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4月1日周四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4-1 09:23|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055|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人社部启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 已有千余单位提供约1.2万个岗位  人社部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近期将推出第三批23场特色服务活动。  其中线上活动14场:举办互联网 ...


息差收窄盈利承压 银行竞逐财富管理新赛道

    衡量一家银行是否赚钱,核心指标之一就是看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

    从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的21家A股上市银行来看,有15家银行净息差水平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去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

    利息净收入是国内银行营收的大头,占比约在七成。息差收窄将显著影响银行的营收和利润,如此形成的缺口,银行拿什么填补?记者综合年报和采访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量补价,猛投贷款;二是提升非利息净收入。

    今年,业内预计净息差仍有收窄趋势,盈利警报就此拉响,息差管理成为各大银行重点工作。在现实压力下,上市银行不约而同在财富管理市场出招,为今后摆脱息差依赖做准备。

    净息差普遍收窄

    21家A股上市银行中,包括6大国有行、8家股份行、7家区域性银行。

    年报数据显示,6大行净息差全面下降,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银行、交行净息差分别为2.15%、2.19%、2.20%、1.85%、2.42%、1.57%,分别较上年下降15BP、13BP、3BP、4BP、11BP、1BP。

    6家股份行净息差也出现收窄,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53%、2.02%、2.49%、2.29%、2.19%、2.26%,分别较上年下降9BP、32BP、10BP、2BP、20BP、19BP。民生银行净息差与上年持平,兴业银行净息差比上年上升11BP。

    7家区域性银行情况略好,有3家净息差出现收窄,其中江阴银行下降最多,降27BP。

    净息差收窄,其实是银行业近些年的常态,只是普遍收窄的情况较为少见。从上述银行年报解释来看,主要是受LPR下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影响净息差最大的就是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去年拉低净息差15个基点。”建行行长王江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的净息差仍有收窄压力。招行副行长王良此前在业绩电话会上说,今年净息差在去年基础上会略有下降。一是负债端成本会上升。由于今年利率中枢上升,存款竞争更加激烈,而货币政策预计也会边际收紧,因此整体利率会有所上升。二是从资产端来看,由于去年LPR改革,今年部分按揭贷款要进行切换,利率也要下降。这对净息差水平、贷款定价水平也会有一定影响。

    “补缺”需两头发力

    净息差收窄,对银行收入有多大影响?一家大行的计财办人士向记者解释,如果以20万亿元资产来计算,净息差下降1BP,利息净收入将减少20亿元。

    息差收窄无疑对银行收入影响巨大。例如息差降得较多的江阴银行,去年营收出现上市后的再度负增长。这种情况下,银行自然要想方设法补上因为息差收窄导致营收减少的缺口。

    记者查阅上市银行年报并结合银行人士所述来看,银行大体通过两个途径补缺口。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做大生息资产规模。例如,报告期内,建行、工行、招行、浦发去年贷款投放同比增速都超过11%。特别是平安银行和常熟银行,信贷投放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7%、19.81%。

    二是提高非利息净收入,特别是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从前述上市银行来看,大多银行去年非息收入同比增速,都快于利息净收入。例如,报告期内,平安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2.3%,高于10.8%的利息净收入增速。

    由于资本市场活跃,不少银行去年代销服务费(中收)大增,带动非息净收入明显增长。例如,去年浦发银行基金类代销规模较快增长,拉动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5.21%,占营收比重为29.43%,上升5.22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利息收入仍然是国内银行营收的大头。据记者统计,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在70%左右,区域性银行因其经营特点,占比更高一些,像常熟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例高达90%。

    驶向财富管理“蓝海”

    但是从长远来看,银行依赖息差赚钱,已不现实。

    目前来看,财富管理市场已成为多家银行特别是股份行的发力点。例如,今年招行首次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体系。

    该行新任董事长缪建民说:“从中长期看,银行净利、息差有收窄趋势,‘金融脱媒’也在加快;中国财富管理仍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相对发达国家较低的证券化率,决定了财富管理业务有巨大的机会。”

    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分析师马祥云表示,长期看,息差收窄不可避免,财富管理将是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的主力方向。“从宏观角度来说,居民财富也已形成积累效应,财富管理这块蛋糕收益很大。”他说。

    实际上,对比国外银行来看,利息净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基本在50%以内。例如,摩根大通2020年利息净收入占全年营收比例为45.6%,主要是靠非息净收入。

    在马祥云看来,国内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要经营好财富管理业务并不容易,要具备渠道强、品牌好、综合服务能力强等先决条件,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要有产品创设能力。“去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较好,本质是因为市场异动,还不是趋势。”他说。

北斗概念股年报亮眼 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3月3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电54所联合召开中国首批手机北斗检测认证发布会。这被业内视为北斗产业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意味着在相关标准下,北斗技术将快速进入消费市场,北斗产业生态将进一步丰富化、规模化。

    完成全球组网后,北斗产业呈现加速增长之势,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也蒸蒸日上。截至3月31日,已有30家北斗概念股披露2020年业绩,其中26家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展望未来,一家主营北斗业务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华测导航、航锦科技、星网宇达、超图软件等上市公司,也用优秀的一季度业绩预告给予印证。

    年报亮丽增长快速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已有30家北斗概念股披露2020年年报或业绩快报,29家实现盈利,其中26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充分显示出北斗产业的高成长、北斗技术的广应用。振芯科技、星网宇达、杰赛科技、路畅科技、北斗星通等7家公司的2020年业绩增长幅度更是超过1倍。

    作为业绩增长幅度排名第一的公司,振芯科技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2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61.0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57.46%。

    对于业绩增长,振芯科技披露,2020年,公司紧抓北斗全球导航组网历史机遇,元器件及模块产品、卫星导航定位终端板块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收入结构占比同比有所提升,使得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实现增长。

    北斗星通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4亿元,同比增长2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122.50%。

    北斗星通披露,公司2020年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智慧农机市场和专业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高精度板卡出货量大幅增长;信息装备整体市场需求旺盛,信息装备业务订单饱满,实现快速增长;智能网联业务收购远特科技全年并表。

    普遍看好产业未来

    北斗产业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有业内人士表示,“十四五”时期,“北斗+”发展将再提速。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将推动北斗产业化应用,包括建设应用产业创新平台,在通信、金融、能源和民航等行业开展典型示范,推动北斗在车载导航、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消费领域市场化规模应用。对此,一家主营北斗业务的上市公司的高管表示,北斗产业的发展过程将是稳步快速,而非爆发式。“就公司所在的军工领域而言,北斗业务在未来5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针对中国首批手机北斗检测认证,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北斗检测认证是北斗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斗导航产业规模发展的基础,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产业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

    振芯科技在年报中披露,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预计“北斗+”下游应用将会全面展开,升级与新增的终端产品需求将会逐步得到释放,相关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华测导航、航锦科技、星网宇达、超图软件等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也反映了北斗产业的可持续增长。其中,华测导航预计今年一季度盈利4700万元至5300万元,同比增长148.85%至180.62%;航锦科技预计今年一季度盈利1.7亿元至2.5亿元,同比增长74.14%至156.10%;星网宇达预计今年一季度盈利1500万元至2000万元,同比增长46.85%至95.80%。

    北斗应用“多点开花”

    哪些产业将率先受益于北斗技术?又有哪些产业将写下北斗应用的新篇章?“预计今年我们在海上和航空市场将有不错的收获。”上述高管告诉记者,预计相关部门将继续推进北斗船联网,持续补贴渔船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星通披露,2020年,公司签订了上万套小型渔船北斗业务合同,扩展了近海船舶领域市场,巩固了公司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在北斗全球组网后,多家北斗概念上市公司出海抢抓机遇。中海达在互动易披露,公司“全球精度”系统Hi-RTP已正式启动行业应用,并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超过100个北斗增强站及数据中转中心、数据处理与产品中心,主要应用于国土测绘、海洋、交通、农业和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

    多家上市公司透露了北斗在产业的“落脚点”,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增长点。

    北斗星通的汽车智能网联业务就是典型。北斗星通披露,公司紧抓汽车智能网联化对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的需求,在北汽实现了第一个自主量产项目落地,与一汽、长安、长城、吉利等客户进行了前期布局。2020年,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与远特科技合并后实现营收10.75亿元,同比增长63.13%,主要来自长安、吉利等主要客户收入增长。

    华测导航则在一季报业绩预告中披露,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主因之一是公司GNSS智能装备、农机无人驾驶、形变监测等业务板块均在报告期实现快速增长。

瞄准供给不足 上市险企加速养老产业布局

    记者获悉,多家上市险企管理层近日在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我国第三支柱发展长期处于起步阶段,养老供给明显不足,各家公司将抓住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历史性机遇,加速养老产业布局。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银保监会推动下,近年来保险业已经初步参与到第三支柱建设中来。2020年,养老年金保险实现保费收入712亿元,积累了超过5800亿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较年初增长22%。

    中国人保总裁王廷科表示,近年来,中国人保高度重视养老产业的布局,特别是推动“保险+服务”的转型。2020年公司进一步加大健康养老产业的投资,参与投资多家细分领域的企业,并且新增一批面向养老健康的项目储备,加强与国际领先养老机构的战略合作,探索引进成熟的养老产业技术和人才。

    “但总的来说,我们在养老产业布局方面做得还不够。”王廷科说,随着公司新战略的推进,特别是在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机遇下,中国人保将进一步加大养老产业布局。他透露,人保将采取“轻重并举”模式来拓展养老产业,以轻资产为主,采取自建、收购等方式,打造养老社区品牌,探索推动轻资产养老模式,构建具有人保特色的养老服务标准,积极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抓住市场发展先机,培育养老金融核心能力。

    加码养老社区,是上市险企进行养老产业布局的首选。中国太平投资部总经理吴松透露,公司早已开始了养老社区布局,投资建设的上海“梧桐人家”已于2019年开业,三亚“海棠人家”预计今年年底投入运营,成都“芙蓉人家”也已经拿了地,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在健康管理方面,太平人寿搭建了乐享健康平台,目前大概有110万注册用户。在医疗服务方面,太平康复医院已于去年11月开始试运行。

    同时,多家上市险企在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态,将积极参与专属养老保险试点。新华保险副总裁于志刚表示,公司对养老险市场和养老发展战略一直非常重视,目前主要发展以长期年金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养老保障功能的产品。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