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1日周一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1 09:25|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3759|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稳就业彰显信心底气(人民时评)  稳就业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这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效,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发展的民生温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 ...
    【人民日报】

  稳就业彰显信心底气(人民时评)

  稳就业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这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效,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发展的民生温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人的目标任务;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2%,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前不久,2020年中国就业“成绩单”发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就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十分珍贵。

    【证券日报】

    PMI三大指数连续12个月在荣枯线以上 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6%、51.4%和51.6%,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对此表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0.6%,高于临界点。今年春节假日落在2月中旬,假日因素对2月份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景气水平较上月回落。

    多地房贷集中度管理细则出台 海南、浙江等地上调监管指标上限

    去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通知》下发两个月后,多地监管层针对各自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细则也陆续出台。其中,部分地区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调整了相应档次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今年以来券商再融资加速 4家抛出不超500亿元“补血”计划

    去年是券商的业绩“大年”,上市券商业绩保持亮眼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增厚业绩,也为了应对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券商补充资本需求旺盛。

    2021年以来,国海证券、东兴证券、国联证券、中信证券4家上市券商纷纷抛出再融资方案,募资额合计不超过50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直接在配股方案中表示,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航母级”券商。

    【证券时报】

    2月我国制造业PMI季节性回落 企业预期仍乐观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0.6%,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称,经济稳定恢复势头没有改变。分项指数变化显示,春节因素带动指数回落,但市场供需增速仍处于较好水平。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大企业支撑作用加强,企业对后市预期较为乐观。当前原材料价格较快上升和就业增速有所放缓问题值得关注。

    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发布 提升券商软实力

    中国证券业协会昨日公布了《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从行为、组织、观念三个层次,提出证券行业文化建设的十个关键要素,即平衡各方利益、建立长效激励、加强声誉约束、落实责任担当、融合发展战略、强化文化认同、激发组织活力、秉承守正创新、崇尚专业精神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倡导证券公司围绕此十要素向心发力、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此举是为了推动“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文化理念落实落地,不断提升证券行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十要素》提出证券行业文化建设的十个关键要素,即平衡各方利益、建立长效激励、加强声誉约束、落实责任担当、融合发展战略、强化文化认同、激发组织活力、秉承守正创新、崇尚专业精神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倡导证券公司围绕此十要素向心发力。

    我国经济总量破百万亿元 人均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从十二个方面全面展示了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同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好于预期,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2020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也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盛来运介绍,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经济恢复走在世界前列,分季度看,我国经济走出了一条令世界惊叹的V型曲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不仅如此,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发展基础持续加强。

    【上海证券报】

    水泥需求回归 龙头企业产能抢占正酣

    红红火火!春节后一周多,长三角大厂熟料价格已经上调了两轮;水泥龙头企业在抢抓“开门红”的同时,加快扩充产能、延伸产业链,布局长线。2月25日晚,上峰水泥公告称,拟以1.12亿元收购松塔水泥85%股权,再拓西北版图。

    “2021年水泥行业供需格局预计整体平稳,基建项目开工将拉动水泥需求回归,错峰常态化将促使水泥供给端表现稳定。”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魏瑜分析说。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认为,中性预期下,二季度全国水泥价格同比将出现转正;全年来看,全国水泥均价较去年将保持平稳。

    证券法刑法“同频共振” 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信用责任中,刑事责任是惩戒力度最大的责任形态。但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前,我国对资本市场犯罪的刑事问责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为此,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了证券犯罪的法定量刑幅度,对稳准狠地惩治犯罪、维护市场“三公原则”和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积极作用。

    首先,证券法和刑法的“同频共振”有助于提升失信成本,确保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虚假陈述等资本市场犯罪行为屡禁不止的主因,就是有时失信收益可能高于失信成本。而现在加大刑事问责力度,有助于形成不敢犯罪、不愿犯罪、不想犯罪、无法犯罪、犯罪“不划算”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新证券法施行一周年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日臻完善

    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这是证券法推出2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修订,也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新征程。

    “新证券法施行一年来成效斐然。”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的专家学者均给予高度评价。由注册制改革带动,去年沪深两市IPO融资规模创10年新高;多起市场关注的大案要案得到依法查办,对违法违规行为始终“利剑”高悬;集体诉讼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例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五洋债”欺诈发行案已获一审判决……

    【中国证券报】

    保险业2021年有望进入向上周期

    A股五大上市险企1月保费收入悉数出炉。2021年1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5615亿元,同比增长6.26%。其中,中国人寿1月保费收入最高,同比增幅最大。

    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保险行业有望走出低谷,进入向上周期。中长期来看,A股保险板块具有很强的投资价值。

    徐明: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 做精做细精选层

    为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资本市场新闻舆论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听取媒体对新三板市场改革发展及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建议,2月25日,全国股转公司举办2021新三板媒体座谈会。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徐明表示,全国股转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做精做细精选层,统筹发展创新层和基础层,着力提高挂牌公司质量,加大科技赋能,提升市场服务和内部管理水平,稳定市场预期,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徐明表示,全国股转公司将认真研究媒体的意见建议。他指出,随着本次新三板改革各项举措顺利落地,改革积极效应逐步释放,新三板持续改革创新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一是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丰富,新三板作为证券市场的制度供给逐渐完备。二是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承上启下作用得到凸显。三是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市场各方的获得感有所增强。、

    高质量完成2020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证监会:努力把代表委员真知灼见转化为务实举措

    中国证监会2月26日消息,2020年,证监会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11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17件,办理数量稳中有增。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办理时间紧、当面沟通交流不便等困难,坚持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与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深化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在具体办理过程中,证监会提前统筹谋划,完善工作流程,创新沟通方式,努力推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准工作方向。落实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办理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明确任务分工,逐级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质量意识,完善办理机制。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在严守办理时限的基础上,将办理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严把办理规范、复文审核等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稳就业彰显信心底气(人民时评)

  稳就业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这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效,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发展的民生温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人的目标任务;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2%,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前不久,2020年中国就业“成绩单”发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就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十分珍贵。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2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下降5400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2%。再加上,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人,就业压力之大可以想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率先复工复产;在3月份就实现了湖北之外地区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达80%。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就业岗位逐步恢复,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长。2020年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7%,同比上升幅度收窄至0.6个百分点。可以说,稳就业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这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效,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发展的民生温度。

  前段时间,中国2020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公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季度V形曲线在社交媒体刷屏。事实上,稳就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增速超30%,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逆势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带动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向好。反过来看,稳就业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复苏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为经济持续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发展经济,无论是做好“六稳”工作还是落实“六保”任务,稳就业都被摆在突出位置,都获得了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面对艰巨的保居民就业任务,相关部委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2020年2月至年底,企业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和个人减负1.54万亿元,2020年共向608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042亿元,支出就业补助资金和专项奖补资金1000亿元。应出尽出的保就业举措,能用尽用的拓岗位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劳动力市场波动,我国就业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

  稳就业不仅稳住了就业总量,而且优化了就业结构,增加了就业的可能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数字化运营师、互联网在线教育培训师日益受市场青睐;食品造型师、旅游体验师、健康管理师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当前,我国新就业领域和就业方式不断拓展,新业态欣欣向荣,新岗位层出不穷,开辟了更宽更广的就业渠道,也为就业增添了新潜力、新韧性。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稳就业,不仅为亿万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力基础。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至关重要。展望“十四五”,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我们有良好基础,有信心底气。

12345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