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8月28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8-28 09:03|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366|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中国经济纵深谈)  宏观政策,与微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  “受益于出口退税率提高和办税便利化,上半年我们拿到出口退税1.2亿元,同比增加0.8亿元,退税审核办理时 ...


国务院出台20条促消费实招 部分地区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

    为激发国内消费潜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流通消费领域仍面临一些瓶颈和短板,特别是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有待加强,商品和生活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城乡消费潜力尚需挖掘。

    在此背景下,《意见》从创新流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财税金融支持以及优化市场流通环境等五方面,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扩大消费,一方面要解决困扰消费的难点、痛点,流通行业就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育流通的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还要为流通企业创造良好市场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还要紧抓能吸引并刺激消费的行业和领域,比如汽车领域以及夜间经济。

    《意见》明确,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支持绿色智能商品以旧换新;活跃夜间商业和假日消费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目前城市限购限迁等政策是制约汽车消费的主要问题,同时,夜间经济发展也受制于消费场景较少、配套设施不足等原因。”在吴琦看来,这都是当前扩大消费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包括山西省、河南省、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先后出台相应的促消费政策。如山西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家政、教育培训六大领域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广州市发布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则重点聚焦服务消费领域;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到2021年年底,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

    稍早前,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措施。

    “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在扩大内需上仍具有巨大前景。”吴琦认为,未来,挖掘居民消费潜力的着力点除了会进一步下沉至县域农村外,还包括消费模式的创新以及大力发展新型消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来看,对于大城市居民来说,未来消费潜力空间比较大的是教育、文化、旅游等软消费;对中小城市居民来说,则集中在中高档消费品的普及和提升,以及文旅等软消费的进一步下沉;对农村居民来说,则是生活方式城镇化带来的“补短板”式消费。

横琴人寿探索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之路:家庭保险账户“另辟蹊径”引领价值成长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下,能否顺应趋势,乃至推动企业自身的变革,这已经成为保险从业者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探索践行的重要课题。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这位在保险业浸润三十年,转战于不同市场主体,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型管理者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从保险消费者需求以及险企经营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对险企在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路径选择的思考。

    《证券日报》:您如何看待保险业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兰亚东:经历了四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大国,中国保险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当前整个行业都在谋求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要建立在深刻理解行业的基础上,落脚于如何化解不平衡、有针对性地推动转型布局,这是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如果用一句话阐述当前供需关系的话,应该是“有效供给不足”,这句话主要映射出三个问题,一是供给体系差异化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对客户多样性、个性化需求适应和满足能力不足;二是供给体系提供的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有些潜在的需求还没有挖掘;三是供给体系还处于以产品为主的阶段,需要在服务体验设计上继续下苦功。

    《证券日报》:您认为,当前保险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如何?行业面临怎样的困境?

    兰亚东:意识到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这已经是行业内普遍的共识,真正的挑战在于险企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保持独立思考和战略定力,以客户需求变化为导向,更贴近市场,着眼于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这需要有变革的勇气,也需要有长期耕耘的耐心。

    《证券日报》:横琴人寿从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考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怎样的探索?

    兰亚东:横琴人寿作为一家新兴的保险公司,诞生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浪潮涌起的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横琴人寿而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立身之本”。经过几年的思考和实践,如何从客户需求角度找到“供给优化之路”、如何从运营角度找到“效率提升之路”,目前基本有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家庭保险账户”。

    “家庭”是中国文化和感情最基本的载体,也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公司认为,保险服务应突破原有以个人为单元且家庭成员之间保障隔离的现状,以“家庭”为单元的保障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为此横琴人寿结合新技术手段推出了“家庭保险账户”。

    《证券日报》:您提到的“家庭保险账户”和目前市场上其他一些寿险公司推出的家庭成员之间共享保额的保险计划有什么区别?

    兰亚东:“家庭保险账户”不是单一产品或多个产品的组合,而是基于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持续的保险解决方案,它能够将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保险产品与服务有效联动起来,能够让消费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保单管理、风险测评、定制保障方案、共享服务等,前瞻性地满足家庭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实现“一个账户满足全家保障需求”。同时在家庭账户中,还链接了很多与家庭相关的增值服务,包括家庭的品质生活、健康管理、亲子教育、财富管理等,从而使得家庭关于保险服务的感知变得更轻松、更便捷、更全面,为消费者带来更优的体验与利益。

    “家庭保险账户”将是横琴人寿长期专注不动摇的重要战略。,从客户角度来讲,它是以需求侧为导向的保障模式变革,契合主流家庭制度所蕴含的文化和行为。此外,公司也希望将“家庭保险账户”打造成为一个灵活开放且具有高度弹性的API接口,提供技术输出与底层架构,与合作伙伴实现数据的共创共享,一起为消费者定制保险解决方案。比如,近期与碳云智能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推动“家庭保险账户”与数字健康管理平台的融合,共同研发以赋能保险行业为目标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包括差异化保费费率、个性化保险保障产品、健康管理服务等。

    《证券日报》:横琴人寿的“家庭保险账户”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打法”,它将带给利益相关方什么变化,又怎样契合横琴人寿的价值成长?

    兰亚东:从行业角度来讲,“家庭保险账户”可以定义为一个新的模式,但这个“新”并不要求搭建一个全新的体系,其实是将已有的认知组合到一个新的逻辑框架里。所有销售渠道的路径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家庭保险账户”让客户体验更好、效率更好。同时公司认为,“家庭保险账户”是打造价值成长型寿险公司的创新之路,它有很强的链接能力,能够赋能代理人、合作伙伴,有利于形成多方合作共赢。

    “家庭保险账户”是横琴人寿中长期的战略主线,关于“家庭保险账户”的设想和观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践和印证,目前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希望以“家庭保险账户”为核心抓手,主动参与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保险供给质量,在保险3.0时代探索差异化发展的路线。

从重组到重生 公司市值不断攀升 中关村转型医药大健康初见成效

    “公司自转型以来,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业绩持续增长,投资者的信心与日俱增,公司市值不断攀升。从目前来看,应该说转型算是成功的。”近日,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总裁侯占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表示。

    2015年,中关村正式确定了以医药大健康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生物医药业务营收占比由2014年转型前的12.88%提升至2018年的62.18%。8月26日晚,中关村发布2019年半年报显示,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35.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61万元,同比增长42.83%。其中,生物医药营收6.59亿元,占总营收64%。

    “预计未来2到3年,生物医药业务占比有望突破80%。我们将不断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拓展新产品的获取途径,扩大销售规模。在养老方面,继续树立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中关村有望跻身国内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行列。”侯占军表示。

    从重组到重生

    中关村成立于1999年6月份,同年7月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据侯占军介绍,当时国务院刚刚批准北京市政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的成立承载了园区科技企业未来发展的使命。公司成立后涉足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医药、软件、通讯等多个行业。“中关村这三个字是非常有价值的,代表了科技与创新,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也是国际领先的创新基地。经过这20年的运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也一直拥有中关村科技的品牌。”侯占军表示。

    2006年,中关村科技众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债务、担保、诉讼等问题集中爆发,使公司的运营到了极度困难的境地,甚至面临退市风险。随着中关村原国有股东逐渐退出,国美控股入主中关村,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成为中关村控股股东。

    “国美利用其丰富的资本和民营企业运营的灵活机制使中关村扭亏为盈,摘掉了‘ST’的帽子,化解了当年中关村的退市风险。”侯占军谈道,此后公司逐渐地聚焦在医药大健康产业,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研发是核心竞争力

    国美入主后曾把中关村的主业定位为科技地产。2015年,中关村正式提出向医药大健康领域转型。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了医药大健康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就自身而言,下属华素制药公司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当时选择了医药大健康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侯占军表示。

    据侯占军介绍,在战略方向明确后,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变革,组建了医药业务和健康品业务两个管理平台,对公司原有业务和资产也进行了梳理,开展了一系列的“加减法”的工作。首先对非医药的、盈利能力比较低的资产逐步进行了剥离,先后将拖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建安施工业务以及一些低效的房地产项目进行了处置。其次,着力加大对健康品和养老领域的投入。他说:“2018年公司医药健康品类相关收入已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60%以上,应该说是成功地实现了业务转型。”

    事实上,从成立之初,医药业务就一直是中关村的优质资产,《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中关村上市以来财报发现,医药业务是中关村业务板块中唯一持续盈利的业务。

    侯占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华素制药品牌自中关村1999年上市之初就已经存在,一直到现在发展势头都很好。华素制药前身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军科院”)附属实验药厂,产品非常有特色,科技含量非常高。”

    据介绍,华素制药有两个全球首创产品,一个是镇痛产品,一个是治疗眩晕产品,两个都是国家一类药品。“依托军科院,中关村有着多年的科技研发基础,一直重视研发投入,并且有军科院作为合作伙伴,研发成了我们的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侯占军介绍称,医药行业平均增长率在10%-15%,但是中关村主力产品的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20%以上。

    内生+外延发力转型

    除了延续传统优势实现内生增长,中关村还通过外延式并购不断增强医药大健康业务实力。先后收购了华夏药业所属的元治等药品及相关生产技术、专利、注册商标;以及收购黑龙江多多药业,实现全国化布局。

    “当时收购华夏药业是考虑到其在拥有心脑血管降压领域的首仿药元治,市场潜力巨大。收购后我们充分挖掘其本身的科技含量,进行学术推广,让更多医生了解这个产品的科研价值和科技含量,而不是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侯占军表示。

    而谈及收购黑龙江多多药业,侯占军感触颇多:当时多多药业是北大荒国有资本在控制,管理体系跟上市公司存在差异,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整合挖潜、提升管理,既要实现“1+1大于2”,又要解决它长久以来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侯占军表示,未来3年,多多药业净利润将有望达到9000万元,“我们接手几年下来,证明我们成功了。”他说,未来,收购仍然会是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争取每一笔收购都是成功的。

    今年7月份,中关村与中关村发展创投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引入国有战略投资人。根据协议,中关村发展创投将对双方进行投资合作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大健康产业项目提供支持。侯占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关村发展集团非常看重目前中关村科技的平台价值,在大健康产业也将给予中关村科技更大的资源与支持,未来双方合作还会有更多想象空间。

    “未来中关村还会继续借助股东的资源,坚决贯彻医药大健康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继续聚焦主业,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侯占军表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