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19年6月11日周二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19-6-11 07:29|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686| 评论: 0

摘要:     【证券日报】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科创板开板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我国香港地区参加2019财新峰会时表示,目前科创板主要制度规则基本出齐,发行上市 ...


桂林旅游“日薄西山”:不良资产难卖 创新业务乏力

    拥有甲天下的山水,桂林旅游却没能享誉A股,近几年的发展日趋乏力。

    6月5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定增发行不超过7202万股,募集资金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等。若以现价9折计算,约募集3.6亿元。

    再融资背后是公司经营的窘迫困境:旗下子公司大半亏损;3年甩卖一家亏损子公司6次未果;新业务发展频频遇阻;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下降;长期借款居高不下,2018年有息负债率达79%。

    与之相应的,桂林旅游市值在不断缩水。4年不到,市值从最高时的70多亿元,跌至目前的约2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传统门票经济式微的背景下,作为广西首家旅游上市企业,桂林旅游急需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新路径。

    3年7次甩卖不良资产

    卖资产是改善企业效益的一个老路子。

    5月28日,在广西地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上,桂林旅游董秘黄锡军表示,为了提升公司利润规模及市值规模,公司拟采取再融资、处置效益不好的资产或业务等手段。

    其实,早在2017年,桂林旅游就开始出售不良资产,只是市场一直不买账。

    当年1月,公司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旗下丰鱼岩51%股权暨债权,挂牌价9005.69万元。由于无人摘牌,第二次、第三次挂牌时,公司将价格分别下调至8105.13万元、7294.61万元,但仍然未能脱手。

    三次失败,公司决定不再出售。

    不过,一年后就食言。2018年11月,桂林旅游再次挂牌出售丰鱼岩51%股权暨债权,相比前三次,挂牌价涨至9385.31万元。公司表示,若能按此价成交,当年可新增净利润1345万元。

    如同前几次一样,市场依旧不买账,桂林旅游无奈再次降价,在随后的二次挂牌时,将价格分别降至8446.78万元、7602.10万元。尽管如此,仍然无人竞买。

    5月17日,桂林旅游只得第7次挂牌出售丰鱼岩51%股权,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让方或2019年6月28日(评估报告有效期截止日)。

    不厌其烦地多次甩卖,可见桂林旅游想尽早脱手的心迹。

    公开信息显示,丰鱼岩成立于1995年,主要提供溶洞旅游观光、中餐、住宿等服务。2015年是丰鱼岩由盈转亏的转折点,当年亏损796.61万元。2016年至2018年,丰鱼岩分别亏损1465.74万元、843.51万元、941.20万元。目前,丰鱼岩总资产7529.88万元,负债9654万元,已资不抵债。

    丰鱼岩最终能否如公司所愿卖掉,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半数以上子公司亏损

    丰鱼岩只是桂林旅游旗下子公司亏损的一个缩影。

    2017年,桂林旅游主要子公司共10家,出现亏损的有7家,累计亏损6076.97万元。到2018年,公司主要子公司增至11家,亏损也是7家,但累计亏损达5290.58万元。

    亏损的控股子公司中不少是连年亏损。全资子公司丹霞旅游,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1737.76万元、1772.02万元。全资子公司旅游汽车公司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1407.11万元、813.70万元。持股比例70%的罗山湖旅游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1163.70万元、930.39万元。

    效益不佳,原因多样。丹霞旅游是受市场影响,2018年接待游客人数比2017年下降5.91%。罗山湖旅游受征地影响,从2015年4月至今,基建工程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面对困境,桂林旅游开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在2018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坏账准备共计3204.56万元。其中,对控股子公司丹霞旅游、丰鱼岩、环城水系房地产资产计提的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共计2784.75万元。

    显然,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对桂林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司管理层也认识到这一问题,2016年就明确了“对扭亏无望的资产要下决心处置”的战略重点,但3年多下来,只开花不结果。丰鱼岩6次挂牌出让,都没能卖掉。

    2019年3月,桂林旅游在年报中表示,将继续推进对丰鱼岩、丹霞旅游及丹霞温泉、桂圳公司、罗山湖旅游等不盈利或亏损资产的整合与盘活。

    “公司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值得钦佩。”一位投资者调侃道,不良资产的长期悬而不决,已影响到公司效益和转型,也让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心。

    新业务突围遇阻

    传统业务走入瓶颈,新业务也难言轻松。

    先看旅游+演艺。2015年,桂林旅游与宋城演艺合资成立公司,打造“漓江千古情”项目,总投资约8.05亿元。合资公司中,桂林旅游持股30%,目前已累计投入1.95亿元。该项目于2018年月7月27日投入运营。虽然桂林旅游当年获得了约21万元的收益,但与上亿元的投入显然不相称。

    在景区门票降价的大背景下,依靠演艺项目大幅盈利的难度已越来越大。“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足以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演艺项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重资产的演艺项目,一旦盈利不佳,随时会夭折。

    次看旅游+文化。2015年,桂林旅游携子公司漓江大瀑布饭店与荣宝斋合作,设立荣宝斋(桂林)拍卖公司。桂林旅游、漓江大瀑布饭店分别出资240万元、130万元,分别持股24%和13%。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荣宝斋(桂林)拍卖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为-318.74万元、-120.18万元和40.79万元,收效并不大。

    再看旅游+互联网。2015年10月,桂林旅游同天元国际旅行社合作,成立天地假期旅游,开展O2O电商及地面旅游服务综合体系运营管理业务。天地假期旅游注册资本500万元,桂林旅游持股41%。2016年、2017年,天地假期旅游分别亏损147.03万元、242.11万元。眼见扭亏无望,2018年12月,桂林旅游以4.21万元价格亏本甩卖。

    新业务坎坷不断,混改的效果同样难如人意。2016年3月,桂林旅游引入海航旅游集团控股的桂林航空旅游公司,后者拥有桂林旅游16%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当时的期望是,海航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帮助桂林旅游改善业绩,做大市值。”业内人士表示。

    桂林旅游当时的公告也明确提出,根据外延扩张的战略部署,未来3年至5年内将进行不少于1次的融资。

    3年多下来,桂林旅游市值不但没做大,反而一路下滑,从最高时的70多亿元跌至如今的约20亿元。

    而海航自身的资金也捉襟见肘。公告显示,桂林航空旅游所持公司16%股份已全部被质押,2018年一度触及补仓线,目前虽升至补仓线上,但平仓风险依存。

    经营现金流持续下降

    经营遇阻,反映到财务上,一些指标开始异常。

    作为一家以门票、住宿、餐饮、运输等收入为主的旅游公司,应该有着较好经营性现金流。纵观桂林旅游,从2016年开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持续下降,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2.85亿元、1.79亿元、1.64亿元。今年一季度则降至-4796.04万元。

    与此同时,桂林旅游的应收账款持续增加,2016年末应收账款为8633.04万元,2017年末、2018年末则分别增加至9071.45万元、1.28亿元。增加的原因,以2018年为例,公司表示,应收的漓江游船船票款和七星景区、象山景区门票分成款比期初增加。

    另外,公司长期借款居高不下。2016年、2017年、2018年,长期借款分别达7.90亿元、5.73亿元、7.11亿元,占公司总资产29.53%、21.82%、24.33%。

    为减少账目上的长期借款,2017年,桂林旅游将部分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转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18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285亿元,同比增11.24%。

    根据财务数据,近五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基本在40%至48%之间波动,2018年资产负债率接近45%。其中,有息负债占比约76%至85%,2018年有息负债/总负债为79%。

    较高的资产负债水平及有息负债占比导致公司资金成本高企,2017年、2018年,公司财务费用分别高达3844万元、4187万元。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考虑2017年、2018年公司扣非主业业绩分别为5460万元、7494万元,财务费用对主业业绩的拖累较大。

    今年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继续增加,为1068.98万元,同比增长10.64%,主要是“银行贷款、利息费用同比增加”。

    早在2016年,桂林旅游就公告称,未来3年至5年内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融资。3年已过,公司没有一次融资。如今,突然提出再融资,显然是“火烧眉毛”。

    桂林旅游也坦言,若此次定增补流顺利落地,有望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从而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港交所IPO贪腐传闻 牵出港股“造壳”产业链

    10日,一则关于港交所IPO腐败的传闻在港股投资圈炸开了锅:港交所前上市科高层联同保荐人及律师在新股审批过程中“放水”,或协助逾30家不完全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通过审批。上证报第一时间求证于港交所,港交所回复称,港交所是受到严格监管的上市机构,有既定而有效的内部流程和机制,包括上市审批程序。该行之有效的机制确保香港交易所的操作保持高度诚信和专业操守,包括处理任何不当行为。

    据杜克资本投资总监杜先杰介绍,香港IPO审核制度并非“注册制”,而是“双重存档制”,即由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共同审批,但事实上香港证监会很少干预一般的IPO审批,港交所起主要把关作用。具体到港交所内部,上市第一道审批由上市科执行。在上市科通过后,主板公司还需接受上市委员会聆讯,创业板公司则直接过关。“在一般情况下,上市委员会很少驳回上市科通过的公司,即使发回重审,二审也大概率能通过聆讯。因此,一旦企业满足最低上市门槛,上市科在决定IPO成败上有较大的话语权。”

    2018年,共有218只新股在港上市,创历史新高;IPO集资额达2880亿港元,居全球首位。但是,2018年港股新股破发率也高达70%。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港股打新赚钱难的原因之一,可能跟港股“造壳”“炒壳”有关。

    在港股市场,一直存在一批“造壳”“炒壳”的资本玩家,他们推动一家公司获取上市地位,主要是为上市后操纵股价获利、“卖壳”铺路。壳股上市往往伴随着“围飞”,即坐庄炒股,也就是上市时参与配售的股东全由庄家控制,在高度控盘的情况下,庄家很容易操纵股价谋利。据悉,一次“围飞”操作,庄家出资千万甚至上亿,获利往往以倍数计。

    “在造壳项目的实操中,庄家对于时间周期有严格规划,上市审批是其中不确定性最大的一环,庄家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杜先杰告诉记者。

    据一位投行人士透露,曾经有一家香港本地餐饮集团递交上市申请,上市科反馈要求公司对食材的采购流程和物流仓储进行整改。若完全达到合规要求,公司可能要为此耗资上千万,上市进程也将推后半年以上。找上市科有关人士通融后,公司只稍作整改并承诺未来改进,即被“放行”。

    有市场人士称,传闻所涉及的“前上市科高层”在过去几年基本把持了港交所所有建筑股和餐饮股IPO的审批。

    “在所有IPO审批中,本地建筑股和餐饮股是庄家‘造壳’的首选,因为这两类公司业务雷同、竞争充分,最依赖上市科的主观判断。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两类公司很难在其他交易所上市。”杜先杰表示。

    上证报梳理数据发现,2013年至2018年在香港上市的建筑、餐饮股共有123只。截至6月6日,其中89只是股价低于1港元的“仙股”,更有14只的股价不到0.1港元;85只上市以来累计涨幅为负,跌幅超过80%的达18只;93只筹资净额不到1亿港元,50只是不需要经过上市委员会聆讯的创业板股票。此外,有15只在过去6年里第一大股东发生了变更。

    尽管港股IPO曝出丑闻,但多位市场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个别监管执行者出现问题,并不会影响他们对香港上市制度的信心,交易所前线审批仍有其优越性。“无论是核准制、注册制,还是双重存档制,只有令上市审批这一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才可能最大限度杜绝上市过程的寻租舞弊。”杜先杰称。

    事实上,近年来香港证监会、港交所一直在努力根除“壳股”毒瘤。2018年6月,港交所曾就借壳上市、持续上市准则等进行过咨询,其中提出的三条打击“壳股”的举措就包括从严IPO,严防“造壳”。此前,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还曾就建议改善上市监管决策及管治架构进行联合咨询。

    6月10日,港交所股价并未受到传闻影响,走势非常强劲,收盘报收258港元,大涨2.95%。

银保监会:对民营银行“贴身监管” 稳妥有序推进设立工作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民营银行批设常态化,今年只要申报,符合条件的都会正常批设,没有指标,也没有规模,按照正常程序做。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信息,5月20日已批准筹建江西裕民银行。这是时隔两年民营银行阵营再度扩容。

    市场好奇,本轮民营银行批设将保持何种速度?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工作。截至目前,已批筹18家民营银行,开业17家,总体运营稳健。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银保监会将在持续引导民营银行确立科学发展方向的同时,对民营银行实行“贴身监管”,密切跟踪民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和业务发展情况,引导民营银行淡化盈利导向,避免“短视”逐利行为。

    “成熟一家、设立一家”

    上海证券报:日前,银保监会批准筹建江西裕民银行。银保监会批设民营银行将保持何种速度?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5月20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江西裕民银行。目前,银保监会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稳妥有序推进民营银行设立相关工作。

    2016年以来,原银监会在总结5家试点民营银行发展经验基础上,常态化发展批筹的民营银行已有13家,已开业12家。其中,中西部地区7家,占比超过一半。

    近年来,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银保监会党委的工作要求,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工作。截至目前,已批筹18家民营银行,开业17家,总体运营稳健。

    上海证券报:本轮审批民营银行申设的过程中,将遵循什么原则?希望申设银行和股东具备哪些特质?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民营银行与混合所有制结构中民资占主导(或全部)的商业银行不同,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形成的新生机构类型,是党中央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营造独享发展空间的改革成果,是仅由境内纯中资民营企业按照《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五项原则等规定发起设立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民营银行设立的初衷,是确立科学发展方向,明确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特色经营,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的能力。

    目前,银保监会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民营银行的重要精神,筑牢民营银行发展基础,确保民间资本依法依规进入银行业。

    民营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17.37%

    上海证券报:如何评价当前民营银行的经营发展状况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自民营银行成立以来,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持续发挥监管引领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民营银行强化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

    一是多次开展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调研督导,持续督促民营银行确立科学发展方向,发挥市场化优势和民营资本的资源禀赋,立足为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是持续跟踪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工作进展,加强监管提示和督导,力促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合理增长,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三是采取监管约谈、监管提示等方式,引导民营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贷款利率水平,并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杜绝违规收费,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四是支持民营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试点创新业务模式,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提升服务效率。

    在监管部门的引领下,民营银行按照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特色经营,在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截至一季度末,民营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4.44亿元,较年初增长17.3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9个百分点;有余额的贷款户数154.59万户,较年初增长10.62%,总体实现考核目标。

    同时,通过瞄准细分客群,创新业务形态,民营银行也探索出了适应自身特点和禀赋的民营企业服务模式。

    有的民营银行依托大股东生态系统所积累的海量客户资源和强大的信息技术力量,为电商创业者、小微商户和农村地区生产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

    有的民营银行以服务科创型企业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融资产品,努力帮助科创领域民营企业打开银行信贷的信用之门。

    有的民营银行积极借力支小再贷款政策,使民营小微企业有机会获得更趋平价的资金支持,贷款利率显著下降,有效缓解了“融资贵”的问题。

    对民营银行实行“贴身监管”

    上海证券报:银保监会对于民营银行的定位和发展有什么期待及设想?对于一些偏离原有定位的行为,有什么监管举措?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银保监会持续引导民营银行确立科学发展方向,明确差异化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方针,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特色经营,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错位竞争。

    同时,对民营银行实行“贴身监管”,密切跟踪民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和业务发展情况,引导民营银行淡化盈利导向,避免“短视”逐利行为。

    对于出现经营偏离市场定位苗头的,及时采取窗口指导、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并在监管评级中审慎考虑,引导民营银行不断夯实差异化发展基础。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