品创设的出发点。关于这一点,汪明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主动研究客户的痛点、体验和类别等创新上大受启发。“怎么给客户画像,怎么把适合的产品更有效地推给客户,怎么给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这种高度聚焦客户的服务理念,正是传统金融机构当下需要突破的。”

    上海银行已经走在了前面。据汪明介绍,该行正在加强客户分类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客户风险偏好、收益要求、投资习惯,提高产品创设的精准程度;另外,在便捷性上,为产品赋予转让、交易、支付等差异化功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强化渠道优势,有效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提高产品销售能力。

    产品分类后,资产端如何围绕产品端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提供综合化的资产配置方案,亦同等重要。在消除多层嵌套、同业回归本位、金融回归本源的过程中,资产配置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既要管得住风险,又要实现一定的收益,各类资管机构对合意资产的获取能力是未来决胜的关键。”汪明道出了当下严峻的现实。

    他的观点是,在资产端,银行资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通过与公司业务加强联动合作,锁定长期目标客群;围绕客户衍生需求,研发创设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流动性管理等工具,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同时,在与公司业务协同中,进一步增强风险把控优势,形成稳健的合意资产获取能力。

    “起跑线”上的竞争砝码

    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银行同业,而过渡期之后,银行资管将直面其他强劲竞争者。银行资管取胜的关键在哪里?

    所谓“资产管理”,自然是先有“资产”,再有“管理”。“中国的金融资产到底集中在哪里?绝大部分都在银行。”一位资管业人士一语中的。

    汪明坦言,论银行资管,传统母行的确有客户和资金这两大比较优势,这也是银行在资管“起跑线”上取胜的竞争砝码。

    “因为账户结算关系,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个人客户,多是原来在银行柜台买储蓄和国债的零售客户,而公司客户也是与银行保持多年信贷关系的老客户。”他坚信,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公司客户,他们与银行这种天然的高黏度联系,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

    但他并不讳言,来自其他资管机构的“抢客”压力。他笑着说,银行逐渐醒悟过来了,我们正在着手反抢,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一站式配置相应的理财产品。以前靠一两个收益率高的产品包打天下,现在这种好日子没有了。

    汪明将如何争取客户划分了四个维度。一是,客户能在商业银行做哪些业务?二是,客户在上海银行做了哪些业务?三是,客户到其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做了哪些业务?四是,下一步能去抢回哪些客户和业务?“将客户分类后,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个人客户对资产配置差异化需求之强烈。”

    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将走向公募、私募均衡发展阶段。为了把握市场趋势,上海银行重塑了产品体系。汪明透露说,在新产品发行上,实施公募、私募并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公募为主、私募为辅的净值化产品体系。其中,公募产品重点满足该行零售基础客户对中低风险层级、收益相对稳定的金融产品配置需求,私募产品重点满足该行对私及对公合格投资者个性化资产配置需求。

    在推进净值化产品转型方面,汪明呼吁,投资者教育工作需要银行、监管部门大家一起来推动。“从客户的角度看,投资者多年积累的刚兑情结,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打破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引导客户需求平稳过渡至净值型产品,上海银行在产品创设顺序、收益波动方式等方面制定了分步走策略。现阶段推出的净值型产品以类货基产品及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未来随着混合型产品及权益类产品的推出,净值波动将逐步加大,对产品的适当性销售要求进一步提高,届时将深化客户的分层分类,加强销售培训,细化产品与投资者的匹配性管理。

    据汪明透露,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现有四类产品形态中已有定期开放式产品、现金管理类T+0产品、封闭式产品三类实现净值化运作,周期开放式产品按计划推进,净值化管理产品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比例接近一半。

    理财子公司如何架构?

    转型方向明确后,银行资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落实到具体运营操作上。关于未来承载着银行资管业务重要使命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具体组织架构,目前市场上还未看到一个清晰的画像,各家已申请的银行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截至目前,银保监会已批准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工商银行五家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申请,同时还受理了多家银行的申请。上海银行于今年1月发布了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相关公告。对于筹备进展,汪明介绍说,该行目前已经在积极推进中,正根据监管部门要求,结合自身对资管业务的定位和规划,加快理财子公司申报、筹建工作。

    对于理财子公司的筹建重点,汪明总结说,主要围绕两大能力、两大体系和两大支撑。

    “两大能力”是指,提升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他表示,上海银行将围绕宏观利率、市场流动性、大类资产和信用风险分析来完善投研框架,建立行之有效的投研联动机制。着力提升对标准化资产的风险分析、监测和处置能力,加快健全与现代银行理财投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两大体系”是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运营体系。在做好总的制度框架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为理财业务平稳运营加强制度保障。搭建独立完整的运营体系,以满足产品运作、资金交收、估值对账、信息披露等运营要求。

    “两大支撑”是指,强化系统支撑和人才支撑。系统是决定未来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条件,汪明透露说,上海银行将从投资交易、产品管理、估值核算、信息披露、数据分析等角度开展系统规划建设。另外,该行已经制定了阶段性的人才招聘计划,将逐步加强投资研究、风险合规、IT运营等方面的人才储备。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涌现,将进一步丰富资管行业的市场主体。随着投研和风控能力不断成熟,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成为资管市场上,除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之外的又一支生力军。”对于正逐渐形成的多方竞合格局,汪明憧憬不已。

南北船”资产整合提速

    中船集团重新定位资本运作平台,中船重工整合中高速柴油机业务

    “南北船”资产整合动作频频。“北船”旗下的中国动力拟组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发动机有限公司,开展中高速柴油机业务整合;而“南船”加速对内部上市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及中船防务日前双双披露调整后的重组方案,前者拟置入江南造船等造船总装资产,后者将置入船舶动力资产。

    中船集团资本运作平台重新定位

    有着“南船”之称的中船工业集团(简称“中船集团”)对内部上市资产的专业化整合进入实操阶段。中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及中船防务日前双双披露调整后的重组方案。

    方案显示,中国船舶拟以其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中船集团持有的江南造船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同时,中国船舶将发行股份购买外高桥造船36.27%股权和中船澄西21.46%股权、黄埔文冲和广船国际100%股权以及资产置换完成后中船集团合计持有的江南造船部分股权。此外,公司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0%。据披露,前述四项拟置入资产的总估值约240多亿元。

    中国船舶表示,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船舶海工业务类型。据了解,江南造船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之一,设计和制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在海军舰艇及高附加值民用船舶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技术积累,被国防科工局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称号。

    对此,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江南造船拟注入中国船舶,是船舶行业战略性重组、资产证券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与之类似,中船防务将置入中船动力100%股权、中船动力研究院51%股权、中船三井15%股权及中国船舶资产置换完成后中船集团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截至目前,中船集团尚未取得沪东重机100%股权)。因此,本次重组以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资产置换完成作为前提条件。由披露可知,上述拟置入资产的总估值约111.24亿元。

    简单总结,本次重组调整的本质,就是中船集团旗下资本运作平台的重新定位。原先拟置入中船防务的中船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两大军船核心总装资产,归于中国船舶,同时将军舰核心总装资产江南造船一并置入;另外,将中国船舶下属的沪东重机置入中船防务。

    对此次重组,中船防务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置入中船集团动力板块资产,预计财务状况将得到改善,主营业务将变更为高端船用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

    中国动力打造中船重工发动机平台

    中国动力4月5日公告,为解决中高速柴油机业务的同质化竞争、整体性不强等问题,促进公司中高速柴油机业务健康发展,公司拟组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发动机有限公司,开展中高速柴油机业务整合。中国动力的大股东为中船重工集团,俗称“北船”。

    据了解,本次拟组建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发动机有限公司是柴油机动力整合的延伸,也是之前整合成功经验的推广。中国动力已形成中高速柴油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基本掌握了先进柴油机的核心制造、试验技术,具备年产中高速柴油机1700台能力(其中,中速柴油机900台/年、高速柴油机800台/年),产品广泛应用于海军舰船动力装备、民船配套装备及电站发电机组。子公司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大功率高速柴油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是军用中速柴油机定点单位以及核级应急发电机组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从公告来看,中国动力将通过整合旗下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上海齐耀发动机有限公司、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等全资或控股企业,组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发动机有限公司。

    据中国动力相关人士介绍,本次整合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有利于形成合力,提升规模效益,巩固并扩大军、民用市场;进一步优化研发、生产、配套、营销、服务等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研发制造能力,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随着自主可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后续,中国动力将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柴油机专业研究所的优势技术和高端人才紧密合作,打造“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中高速柴油机生产制造企业。

    据了解,自2016年7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以来,中国动力已从单一化学动力转变为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海洋核动力、柴油机动力、热气动力等七大动力的综合性动力业务上市公司,为推进公司业务健康发展,持续推动内部各子业务板块不断优化,拥有丰富的资源整合成功经验。
12345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